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神外
第2期
导读/点评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除了做好手术之外,还要培养科学的临床和科研思维模式,包括如何准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手术、药物治疗还是放疗)、严格的术后随访、总结临床经验发表论文、申报课题等等。
在医疗过程中,真实世界产生大量的医疗数据,包括电子病历、检验、检查报告、心电图、脑电图、面部图像、影像学图像、超声、步态等等。
这些多源、异构、高维的数据对疾病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临床中应用的仅仅为其中的小部分数据。比如MRI图像,临床中常用的参数有病变大小、信号、毗邻结构等,但是损失了许多信息,而这些信息对诊断、预测建模非常有意义。如何利用这些临床数据,接合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新方法,可能会更好的解决临床问题。
冯铭教授首先介绍了临床研究的基础,如何清洗数据,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归一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其次介绍了利用临床中的文本资料进行相关研究,如卫生经济学、疗效预测等。
除了文本资料,结合患者的MRI等影像学资料,可以进行相关的影像组学和影像基因组学研究,对肿瘤的质地、手术效果、复发进行预测,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结合影像和AR技术,可进行手术导航,辅助临床大夫设计切口和手术定位。另外,利用电子病历、文献、指南和专家的经验知识,可以构建辅助诊断系统,医院的医生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诊疗效率,也符合国家分级诊疗的政策。
总之,以临床问题的切入点,利用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较好的帮助临床医生去实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和精准预测。
王任直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院神经外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曾任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常委兼秘书,多种国家和省市基金项目评委、多家医学专业杂志编委和论文评阅人。
访谈视频讲座课件专家简介冯铭副教授,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医师协会医疗大数据学组副组长,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神经科学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智能开发和应用学组委员、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神经学会委员。对神经外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熟悉神经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生殖细胞肿瘤的疾病的显微外科手术及神经内镜手术、术后个体化管理及规范随访。年组织协调撰写了我国第一个库欣病诊治专家共识。
往期报道智慧神外
医院王任直:AI技术已解决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测量等难题
神外前沿-科技推动学科进步,投稿邮箱shenwaiqianyan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