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颅内脑膜瘤
作者:CurtisW.Dewey翻译:威狼培训
目的:报道猫颅内膜瘤切除术后的临床特征和结果
研究设计:回顾性、多中心案例
样本数:只猫
方法:记录猫颅内脑膜瘤术后的特点、临床症状、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术前用药、诊断影像、手术、组织病理学及术后结果。采用Kaplan-Meier分析存活期。
结果:76/例已去势,其中83/例是家养短毛猫。体重为1.5-8.7kg(中位数5.0kg)。年龄为3-18年(中位数12年)。临床症状包括行为、共济失调、癫痫症状、视力减退、转圈及轻度瘫痪的改变。神经症状持续时间为1-23个月(中位数1.25月)。在写此报告时,还有13只猫存活,54只死亡或安乐,54只失去追踪。有7只猫(死亡数的13%,总数的6%)在术后1个月内死亡或安乐,有9只猫(死亡数的17%,总数的7%)死于脑膜瘤相关成因,但不是在术后期间马上死亡。所有猫的存活中期为37个月(95%置信区间为28-54月)。
结论:猫颅内脑膜瘤切除术风险较低,远期预后超3年。
报道称约2.2%的猫患有颅内脑膜瘤。原发性脑肿瘤占颅内肿瘤的71%,脑膜瘤占原发性脑肿瘤的56-58%。猫脑膜瘤被认为是良性的,生长缓慢的,主要由蛛网膜细胞产生的单发肿瘤。恶性的脑膜瘤很少被发现。大多猫脑膜瘤为幕上脑膜瘤(92%)。
脑膜瘤在老年猫中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超过淋巴瘤和神经上皮瘤)并且没有性别好发性。猫脑膜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精神的改变。14-25%患猫有癫痫。其他好发的神经症状包括转圈、共济失调、失明、失衡等。接近21%确诊有脑膜瘤的猫没有任何特异性的神经症状。18%的脑膜瘤案例是在尸检时偶然发现的。猫脑膜瘤诊断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中位数大约为22-38天。
先前的研究发现5只脑膜瘤猫,接受保守治疗的存活中期为18天,而34只切除脑膜瘤的猫存活中期为天。一例研究表明,4只切除脑膜瘤的猫存活中期为天。另外两个回顾性研究发现,17只和42只患猫的存活中期分别为2年和4年。在这些研究中,17-19%的猫在术后立即出现并发症,20-39%的猫在术后3-69个月内肿瘤复发。进行幕下脑瘤切除术的猫预后较差,一个实验中的4只猫都因肿瘤相关的原因死亡或者安乐。
以往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这提示可能是研究团队少,研究被局限于单一机构。因此,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些报告是否能准确反应研究结果,我们需要更多全科、更多机构、更多不同神经学专家的探究。本研究收集了几家机构的神经学专家得出的猫脑膜瘤切除术后的数据,包括临床特征、肿瘤影像学图像和显微镜检查、术后结果。
数据收集
VIN(兽医信息网)收集了只采用切除术治疗的猫颅内脑膜瘤数据。通过邮件邀请了参与者进行信息收集,包括来自ACVIM和ECVM的。收集的病例要求标明品种,性别,绝育状况,年龄,病史,临床症状,最开始出现的神经异常症状,并发症,血液分析,术前术后用药,最终术后结果。另外,还需要CT,MRI及组织病理学的检查结果。这些数据用Excel,MicrosoftCorpo-ration,Bellevue,WA储存于网上,于年10月11日下载。通过邮件和电话联系参与者补齐遗漏的信息。在年10月到12月间联系参与者获取存活猫的最新数据。切除术的过程,术者经验、器械并未被记录。
结果分析
