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凸面脑膜瘤是指大脑半球外侧面上的脑膜瘤,主要包括大脑半球额、顶、枕、颞各叶的脑膜瘤和外侧裂部位脑膜瘤,在肿瘤和矢状窦之间有正常脑组织。临床可能仅表现为癫痫症状,易被忽略。
治疗:大脑凸面脑膜瘤一般都能手术完全切除,且效果较好。与肿瘤附着的硬脑膜及受侵犯的颅骨亦应切除,以防复发。
预后:凸面脑膜瘤手术切除效果好,特别是应用了显微手术,术后不会增加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术中如能将受肿瘤侵蚀的颅骨和硬脑膜一起切除,术后复发率并不高。但是,术后复发和术后癫痫仍是本病两个大问题。对术后复发者可再次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
患者赖某某,女性,55岁,住院号:。患者因“头晕9天”于-05-26入院。影像结果示左侧额颞部大脑凸面脑膜瘤。于-06-01行“左侧额颞部大脑凸面脑膜瘤切除术(语言区)”,术程顺利,术后病理报告示:脑膜皮细胞型脑膜瘤。术后语言功能保存良好,没有失语。
本例手术由以下医护人员协作完成:
主刀:张良
助手:周铭
麻醉师:杨明明
手术护士:陈林娟刘涛
护理团队:李立娜、杨春婷、唐海兰、李小锋、李琼、辛英飞、陈小清等
图1:术前CT示左侧额颞顶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膜瘤。
图2:术前头颅CTA检查示左侧额部紧贴颅骨内板下丘样占位病变,边缘示多发来源左侧大脑中动脉M2-3段分支血管受压,部分参与供血。右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局限性膨大,范围约3.6mm×2.2mm,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呈有孔型改变。
图3:术前磁共振示左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示一团块状占位性病变,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FLAIR序列呈高信号,DWI序列呈稍高信号,ADC图呈稍低信号,其ADC值为(0.±0.)×10-3mm2/s,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并见“脑膜尾”征病变大小约33mm×35mm×32mm,邻近脑组织明显受压移位,并示斑片状长T1长T2水肿信号影。左侧侧脑室稍受压,余脑室系统未见扩大,中线结构向右侧偏移。小脑、脑干及垂体未见异常
术后磁共振示左侧额颞顶部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后改变。
图4:术中视频截图。
图5:术后病理示脑膜皮细胞型脑膜瘤。
图6:患者康复出院。
张良博士点评:第一:关于凸面脑膜瘤的分型,分为3种类型
侵蚀颅骨,向内外生长,甚至侵犯骨膜,对脑组织压迫和粘连轻。
长入颅内,肿瘤和脑组织和脑膜粘连紧密。血供主要来源于硬脑膜,次要由脑组织供血。
肿瘤长入脑实质内,硬脑膜根部很小,脑内结节很大,血管供应来源于脑内。这种肿瘤手术时要注意保护脑组织。
第二:手术技巧
这个区域的脑膜瘤第一看大小,第二看有没有边界。术中见大肿瘤和脑组织粘连,分离肿瘤尽量减少脑损伤才会保住语言功能。分离技巧:第一断血供,深部血供是颈内供血暂时保留;第二是从容易切除的肿瘤区域瘤内切除肿瘤,减少体积;第三仔细分离肿瘤和脑组织,遇到血管分清是过路的还是供血的,保留过路的,静脉也是如此;第四对于脑组织和肿瘤的粘连用棉片压住肿瘤和脑组织交界处推开,将脑组织推向脑侧,后明胶海绵隔离保护。逐渐把肿瘤切除。
参考书籍:
1.周良辅主编,等.现代神经外科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编辑、排版:李俏
神经外一科(颅底脑干中心)简介颅底脑干中心由张良(教授、博士)领衔长期从事颅底脑干疾病的治疗。
主治:①脑膜瘤②胶质瘤③动脉瘤④脑出血⑤脑外伤⑥先天性血管畸形⑦脑积水⑧三叉神经痛等
联系方式
?()--
?手机:(张医生)
(李医生)
?(张医生)
(李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