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病例推荐
脑膜瘤
视神经鞘脑膜瘤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38岁。
主诉:左眼突出3年,加重伴视力下降1年。
现病史:缘于入院前3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眼球突出,无明显疼痛、视力减退,未予特殊诊治;近1年来眼球突出明显加重,伴有眼球胀痛、左侧视力下降;无伴头痛、发热,无恶心、呕吐;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体力尚可,二便未见明显异常。
既往史:无特殊。
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超声:无。
CT/MRI扫描:采用GE1.5TMR,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颅底到鼻尖,包括眼眶,常规扫描层厚为3mm,增强扫描采用Gd-DTPA,剂量为0.1mmol/kg,行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多平面成像。
补充病变典型的表现:
1、病变有无包绕视神经生长,该病变感觉压迫视神经,如果有典型的层面,最好显示
2、有无典型的车轨症
3、增强检查的特征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C
眼眶肿瘤性病变可以局限于眶内,也可以沿眶尖累及颅内,肿瘤的定位对于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良性病变(如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一般局限于眶内,起源于视神经的胶质瘤可以累及眶尖并延伸进入颅内。
问题2:下列哪种扫描技术更能提供定位、定性信息?(单选)
A眼眶CT平扫
B眼眶MR平扫
C眼眶MR增强扫描
D眼眶MR增强扫描+脂肪抑制技术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D
眼眶CT平扫可以发现肿瘤有无钙化,但眼眶MR更能冠状位及矢状位方向观察病灶,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明显强化,而视神经不强化,联合脂肪抑制技术更有利于显示“双轨征”。
问题3:根据临床资料及MR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海绵状血管瘤
B神经鞘瘤
C视神经鞘脑膜瘤
D视神经胶质瘤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三解读
答案:C
手术所见:肿瘤呈淡红色,包膜完整,切开包膜于肿瘤内分块切除缩小肿瘤体积,质地坚韧,动眼神经的上支紧贴肿瘤上缘走行,且粘连紧密,边切除肿瘤缩小体积边分离与之关系。向外下分离时见肿瘤发生于视神经,与视神经表面粘连密切,也是边切除缩小肿瘤体积边锐性分离肿瘤与之粘连,将其完整保护,如此反复将肿瘤完全切除,大小约2.4×2.1×2.1cm。
病理所见
免疫组化:EMA(+),PR(+),KI-67(+,1%)。特殊染色:AB-PAS(-),六胺银(-)。
病理诊断
(左眼眶肿物)脑膜皮细胞型脑膜瘤(WHOⅠ级)。
三、诊断分析思路
本病例为中年女性,临床症状是眼球突出伴视力下降。MR平扫示左眶内占位性病变,肿瘤包绕视神经生长,肿瘤表现为与视神经相连的偏心性肿块。肿瘤侵及眼球后部可见眼环受压,眼球突出。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但视神经不强化,考虑肿瘤不是起源于视神经的胶质瘤,加之视神经胶质瘤多见于学龄期儿童,故可以排除视神经胶质瘤。结合T2WI信号特点: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而神经鞘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的T2WI信号多呈高信号,视神经鞘脑膜瘤和淋巴瘤的T2WI信号可符合,淋巴瘤有恶性侵袭性,以浸润生长为主,常累及肌锥内外间隙,该病例边界较清楚,考虑视神经鞘脑膜瘤可能大,且与视神经关系关系密切,肿块明显强化,而视神经不强化。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鉴别诊断(1)海绵状血管瘤
是成人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50岁女性多见,多单侧发病。肿瘤为类圆形,病理为充满血液的窦状间隙构成,有完整纤维包膜。肿瘤呈略长T1信号,明显长T2信号,动态增强呈“渐进性强化”。
(2)神经鞘瘤
起源于Schwannn氏细胞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主要起源于感觉神经(眼神经及其分支),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人居多。肿瘤生长缓慢。病理上,肿瘤组织可分为AntoniA型、AntoniB型,前者富含肿瘤细胞,并有紧密的纤维细胞,后者细胞成分少,富含疏松的间质成分,在一个肿瘤内,这两种类型的组织常同时存在。T2WI呈混杂高信号,可见囊变区,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3)视神经胶质瘤
是起源于视神经内神经胶质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病高峰年龄2-8岁,发生于成人者恶性度较高,女性多于男性。部分合并神经纤维瘤病I型,双侧发生。MR表现为视神经管状或梭形增粗,边界清楚,肿瘤与视神经不可区分,同时还要注意观察肿瘤是否向管内段及颅内段侵及,引起眶内段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受阻,导致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MR上表现为病变周围长T1长T2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
(4)淋巴瘤
眼眶淋巴瘤为结外淋巴瘤,其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变绝大多数位于肌锥外间隙的前方紧靠眶隔后方或眶隔前区,有包绕眼球生长的趋势,累及单侧或双侧,以单侧多见,常沿肌锥外间隙向后延伸生长,肿块后缘呈锐角,即呈铸形生长。由于无包膜,以浸润生长为主,机械性推移占位效应不明显,因此常累及肌锥内外间隙。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
病例供稿福建医院影像科陈潭辉
专家点评
对于发生于眼眶的肿瘤性病变,定位最重要。首先明确病变的起源,肌椎内或者肌椎外间隙。病变与视神经的关系,视神经受压移位?包绕还是增粗侵犯。本例病变视神经未见明显增粗,病变包绕视神经生长。如果病变包绕视神经生长,需要仔细寻找特异性征象,即车轨征。本病例为肿瘤包绕视神经生长,与视神经相连的偏心性肿块。其次明确病变的范围,病变主体位于眶内,眶尖视神经管未见异常增宽,海绵窦未见异常。再次,评价病变的信号特征,该病变平扫信号均匀,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但视神经不强化,考虑肿瘤不是起源于视神经的胶质瘤。综合上面的分析思路,诊断视神经鞘脑膜瘤。
点评专家:医院放射科夏爽教授
参考文献:
1.SarahN.Khan,MD,AliR.Sepahdari,MD,Orbitalmasses:CTandMRIof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白癜风用什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