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浙江省眼科学术年会于浙江宁波隆重召开,大会名家云集、精彩纷呈,因高质量、高水平、高规格的学术内容而受到国内外眼科同道的瞩目。本次大会秘书长吴文灿教授与会期间接受了《国际眼科时讯》的专访,吴教授作为我国眼眶疾病微创诊治理念的引领者和眼眶外科锐意创新的开拓者,从时代进步及学科发展的角度详细解读了眼眶肿瘤诊治理念的更新、手术安全性要点以及眼眶外科的发展趋势,这对于眼科医师全面学习和深度理解眼眶疾病的治疗理论极具指导意义。
专家简介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及澳大利亚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医院院长助理、内镜微创中心主任(包括眼鼻相关专科、眼眶眼肿瘤专科、整形中心);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委员、卫生部内镜与微创医学培训基地(眼科学)负责人,卫生部眼科内镜诊疗技术考评委员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卫生部眼科内镜诊疗技术考评委员会指导专家。从事眼科临床近20年,擅长神经眼科、眼眶疾病、泪道疾病的临床诊疗,特别是作为我国“眼鼻相关微创外科”的始创者之一,在视神经外伤、复杂性眼眶骨折与眼眶肿瘤、甲状腺相关性疾病、泪道阻塞疾病的微创手术领域独树一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注重视功能积极手术治疗—眶尖部肿瘤的诊治理念
临床上对于眶尖部肿瘤治疗主要采取三种方式:第一是观察、保守治疗,甚至消极地放弃、不治疗。这是大多数人的观点,也是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第二是放疗,通过放射治疗摧毁肿瘤组织,防止其再生长;第三是手术治疗。
吴教授偏向于手术治疗。对于眼眶肿瘤患者,消极地不治疗不好,因为眶尖部肿瘤患者在患病后视力会明显下降,甚至无光感;有的肿瘤甚至会向颅内、鼻窦等深部进展,所以不治疗不是最好的。当然,有一些肿瘤生长缓慢,有的可能是良性肿瘤,如果视力尚可,又找不到合适的处理方案,这时采取保守观察无可厚非,但作为一名眼科医师,考虑治疗方案时患者的视力和视功能是第一位的,而在视功能中视神经的功能又是最重要的,是基础。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需要对肿瘤进行积极治疗。同时,吴教授不太主张进行放疗。首先是因为大部分眶尖部肿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其次是因为目前放疗的准确性及放疗的剂量等问题,放疗后也许肿瘤被杀死了,但视神经功能也基本被毁灭了,视力严重下降,甚至与不治疗一样丧失光感;同时,考虑到放疗的副作用、放疗后肿瘤有可能再生长等问题,放射治疗的意义很有限。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例如内窥镜微创技术、导航技术等,以及人们对多学科交叉、精细解剖等方面的进一步认识,对此类眶尖深部的眼眶肿瘤,吴教授更倾向于直接手术治疗。截至目前,吴教授采取内窥镜微创技术,联合导航辅助技术,采取经鼻径路或联合经结膜径路对20多例眶尖深部,甚至视神经管内段的极其复杂、难治的肿瘤患者成功施行了手术,除了其中1例来自广东的患者由于肿瘤与视神经之间组织粘连紧密、严重而考虑到视神经功能恢复而进行了姑息性手术外,其他患者肿瘤都完整切除,手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甚至完全恢复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彻底改变了眶尖部肿瘤复杂、难治、甚至不可治的现状与传统理念。
客观、全面、精巧—眶内肿瘤手术安全性要点
作为眼眶疾病主治医师,确保眶内肿瘤手术的安全是临床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吴教授认为,对于术者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首先要保持一种认真、客观、严谨的态度。这要求术者术前必须明确手术的目的、适应证,认真、客观地了解自身对手术的认知和把握程度,秉承“一切为了患者”的态度进行手术;第二是对各学科综合知识的全面掌握。随着眼科亚专业发展越来越细,越来越尖端,目前许多医生的知识面越来越高、精,但也越来越窄。而眼眶外科的医生则不同,眼眶肿瘤手术的处理需要将很多知识融于一体:首先是对眼科,特别是眼眶及其周边鼻腔鼻窦、前颅底的解剖,要对它们的骨骼、血管及神经的分布与走向非常清楚;然后是影像学知识,要对CT、MRI及超声检查等了然于胸,特别是要不断训练,训练自己在阅读影像学资料的同时能够在自身脑海中对肿瘤与患者的局部解剖结构进行快速“三维重建”,在自己脑海中勾勒出肿瘤的确切位置、与周围毗邻组织的关系等,从而确定最佳的手术入路,清楚切除肿瘤手术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等;同时,手术医师要胆大心细,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来判断肿瘤的性质,是血管瘤、血管畸形、鞘瘤、脑膜瘤、胶质瘤、颗粒细胞瘤,还是其它肿瘤,甚至恶性肿瘤,转移癌等。这是第二个方面,就是包含综合素质和综合知识的基本功的掌握。第三就是精细的手术操作技巧。眼眶肿瘤手术操作,既往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大刀阔斧”式,而现在随着大家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眼眶外科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整形、微创”的理念进行眼眶手术是社会的要求,是发展趋势,包括手术切口的选择、术中止血、血管结扎或电凝、骨膜保护、组织分离、术野暴露等操作都至关重要,要做到诊治的“精准、精细、轻柔”操作,要像做白内障手术、做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一样“精细”地去做眼眶手术,而不要“大刀阔斧”。因此操作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也无疑对眼眶手术医师的素质与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创化、纵向化、简约化—眼眶外科发展观
年吴文灿教授在国际上即首次提出了眼眶手术“微创化、纵向化、简约化”发展的理念,其中基于眼眶及其毗邻组织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内窥镜微创技术的应用是其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吴教授谈到:“医院以前在这一方面很弱小,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现在每年完成眼眶手术约台,其中1/2左右是坐飞机、坐火车来到温州的全国各地的患者,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患医院“放弃”了的“不治之症”,医院得到了很理想的治疗。现在我的眼眶手术预约时间至少在3-4个月。这些成就证明我的此种理念是对的,且目前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纳。眼科不单纯是一个只局限于治疗“眼球疾病”的专科,除了“眼球疾病”以外,“眼眶疾病”代表了眼科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可想而知,眼眶外科医生在眼科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作为一个如此重要的、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亚专科,如果只局限于对一些普通肿瘤进行治疗是不够的,且它的作用有时候很难体现出来,因为眼眶肿瘤的发生率毕竟极其有限。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眼科的亚专科的未来发展与壮大,我们必须开拓创新,诊疗思路必须与患者的视功能紧密联系起来,甚至与生命相联系,因为没有一个亚专科是如此地像眼眶疾病一样与患者全身情况密切相关。”
具体而言,眼眶外科的发展方向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必须微创化,要以尽可能小的、少的创伤去治疗复杂的眼眶疾病,以确保患者能获得更好的治疗体验和预后;第二是要纵深发展,要向球后、眶尖部、视神经,甚至前颅底、鼻腔鼻窦等交叉领域拓展发展。由于视神经是由眼眶包绕的,但目前大家对眼眶的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