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29名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了只接受了颅内脑膜瘤切除术猫的数据(表1和表2)。只猫具有详细的组织学报道,但只有5只确诊为脑膜瘤。这5只猫纳入整体存活分析,但没有进行任何亚分析。
在我们的研究中,公猫(78)比母猫(43)数量更多(P.),雄:雌为1.8:1。神经症状的持续时间在1-23个月之间(中位数1.25个月)。非神经学症状的持续时间为1-18个月(中位数为2个月),包括呕吐(n=1)、腹泻(n=1)食欲不振(n=8)和体重减轻(n=5)。
大部分猫术前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84/,69%),接受苯巴比妥(25/,21%)和甘露醇(13/,11%)的猫较少(84/,69%)。其他不常使用的术前用药包括抗生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强力霉素、恩罗沙星)、呋塞米、非甾体类抗氨药物、左乙拉西坦和阿片类。
/只(88%)猫接受了影像学检查,其中97只猫接受MRI检查,7只猫接受CT检查。92/只猫(76%)存在幕上脑膜瘤压迫大脑皮层和丘脑(表3),13/只猫(11%)存在幕下脑膜瘤压迫小脑和脑干。16/只猫(13%)的病灶定位尚未确定。52只猫的肿瘤体积为0.03-16.5cm3(中位2.3cm3)(图1)。29只猫的肿瘤占据大脑大部分,35只猫的肿瘤体积较大(无肿瘤体积)。
病理报告指出/(96%)的猫里面有68/(59%)的猫有特殊亚型。病理医师(ADM)不同意亚型的病例占6/68(9%)。病理学家(ADM)根据组织学描述对另外33例进行亚型诊断,合例亚型。这些亚型包括砂粒性,占22/(22%);移行性,占46/(46%);脑膜上皮性,占16/(16%);纤维性,占16/(16%);再生障碍性,占1/(1%)。
在撰写本文时,有13只猫还活着,54只猫已经死亡,还有54只猫失去随访。存活猫的随访时间为18-57个月(中位35个月),失去随访猫的随访时间为0-55个月(中位4个月)。
7/(6%)的猫在围手术期至术后1个月内死亡。其中包括2只在手术中心搏停止,3只因术后并发症而安乐死,1只在术后2周因极度嗜睡和厌食症复查时心搏停止,1只在术后1个月内出现癫痫而安乐死。6只猫在初次诊断和手术后3、6、11、18、18和36个月时,因肿瘤已知再生而死亡或被安乐死。仅根据神经体征的复发(影像学或尸检未证实),另外3只猫被怀疑有再生能力,并在最初诊断和手术后5、7和32个月实施安乐死。因此,共有16/只猫(12%)死于脑膜瘤、手术或肿瘤再生引起进行性神经学症状。38/(31%)死于或于术后1个月因与手术或脑膜瘤无关的原因被安乐死。
另外5只在原发部位肿瘤再生的猫接受了二次手术,从而证实了肿瘤的再生。2只猫术后2年检测肿瘤再生,第二次手术后10个月和48个月因心脏和肾脏疾病安乐死。另外3只猫分别在术后6个月、19个月和49个月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切除再生,但在术后失去了随访。
任何原因死亡的存活中期为37个月(95%可信区间28-54个月)(图2)。排除存活期小于1个月的猫后,长期存活的存活中期为38个月(95%可信区间33-56个月)。在这些长期幸存者中,大多数死亡与肿瘤再生或并发症无关,只有9例死于脑膜瘤相关原因。
术后第1个月死亡的猫中,3只患有过渡性脑膜瘤,2只患有脑膜上皮性脑膜瘤,2只猫未发现肿瘤亚型。
讨论
这项研究提供了以下的数据,包括猫颅内脑膜瘤切除术后的特征、临床症状、定位、亚型病理和预后。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存活中期3年,围手术期死亡率低,为6%。术后1个月后死亡的大多数猫(45/54)没有死于肿瘤再生长,而是死于老年猫常见的原因,例如心脏病、系统性肿瘤、慢性肾脏疾病。因为大部分猫死于与脑膜瘤无关的原因,所以肿瘤亚型或位置(幕上与幕下)对预后的影响无法检验。事实上,许多猫后来都死于与年龄有关的原因。虽然猫的平均年龄为12岁,但本研究存活中期仍超过3岁,因此,不应禁止临床医生推荐手术治疗猫脑膜瘤。
