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颅底手术系列

江常震颜小荣王晨阳康德智

吴喜跃林元相游鸿海林清松

福建医院神经外科福建省神经医学中心

福建医院垂体瘤诊疗中心

内镜扩大经鼻入路(EEEA)是指利用鼻腔副鼻窦与邻近颅底结构的关系,扩大切除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显露前颅底(筛板、蝶骨平板)、眶内侧壁、鞍结节、鞍底、海绵窦、斜坡、C1后弓和齿状突等中线颅底的重要解剖结构,以及以翼颚窝和颞下窝为主的侧颅底重要解剖结构,相对应的手术入路主要分为颅底中线入路和侧颅底入路,其中以下述几种入路最为常用。1.1经鞍结节入路经鞍结节入路是最有代表性的扩大颅底中线入路之一,神经外科将其应用于鞍区肿瘤切除,主要包括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鞍上型颅咽管瘤和鞍区脑膜瘤。该入路切除鞍上型颅咽管瘤可以明显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最大限度保留垂体和垂体柄的功能,改善视神经功能,避免严重下丘脑损伤,具有逐步替代大多数开颅手术的发展前景。

典型病例

鞍结节脑膜瘤侵入视神经管

突破鞍隔生长的垂体腺瘤术后颅咽管瘤典型病例1切除完后可见室间孔和中脑导水管术后颅咽管瘤典型病例2肿瘤切除后解剖结构清楚术后CT示无积血颅咽管瘤典型病例3切除肿瘤后解剖结构清楚术后影像1.2经蝶骨平台/筛板入路采用扩大颅底中线骨窗,向前延伸到达蝶骨平台及筛板,适用于嗅神经母细胞瘤、嗅沟脑膜瘤切除。该入路的优点在于避免牵拉脑组织、早期阻断肿瘤血供以及对肿瘤边缘的良好显示。手术完成人:江常震林熹(ENT)肿瘤切除干净,颅底修补满意1.3经斜坡入路经斜坡入路已成为治疗斜坡区、岩斜区以及后颅窝毗邻斜坡区域硬脑膜内外病变的重要手段,适用脊索瘤、软骨瘤/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等骨源性肿瘤为主的颅底肿瘤。主要位于硬膜内的脊索瘤肿瘤破坏斜坡骨质肿瘤包绕基底动脉及分支切除后的术腔两周后拔除压迫的纱条,见粘膜瓣生长良好术后50天查磁共振见肿瘤切除后脑干压迫解除岩尖部软骨肉瘤术前术后CT比较暴露中斜坡,斜坡旁ICA及破裂孔磨除PC-ICA前后及内侧面骨质,以利显露岩尖部利用角度镜窥见岩尖深部病变,局部骨质受肿瘤侵犯呈虫蚀样改变神经导航显示切除到位1.4侧颅底入路采用经上颌窦-翼突入路可以显露海绵窦和麦克氏腔,手术处理Knosp4级的垂体瘤、神经鞘瘤、胆固醇肉芽肿、脑膜瘤、sternberg脑膜脑膨出等病变。侵袭性垂体腺瘤(术前和术后4个影像:提示肿瘤切除满意)打开海绵窦,颈内动脉前方切除肿瘤海绵窦内操作,切除ICA后方肿瘤岩尖胆固醇肉芽肿术中清除病变病变切除满意经泪前隐窝切除颞下窝翼腭窝神经鞘瘤以面部麻木,耳朵闷塞感为主要表现完成人:江常震林熹(ENT)肿瘤质地坚韧,配合以射频刀分块切除术后3个月复查,肿瘤全切,症状消失利用鼻腔自然腔隙,内镜显露明显优于传统显微开颅手术,不仅可以提高颅底肿瘤的切除率,而且避免了开颅手术中神经血管牵拉损伤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术领域时有突破性拓展,足见其无限的发展前景。但这些复杂手术面对的主要挑战有:颅底缺损重建、颅神经功能损害、较长的学习曲线和多学科合作颅底外科属于交叉学科,处于多个专业学科的交汇点,EESBS要求由神经外科医生和鼻科医生合作完成。开颅手术以顺序性的团队操作为特征,团队中的每个神经外科医生独立完成开颅手术中的某一部分,而内镜经鼻内镜手术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手术,因为手术中绝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神经外科和鼻科医生同时协作进行,这需要与开颅手术截然不同的合作模式,但可能达到比单一专科独立手术都要更好的手术效果。以上文字部分摘自《内镜鼻颅底外科在神经外科发展中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4):-.;本文作者:王镛斐,医院神经外科;》江常震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iq.com/jbxnml/4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