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病例头痛头晕需警惕颅内占位

 脑膜瘤是常见的良性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20%,仅次于胶质瘤。其好发于成年人,儿童较少,女性发病率稍高于男性。脑膜瘤的边界清楚,包膜完整,是质地比较坚实的良性肿瘤。无症状的脑膜瘤每年约增长为2.4mm。脑膜瘤通常呈实质性,极少数可伴有囊变。肿瘤多为单发,常侵犯或浸润硬脑膜与颅骨,特别多见于大脑凸面脑膜瘤、矢状窦旁或蝶骨嵴脑膜瘤,使该处颅骨增生而形成隆起,或造成颅骨破坏而变薄。

患者病例

患者张女士,62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医院给予药物口服治疗,近10天头晕较前加重,并伴有语言重复,医院行头颅CT检查提示:左侧顶枕部高密度影,考虑脑膜瘤。家属为进一步治疗,医院行头颅MRI平扫检查提示:1、大脑镰旁,左侧顶枕部脑膜瘤,大小约4.6*3.8*3.6cm。2、老年性脑萎缩。3、脑白质少许脱髓鞘。随后,门诊以”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膜瘤)”收住三陆脑科。入科后经三陆脑科专家团队讨论制定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于年8月16日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后给予止血抗感染治疗。患者术后精神可,无头痛头晕症状,四肢活动良好,生活自理,现在院康复中。

术前

术后

脑膜瘤的症状及分型

症状: 

脑膜瘤生长缓慢,临床过程多比较长,病史一般为1~3年,也有更长者。疾病早期,病人常常只有轻微头痛,呈间歇性。但经数月、数年,肿瘤长得较大时,随着颅内压力增高,头痛转为经常性,程度亦有所加重,或伴有视力下降及精神症状。若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时,可较早地出现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如癫痫、对侧肢体肌力减退或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故凡成年人出现上述症状或体症,应积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疾病。

分型:

 1、常见的脑膜瘤病理分型

 ①内皮型;②纤维型;③血管型;④沙砾型,⑤混合型或者过渡型;⑥恶性脑膜瘤(恶性脑膜瘤生长快、向周围组织内生长、肿瘤细胞常有核分裂象,常由良性转变而柬、易恶变为肉瘤、可以转移到颅外,血管型脑膜瘤发生恶变的机会大)⑦脑膜肉瘤,与恶性脑膜瘤不同,肿瘤一开始就是恶性的,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

 2、脑膜瘤根据生长部位分型

 颅底脑膜瘤(蝶骨嵴,嗅沟,鞍结节,斜坡等),非颅底脑膜瘤(大脑突面,矢状窦旁,火脑镰旁,脑室内等)。

王晓峰教授介绍脑膜瘤治疗方法和原则

脑膜瘤的治疗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对药物和放射治疗均不敏感,手术切除是可供选择的方法。手术时机和进路应根据肿瘤原发位置、范围以及年龄和健康状况来确定。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但是有一部分晚期肿瘤,尤其是深部脑膜瘤,肿瘤巨大,与神经、血管、脑干及丘脑下部粘连太紧,或将这些神经、血管包围不易分离,这种情况下,不可勉强全切除术,以免加重脑和颅神经损伤以及引起术中大出血的危险,甚至招致病人死亡或严重残废。宜限于肿瘤次全切除,缩小肿瘤体积,辅以减压性手术,以减少肿瘤对脑的压迫作用,缓解颅内压力,保护视力。或以分期手术的方法处理。 

手术原则

 脑膜瘤绝大多数为良性,且多位于脑外,有完整包膜,故应尽量争取完全切除,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但由于肿瘤血运丰富、体积多较大,有时与邻近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尤其是个别位于脑底深部的肿瘤,常包绕重要血管,手术有造成大出血或严重脑功能缺损,故又使手术具有其复杂性。基于上述特点,脑膜瘤的手术原则是:控制出血,保护脑功能,争取全切除。对无法全切除的病人,则可行肿瘤次全切除或分次手术,以免造成严重残废或死亡。

三陆脑科专家提醒:预防脑膜瘤在平时的生活中应注意以下2点。

1、避免有害物质侵袭(促癌因素)或尽可能少接触有害物质。

肿瘤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即是指呼吸的空气、喝的水、选择制作的食品、活动的习惯和社会关系等。

2、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能够帮助提高和加强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斗争。

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最重要的是:饮食、锻炼和控制烦恼,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可帮助远离癌症。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的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对预防肿瘤和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同样有好处。

本文部分文字来源健康网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科医院电话
招聘网络推广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iq.com/hlwnml/9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