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笔记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病原体可为细菌性,亦可为病毒性,以细菌性较常见。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极度衰弱的患者,或为手术后以及长期卧床患者。

临床与病理

该病临床表现较重,多有高热、咳嗽、咳泡沫样黏痰或浓痰,并伴有呼吸困难、发绀及胸痛等;胸部听诊有中、小水泡音。发生于极度衰竭的老年人时,因机体反应性低,体温可部升高,血白细胞计数也可不增多。

病变以小叶支气管为中心,经过终末支气管延及肺泡,在支气管和肺泡内产生炎性渗出物。病变范围为小叶性,呈散在性两侧分布,也可融合成片状。由于细支气管炎性充血及渗出,易导致细支气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可出现小叶性肺气肿、小叶性或节段性不张。还可经支气管蔓延至邻近或远隔小叶。

影像学表现

1.X线病变多见于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长期卧床患者的坠积性支气管肺炎,病灶多见于两侧脊柱旁及两下肺野。病灶沿支气管分布,呈斑点状或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较淡且模糊不清,病变可融合呈片状或大片状。病灶液化坏死可形成空洞,表现为斑片状影中可见环形透亮影。有时可见肺气囊,为引流支气管因炎症而形成活瓣作用致空洞内气体逐渐增多所致。支气管炎性阻塞时可见三角形肺不张的致密影,相邻肺野有代偿性肺气肿表现。支气管肺炎经治疗后可完全吸收消散,肺部恢复正常。久不消散的支气管肺炎可引起支气管扩张,融合成片的炎症长期不吸收可演变为机化性肺炎。

2.CT病灶呈弥漫散在的斑片影,典型者呈腺泡样形态,边缘较模糊,或呈分散的小片状实变影,或融合成大片状。小片实变影的周围,常伴阻塞性肺气肿或肺不张,阻塞性肺不张的邻近肺野可见代偿性肺气肿表现。由于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周围炎,肺纹理显示增粗且较模糊。CT易于显示病灶内的小空洞。

诊断与鉴别诊断

支气管肺炎好发于两中下肺的内、中带,病灶沿支气管分布,呈多发散在的小的斑片状影,常合并阻塞性小叶性肺气肿或小叶肺不张,是本病较典型表现。结合临床多见于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可作出诊断。细菌、病毒及真菌等均可引起支气管肺炎,仅根据影像学表现,难以鉴别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性质。

往期相关链接医学影像诊断学(第4版)

第一章总论

总论

X线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CT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MRI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及综合应用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正常颅脑CT表现

颅脑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脊椎、脊髓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蛛网膜囊肿

多发性硬化

脑脓肿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视神经脊髓炎

弥漫性星形细胞肿瘤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垂体腺瘤

听神经瘤

脑膜瘤

脊膜瘤

脑小血管病

动静脉畸形

颅内动脉瘤

海绵状血管瘤

腔隙性脑梗死

正常脊椎、脊髓表现

第三章头颈部

腮腺良性肿瘤

腮腺恶性肿瘤

第四章呼吸系统

肺脓肿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CT表现(一)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CT表现(二)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

大叶性肺炎

第五章循环系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壁内血肿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

第六章乳腺

乳腺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第七章消化系统和腹膜腔

胃间质瘤

胃癌

细菌性肝脓肿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细胞腺瘤

肝内胆管囊状扩张

肝囊肿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硬化

脂肪肝

肝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

胆囊癌

胆囊息肉和腺瘤

胆囊腺肌增生症

胰腺癌

脾破裂

第八章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

腹膜后纤维化

前列腺癌

子宫平滑肌瘤

子宫内膜癌

第九章骨骼肌肉系统

椎间盘突出

退行性骨关节病

骨梗死

骨骼肌肉系统正常MRI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

骨样骨瘤

骨软骨瘤

关节创伤(总论)

常见关节创伤

MRI诊断与临床

第二章中枢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第四章骨骼与软组织

膝关节创伤

足与踝关节创伤

内生软骨瘤

现代全身诊断学(第3版)

6.3.2.2结节和肿块

声明:本







































氮芥酒精价格是不是很高
夏季白癜风发病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iq.com/hlwnml/45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