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肿瘤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髓内肿瘤约占椎管肿瘤15%,常见有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髓外硬膜内肿瘤占椎管肿瘤60%,常见有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等。髓外硬膜外肿瘤占椎管肿瘤25%,多数是转移瘤、淋巴瘤。
髓内肿瘤多发生于20-50岁,以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逐渐出现肿瘤节段以下的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和截瘫,肌张力和腱反射异常。
髓外硬膜下肿瘤多发生于20-60岁,病程较长,典型症状为神经根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酸胀感或感觉减退。随着症状的进展可出现瘫痪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上述李婆婆的案例就属于髓外硬膜下肿瘤)
髓外硬膜外肿瘤如转移瘤多见于老年人,病程进展较快,疼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很快出现严重的脊髓压迫症。淋巴瘤常累及胸腰椎,主要表现为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以局部疼痛最为多见,逐渐出现下肢运动、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紊乱。
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医院就医。这类疾病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尽早解除肿瘤压迫,挽救脊髓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出现。神经外科科室简介暨南大学附属顺德神经外科成立20余年,拥有普通病床40余张,抢救病床2床。现有副主任医师四名,主治医师两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两名,研究生导师、博士一名。可在显微镜及神经内镜下开展各种颅脑及神经脊髓手术,包括颅脑肿瘤(脑膜瘤、胶质瘤、神经鞘瘤、室管膜瘤、垂体瘤)、脊髓肿瘤、脑出血(大脑、小脑、脑干、脊髓)、颅脑损伤、脊髓损伤以及脑积水的分流手术、颅骨修补术,在高危的颅颈交界区病变(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枕大孔区肿瘤)的微创治疗也有丰富的治疗手段。
张茂营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广州市实力中青年医师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暨南大学“双百英才”
擅长:脊髓肿瘤、脑肿瘤(包括脑膜瘤、垂体瘤、神经鞘瘤、脊膜瘤、室管膜瘤、胶质细胞瘤、脂肪瘤)、颅底凹陷、脊髓空洞症、寰枕畸形、脊髓损伤等微创手术治疗,在大脑出血、脑干出血、脑室出血、重型脑外伤、脑积水、动静脉畸形等神经外科疾病的内镜及显微外科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暨南大学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项目等多项基金;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篇,SCI论文5篇。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9:00-11:00。马劲翔
主治医师临床医学硕士从事神经外科工作8年,曾在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神经显微外科技术、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治疗技术,擅长各类重型颅脑外伤及自发性脑出血的救治,熟悉神经外科常见肿瘤的诊治。主持、参与市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国家级专业论文多篇。撰文:马劲翔
编审:梁密锋王宇程
审核:陈永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