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医生护士爱发明诊疗变轻松

  去年底,广州医院的医生专门为孕妇发明的胎动宫缩计算器软件上线,深受准妈妈们欢迎。近日记者巡城搜罗发现,广州的医生护士中隐藏着不少发明高手,发明的专利琳琅满目:饮食转盘、胎动计算器、密封储尿器……有手术用的、有护理用的,还有能让患者带回家用的,操作都十分方便,效果也相当好。甚至还有医生运用自己的发明产品为自己动手术的事……医护小发明,源自于现实需求,又应用于工作实践,带来的不仅仅是减轻医生护士在治疗过程中的操作难度,也让患者受益。

(医生们发明的早期胎动计算工具)

(现在,胎动计数机已升级成手机APP版本,准妈妈可以下载使用。)

(有了“糖妈妈”饮食转盘(上图),再加上标示有蛋白质等各种指标的食物模型(下图),“糖妈妈”一日三餐可以放心吃了。)

(多功能护理车既方便又具保护作用)

(甘华秀在介绍自己设计的尿液收集容器)

(张湘民利用发明的3D影像装置为自己成功进行手术)

  孕妇记不准胎动宫缩次数?

  从手动计数到手机App帮你记

  胎动能够反映胎儿在准妈妈子宫里的状态。胎动异常,胎儿很可能会出现宫内缺氧等问题。胎动次数在每个妊娠期都不一样,医生需要借助胎动次数来诊断胎儿的基本情况。医生护士在临床中发现,数胎动次数完全依靠准妈妈的自我监控。由于“技术”不熟练或是时间难把握,很多准妈妈都没法准确报出自己的胎动次数,当产检医生问起时,常会随便报一个差不多的数字来“应付”。

  为此,广医三院的医生护士想出了办法来帮助准妈妈们计数。“教会准妈妈们自我管理,我们也不会那么累,可以将精力集中在发现异常情况和治疗方面。”该院产科主任李映桃、副主任护师梁丽霞及郑暄护师琢磨着发明一个宫缩和胎动计算器。她们参考市面上计步器的原理,利用废旧材料改装成宫缩数计器,于是,“第一代”宫缩和胎动计算器产生,由小型计数器,圆珠笔和纸组成。

  由于宫缩胎动计数器估算成本较高、消费群体窄,难找厂家和代理大规模生产和销售。发明团队又始思考如何升级改造,受跑步App的启发,他们请人将胎动宫缩计数器设计成App嵌入广州医院的   李映桃表示,现有的App版本胎动计数器还存在“感官误差,不够精准”等小毛病,下一步计划推出“3.0版”,能够贴在孕妇肚皮上不掉,“胎儿动一下,数一下,不会错”。

  血糖异常孕妇该怎么吃?

  看“饮食转盘”就知道

  妊娠期血糖异常会影响母婴安康,因此这个群体的准妈妈要严格控制饮食。可是一日三餐吃什么,吃多少,该怎么吃,总让“糖妈妈”们觉得很苦恼。广医三院产科主任李映桃又和护士吴伟珍专门为“糖妈妈”们设计了一个“饮食转盘”。这一转盘可根据孕妇身高体重变化而调整数据,并轻易算出每日需要摄入的热量总额。算出了总量和热量,吃哪些食物才能够“达标”?小发明团队又根据《食物饮食指南》整理出适合“糖妈妈”的营养食材,配合转盘使用。

  该转盘一面世很快受到“糖妈妈”们欢迎,医生护士自筹资金制作了个,不到一个月便被“抢光”。李映桃表示,医院毕竟不是企业,营养转盘不卖钱,免费给妈妈们使用,“但是需求量很大,长期免费提供,医院也受不了”。为了让更多“糖妈妈”受益,李映桃也计划找技术人员将其制作成手机app。“以后不仅是广医三院的患者,其他的‘糖妈妈’也可以免费下载使用。”

  护士工作时容易被针头刺伤?

  拔换针护理车让刺伤率降为零

  医院输液室和住院部,随处可见护士推着一辆与众不同的护理车。该小车由不锈钢做成,功能区间划分清楚并用文字标示。

  据了解,护士在工作时,不相关的护理用具及拔出针头时,容易造成护士被刺伤。如果专门将拔出的针头归类,又会增加护士不少工作量。

  为此,该院护长刘灵芝和同事们研究出了既能够保护自己,又方便工作的手推车。年6月,第一代门诊简便移动拔换针车诞生,但试用过程中发现一些不足之处。经过改进,两个月后,第二代护理车很快投入使用。新的护理车,一是移动方便,体积小,护士不用弯腰侧身;二是功能齐全实用,成本较低;三是3个投掷口都有盖子,符合卫生部行业规范规定要求。

  这种护理车在该院全面推广应用一年多来,护士及护生针刺伤发生率已降为零。

  肾科病人小桶储尿既不便又尴尬?

