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份信任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为了这份信任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三个月前,年近70岁的方大爷左手开始出现蚂蚁爬行的感觉,一开始他以为是劳累所致,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但这种感觉并没有随着休息放松而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并逐渐蔓延到左腿,走起路来像踩棉花,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方大爷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急忙来到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外科门诊就诊,头颅CT检查显示方大爷颅内长了个肿瘤,一筹莫展的方大爷找到了神经外科段波博士。段博士根据自己多年在颅脑肿瘤诊治领域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判断方大爷所患疾病为颅内脑膜瘤。

“这个疾病需要通过手术切除,医院已完全具备诊治能力。”在和病人及家属沟通的过程中,段博士明确地告诉他们。

入院后,神经外科团队发现方大爷颅内的脑膜瘤正好位于颅脑顶部矢状窦旁,大脑中央沟附近,肿瘤若向前压迫大脑中央前回可引起一侧肢体偏瘫,向后压迫大脑中央后回可引起一侧肢体感觉障碍,方大爷的症状主要是肿瘤压迫中央后回并引起严重脑水肿所致,且肿瘤起源于矢状窦壁,与正常脑组织及大脑镰粘连紧密,手术切除既要尽可能切除肿瘤,不损伤矢状窦,又要尽可能保留神经功能。

手术前:

白色椰子样的肿瘤

但脑膜瘤血供丰富,切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量出血,如何做到既完整安全切除肿瘤,又尽可能减少术中出血,这对手术医生的经验及手术技巧均是极大的考验。段波博士和家属充分沟通后,在神经外科盛罗平主任的支持和指导下,决定对方大爷的脑膜瘤进行手术切除。

但方大爷及家属在得知手术存在较大风险后就开始犹豫,一方面,他们担心手术很可能会出现瘫痪在床甚至人财两空的情况,另一方面,对神经外科团队能否成功切除脑膜瘤将信将疑。经过盛罗平主任耐心的沟通以及段波博士对手术详细的讲解后,逐渐打消了方大爷及家属之前转院的念头,表示会充分信任医生并配合手术。

为了病人及家属的这份信任,神经外科团队的成员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段波博士在顾泉主治医师、周林主治医师及麻醉科和手术室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切除了脑膜瘤。术后没多久方大爷就清醒过来,没有出现术前所担心的肢体偏瘫等情况。

手术后:

白色椰子样的肿瘤不见啦

方大爷不顾手术后伤口的疼痛,他紧紧地握住了段波博士的手:“没想到这才刚刚做完手术,我手脚麻木的感觉就明显好转啦!”

为表感谢,患者家属送来了锦旗。

“医患之间的‘互信’非常重要,也是最珍贵的。为了这份信任,我们一定会用最好的医术,尽最大的努力,用最真诚的服务去回馈这份信任。”段波博士这样说。

小科普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新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许多无症状脑膜瘤多为偶然发现。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

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位置不同,还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在老年人,尤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多见。在CT检查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许多患者仅有轻微头痛,甚至经CT扫描偶然发现为脑膜瘤。因肿瘤生长缓慢,所以肿瘤往往长的很大,而临床症状还不严重。

专家介绍

盛罗平

主任医师

上海医学会创伤专科分会颅脑创伤学组成员,上海医学会创伤专科分会区县学组成员,中国临床医生特邀编委。近年主要从事神经创伤的救治,医院神经外科业务的各项手术。各种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脑肿瘤切除、颅内动脉瘤夹闭、动静脉畸形切除术、脊髓肿瘤切除。完成多项科委课题。曾获上海市神经外科青年优秀论文奖、青浦区科技进步一等奖、青浦区学术带头人、青浦区卫健委学科带头人、青浦区科技功臣、青浦区名医等荣誉。

段波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学博士

中华医学会航海医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会常委,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擅长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畸胎瘤、听神经瘤、脑胶质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脑室内肿瘤、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烟雾病、椎管内肿瘤、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等的显微手术治疗,以及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三脑室造瘘术等。主持及参与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及市区级课题。发表SCI及核心统计源期刊等科研论文数十篇,参编多部专著及教材,多次获得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









































治好白癜风光疗费用
治疗白癫什么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iq.com/hlwnml/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