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垂体意外瘤

定义

在不同的报告中,垂体意外瘤(pituitaryincidentaloma,PI)的定义略有不同。一些来源,如内分泌学会指南,将定义限制为在影像学研究中意外发现的鞍区和鞍旁病变,这些病变之前没有已知的垂体疾病或垂体病变特有的临床症状。其他的报告则纳入经尸检发现的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PAs),以及因与垂体功能障碍无关的原因而在影像学上意外发现的垂体腺瘤。在讨论了一般流行病学之后,本章将局限于讨论神经影像学意外发现的鞍区和鞍旁病变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流行病学

垂体意外瘤的检出率取决于病变是在尸检时还是通过影像发现的。一项对超过18,名受试者的系统尸检研究中检测到的垂体腺瘤的荟萃分析报告,总体患病率为10.7%,(其中只有7例受试者的肿瘤直径大于10mm)。

垂体意外瘤的影像检出率,取决于成像方式和图像质量的不同,差异很大。早期的报道研究了CT扫描,CT扫描对亚厘米级垂体病变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最大的对正常志愿者进行垂体磁共振检查的试验研究了名受试者,并报告微腺瘤率在2%到10%之间(取决于是否有两到三个读片者同意检查发现)。据推测,通常不包括鞍区薄层切片,通常不使用钆对比剂增强的常规脑部磁共振成像(MRI)发现意外瘤的几率较低。

垂体腺瘤(PAs)和Rathke裂囊肿(RCC)是最常见的意外发生的(incidental)病变。在日本的一项大型调查中,/(64.0%)的垂体意外瘤是垂体腺瘤(PAs),而/(26.7%)是Rathke裂囊肿(RCC)。大多数意外发现到的垂体腺瘤是微腺瘤,而报道的大腺瘤(范围1.0-2.5cm)的患病率显著较低,为0.16%-0.30%。免疫组化(IHC)评价表明,分泌泌乳素(PRL)的腺瘤是最常见的分泌型垂体意外瘤。例如,在Burman等的一项研究中,对个垂体腺的尸检分析中发现个垂体腺瘤,39.5%为PRL免疫阳性,22.5%为零细胞腺瘤,13.3%为ACTH免疫阳性,6.6%为促性腺激素免疫阳性。相比之下,在韩国的一项研究中,生长激素(GH)免疫阳性(37.5%)和零细胞腺瘤(12.5%)最为常见,提示可能存在一些地区/民族差异。

病因学

蝶鞍是一个小的解剖间隔(anatomic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zhiliao.com/hlwnml/9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