摆脱讨好型人格,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学会悦

我是一个农村长大的80后,算是成长在单亲家庭吧,因为在我两岁多的时候,母亲因为跟姑姑、奶奶之间的家庭矛盾,与父亲分开了好几年,虽然没有离婚,但是我一直跟着妈妈在姥姥家、大姨家生活,从小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上小学之前几乎没有感受到过父爱。

后来父母和好了,我们也搬回了自己家,但是我跟父亲的感情一直也不怎么好,也许是父亲重男轻女的缘故,总感觉跟他亲近不起来,非常生疏,每次做错事,总是很害怕看父亲那张严肃、愤怒的脸,弟弟出生后,我能明显地觉察到父亲对弟弟的偏爱。

唯一一次让我感受到父母以我为傲,是我被选中并参加了本市的第一届经贸洽谈会,担任志愿者,那也是我自己非常骄傲的一件事,当时父母坐在电视机前激动的找寻我身影的时候,心里是很幸福的。

在我十七岁的时候,父亲因胃癌去世了,我和弟弟彻底变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那时候妈妈的身体也一直不是很好,在我父亲去世没两年,她就患上了脑膜瘤,因为瘤子挨着脑干,所以很危险,经历的两次手术才捡回一条命,至今我还记得,我和弟弟小小年纪无助地站在ICU病房的门口祈祷,求老天爷不要让我们变成孤儿,让妈妈能挺过来。

虽然捡回来一条命,但是手术导致了后遗症,一侧身体瘫痪,一直需要人照顾,所以在我的印象里,我和弟弟一直都是在亲戚朋友的帮衬下成长起来的,或许就是因为在这样的原生家庭里长大的缘故,我的性格变得很自卑,敏感,极度缺乏安全感,虽然别人看到我都觉得很阳光、爱笑,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心底的那份自卑感有多重。

因为从小受亲戚朋友们的帮助,总感觉有还不完的人情债,从小就告诉自己要好好表现,做一个听话、懂事、让人喜欢的小孩儿,所以慢慢的我的性格形成了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己的主见,总是在附和别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永远都是为了讨好别人而委屈自己。

察言观色成了我的习惯,自己有一点做错了,就会非常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担心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了,担心会不会不喜欢我了,讨厌我了。总是担心与别人的关系会因为自己不能让对方满意而破裂,即便是自己很不想做的事,但是为了让别人开心、满意,也会硬着头皮去做,总想努力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慢慢的,这种讨好型人格也渗透到了我的工作当中,对待上级和同事,也是极度的讨好,只要是自己能做的,都要尽力去满足,永远不会拒绝。甚至面对上级的指责,会让我无端的产生权威恐惧,我会特别想好好表现,想得到他们的笑脸和肯定。

董宇辉在直播间这样说过:“讨好型人格的人,就是越缺爱,越试图通过给别人爱,来获得对等的爱,但是这是一个无底的漏洞,他付出的爱越多,内心越匮乏,越得不到爱。”

是的,我曾经就一直处于这样的恶性循环当中,我很想摆脱这种状态,这样的生活真的太累了,幸运的是我也自己意识到了这一点,要想得到爱,第一步是先要爱自己,我们根本不需要去讨好这个世界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于是我开始看一些书籍《被讨厌的勇气》、《钝感力》、《别想太多了》等等,对我来说还是有效果的,可以帮助我反思自己,我开始慢慢的学习拒绝别人,开始满足自己的需求,开始取悦自己,虽然改变的过程很艰难,但至少我开始懂得爱自己了。

我之前分享过伯特·海灵格的诗《我允许》,我们要允许自己的不完美,全然接纳自己,停止内耗,学会放下,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zhiliao.com/ajjnml/135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