研究中的猫在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12岁,雄性:雌性为1.8,与先前的研究相似。品种分布与以前的研究相似。猫脑膜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行为改变,于临床诊断前持续中位时间为1.25个月,这也与以前2,11-14的研究一致。
术后存活1个月以上的猫的存活中期为38个月(95%CI33-56个月),而此前估计的存活中期为16、23个月和48个月。只有7只猫(6%)因手术直接相关原因死亡或被安乐死,9只猫(8%)据神经学症状怀疑或确诊脑膜瘤再生而死亡或被安乐死。
该研究中大多数脑膜瘤长在前脑,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最常见的亚型为砂粒型或者转移型。只有1例脑膜瘤证实恶性退行性发育,这支持了先前的观察,即恶性脑膜瘤罕见于猫。
这项研究的回顾性设计有几个局限性。虽然大多数提交的病例都提供了影像和病理报告,但并非所有的报告都是关于肿瘤的定位或脑膜瘤亚型特征性的报告。病理诊断没有在原始组织切片上重新审查。仅ADM解释所有的报告,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亚型诊断。这种亚型诊断是在与记录中的68例不一致时进行,占9%。由于只使用书面信息的限制,我们认为这种较小的差异不影响病理学家为其余33个病例诊断亚型。尽管该研究的病理学家是神经病理学专家,但由于原始病理学家对仅有书面报告的限制以及对神经病理学专门知识水平的不同,这很容易造成小程度差异。
与许多回顾性研究一样,大量病例(54只猫)在随访过程中丢失,导致存活中期(37个月,95%CI28–54个月)的置信区间相对较大。对三级护理的疾病进行持续随访比较困难,因为后续随访记录可能由其他兽医师提供,又或者因没有出现神经学并发症而不进行随访。该研究在广泛的时间框架(-)评估案例,限制了对旧记录的随访,且局限了较近期病例的随访时间。
这项研究只从兽医神经科医生那里招募病例,不包括其他外科医生。因此,研究结果反映了专科护理的结果,但并没有得出实现结果。有颅内手术经验的外科医生可能预期到类似的结果。我们没有评估这些病例的神经科医生的手术经验或技术水平,但他们于该学科都有良好的基础训练。相对较低的围手术死亡率表明较高的技术水平,或者经过适当训练的个人训练,可以降低猫脑膜瘤切除术风险。
我们没有评估特殊外科技术或器械对结果的影响。虽然某些技术表明会影响狗的脑膜瘤手术结果,但是这并没有证明于猫。与犬脑膜瘤相比,猫脑膜瘤具有更好的诊断和更小的侵袭性。因此,简单的开颅术和切除可能有助于治疗大多数猫脑膜瘤。
我们的研究潜在地受到选择偏差的影响,选择接受手术的猫可能比那些没有接受手术的猫有更好的预后,比如有腹侧肿瘤的猫。不过,检查影像学报告没有确定对肿瘤的位置(偏侧,叶包绕)存在明显偏差。在许多情况下,肿瘤被描述为很大,或覆盖大脑的一大部分,并且所有猫都表现临床症状。因此,神经科医生似乎并没有优先选择容易切除的小肿瘤。使用自我报告的案例可能会产生偏差,因为选择贡献者只提交选择的案例。尽管有些参与者属于同一机构,但是只有少数参与者(29/)给予答复。不过,有一系列的结果报告,包括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因此没有只报告积极预后的明显的偏向。这项研究并没有试图评估在研究的25年中,改良的手术技术的潜在影响。不过,围手术期低死亡率表明,这种改善是渐进、微小的。
这项研究为颅内脑膜瘤的猫提供了令人鼓舞的数据,并使患者和临床医生能够在这些病例中做出更明智的决定。围手术期死亡率低,生存期长,大多数猫死于脑膜瘤以外的疾病。
(引用请联系威狼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