  一次性密封储尿器“锁”味道

  存储24小时尿液是肾病科患者经常需要配合做的医学观察,临床上常用塑料小桶来储尿。但用塑料桶装尿液,会存在密封不严、存放不方便、无法测尿量、易污染且无法察看尿液颜色及透明度、每次开盖“尿味儿四溢”等诸多问题。

  去年,医院总护士长甘华秀设计了一个既方便病人,又方便护士临床观察的储尿容器——“双盖除味集尿器”:由PVC材质做成,防酸防碱,防水透明,桶身标有容量刻度,桶盖外连一小接口,大小口有盖密闭;桶盖下面还有除味装置,在收集尿液的同时能吸收异味。该设计已申请发明专利。

  据甘华秀介绍,不同状况的患者使用起来都很方便。普通患者收集24小时尿液时,要打开大密封盖;如果是卧床患者,则要将小密封管打开,直接接尿管或尿袋(尿套),也可从小接口中加入防腐剂。护士直接目视读取总量,摇匀后取适量标本送检。甘护长的设计大受护士和患者的欢迎,大家都期待产品能尽快生产投入使用。

  曝内幕

  小专科和妇产科最爱“搞搞震”

  广州医科大学科技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医院里,外科医生一般都是动手工作,所以创造发明相对更多一点,还有不少小发明来自护士”,该负责人表示,爱“搞搞震”的科室主要集中在一些小专科,另外妇产科也是发明的高产科室。像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专家赵少飞在年发明的“多功能婴幼儿游泳圈”,目前在市场上的使用很广泛,社会评价度也很高。

  不过,该负责人话锋一转也坦言说,作为医院的医学院校,医院这几年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并不少见,但主要集中在科研领域,真正应用到临床领域的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产学研的转化在医疗行业实施得并不是很好,对于不少爱发明的医生,发明成果要转化到临床使用上依然是漫漫长路,因为国家对医疗器械的把关比较严谨,需要严格的反复试验,而一般医生很难抽身来做好这项工作。

  用自己的发明为自己做手术

  中山六医睡眠中心主任张湘民

  发明3D显微摄像系统给自己做手术治鼾症

  在很多同事眼中,年近六旬的医院睡眠中心主任张湘民是个“技术控”。去年,他完成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运用自己发明的3D显微摄像系统和高清电视为自己做了一场手术,解决困扰多年的鼾症。

  发明立体显微摄影演示装置

  张湘民介绍说,显微外科是现代外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设备是手术显微镜,手术者必须经过专业训练,要求长时间固定头位,近距离对准并凝视目镜进行显微操作,这不仅使医生容易疲劳还常造成颈椎腰椎劳损。而进口的3D摄像整套装置结构复杂庞大,价格昂贵,不利于推广应用。

  能否研制一种通用的外科手术立体显微摄像演示装置,而且兼有手术照明、3D实时高清摄像、录像、录音、显示及影像传输等功能,成为张湘民思考的问题。

  为此,张湘民将自家储藏室改造成实验室开始了反复研究,最终组装出一套新型手术立体显微摄像演示装置(3D手术显微镜)。这套装置,是由3D高清数码摄像机、3D高清液晶显示器及调节支架构成,其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将3D高清数码摄像机原镜头前改装并加上带有显微摄像镜头及聚焦广元的显微适配器。手术者或助手还可直接调控或通过遥控器调控3D高清数码摄像机,即调控变焦、对焦和摄录像等。

  经过近两年的测试和应用,这套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进口同类产品,并且价廉轻巧,操作简便。

  利用两项发明自己给自己手术

  “发明研制出来后,要在临床上使用才知道有无效果,我就自己当了小白鼠”,张湘民说,他首先想到了困扰自己多年的鼾症,能否利用这套发明自己为自己做手术?为了这个想法,他还研制出新的手术改良方法,同时又发明出一个新装置——舌头牵拉器。

  去年7月,在大家的惊讶中,张湘民戴上自己发明的3D眼镜,配合3D显微摄像系统和高清电视,双手持射频消融针为自己进行手术,在局部麻醉下打开一条贯穿舌粘膜下的“隧道”,安装上舌头牵拉器,手术耗时40分钟,最终获得成功。

  据悉,已有医疗器械厂家对这一发明感兴趣,预计通过审批后将进行推广使用。

  暨大附一院神经外科副教授王海东

  发明脑造通器在脑中开通道

  相比张湘民的发明,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王海东的发明在普通人看起来更显神秘。他是脑造通器的发明人,借助脑造通器可在脑部“开安全通道”,降低了手术难度,也降低了患者神经损伤和发生脑水肿的风险。

  脑袋里长了瘤子,需要开刀取出来,但是这种“开脑取瘤”的手术也让很多人闻之色变。去年10月初,42岁的患者张女士经过头颅检查发现,右侧侧脑室内有个大小约4.5×4.0×3.5cm的肿瘤,被确诊为脑膜瘤,需实施手术治疗。如果按照以往的方法,医生需要在患者头部开一个马蹄形的大切口,但这样有可能引起患者脑皮层的功能障碍,手术后患者也可能出现严重的脑水肿。

  如何手术才能使患者损伤最小?王海东发明的脑造通器,就巧妙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利用球囊在颅内的脑实性结构中慢慢扩张形成工作通道,避免了以往电切割方式造成的神经、血管损伤。特别是对脑干出血、脑室出血、丘脑出血等传统术式难以开展的深部出血,这种方法更具优势。

  据了解,脑造通器早在年便获得发明专利,这几年来,王海东一直在对脑造通器进行优化,从开始临床试验至今,他已经做了超过例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他透露,脑造通器有望在明年上市,医院普及推广。

  (本文源自信息时报记者:李楠楠、张秀丽通讯员:黄贤君、胡琼珍、魏星、简文杨)

赞赏

长按







































白癫风早期
白癜风诊疗康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zhiliao.com/fdxnml/2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