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带脑瘤女儿求医被骗40多万,司法救助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154120.html

5岁女孩小娇(化名)患有脑部肿瘤,母亲张某辗转全国多地寻医,在网上找到“名医”陈某,一年花费43万余元,直到小医院抢救时,张某才意识到被骗,耽误了孩子治疗,立刻拨打了报警电话。

陈某拒不认罪,小娇命悬一线。江苏省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立即启动先行救助程序,确保小娇及时接受治疗。在大量证据面前,陈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自愿认罪认罚,并主动退赔全部款项。小娇在经过两次手术后,险中求生。

“一案双移”机制打通救助“最后一公里”

在办理一起道路交通事故刑事案件时,南京市检察院检察官发现,被害人为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当场死亡,妻子重伤急需住院治疗。鉴于手术费用较高,被害人家庭无法承担,南京市两级检察机关通过先行救助程序,48小时内完成申请、审批手续,赶在手术前将司法救助金发放到位,被害人也因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司法救助工作是民心工程,也是检察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举措,必须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角度去认识去落实。”南京市检察院检察长熊毅告诉记者,该院把司法救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党组议事日程,每年制定司法救助规划,每季度专题研究,以更高质量提升办案质效。

南京市检察院检察官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基层检察院在司法救助环节存在审批不畅、救助标准不同等问题,遂向南京市委政法委专题汇报,在统一思想认识后,整体推进司法救助工作,努力打通司法救助“最后一公里”。

针对出现的“同案不同救”问题,南京市两级检察院的控申检察部门联合起草司法救助相关规定,明确司法救助的具体情形、提请审批的材料,以及审核要求和救助标准等事项。

为确保救助及时有效,南京市检察机关年建立司法救助线索“一案双移”机制,明确案管部门向刑事检察部门移送案件时,一并移送控申检察部门。与此同时,由办案检察官告知案件当事人申请救助情况,以便积极移送救助线索。

据统计,南京市检察机关近年来积极开展司法救助,自年以来,先后受理司法救助案件余件,救助近人。

“一案一报”机制确保救助“绿色通道”

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中,周某之子当场死亡,周某夫妇身受重伤,犯罪嫌疑人无力赔偿。南京市检察院主动引导其提交司法救助申请,实地走访调查核实后快速办理,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及资金发放。躺在病床上的周某接过检察官送来的司法救助金后感激不已。

南京江北新区检察院干警到工地宿舍走访调查遭遇交通事故致伤困难妇女。

最高检部署开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zhiliao.com/ajjnml/13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