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医路通第二十篇原创
上次写的胶质瘤确实引起了很大的恐慌。好啦,也不是所有脑瘤都那么恐怖啦。比如:脑膜瘤。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仅次于胶质瘤的第二大常见肿瘤,但是以良性为主。下面我们来看看脑膜瘤是怎么回事吧!
人的颅骨与大脑之间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三层膜合称脑膜。脑膜对脑组织和脊髓起到保护作用。脑膜瘤(Meningiomas)是发生在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肿瘤。脑膜瘤多为结节状或颗粒状,外有完整包膜,以宽基底靠近颅骨或硬脑膜,生长于脑实质外,与脑组织边界清楚。脑膜瘤质地坚韧,有时会出现钙化或骨化,肿瘤多数为灰白色,少数由于出血或坏死,瘤质变软,呈现暗红色。临近颅骨的脑膜瘤还可造成骨质的变化。
脑膜瘤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颅内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分布较多之处都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脑膜瘤在颅内分布很广,除脑实质以外,几乎各部位都有发生。脑膜瘤好发部位依次为矢状窦旁、大脑半球凸面、大脑镰旁;其次为颅底部位,如蝶骨嵴、鞍结节、嗅沟、桥小脑角、小脑幕等部位;脑室内的脑膜瘤则很少见。其中发生在矢状窦旁和大脑半球凸面的脑膜瘤就占全部脑膜瘤的50%以上。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仅次于胶质瘤的第二大常见肿瘤,发病率居颅内肿瘤的第二位,占颅内原发肿瘤的20%(胶质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50%)。脑膜瘤有良性、恶性之分。大多数是良性的,极少数是恶性的。
在我国,脑膜瘤的年发病率约为2人/10万人。脑膜瘤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左右。儿童脑膜瘤的临床病例非常少见,仅占全部脑膜瘤的1%—2%。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2。随着年龄增长,发生脑膜瘤的风险增加。
一、脑膜瘤的发病原因
脑膜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是有一些因素会增加患上脑膜瘤的风险。一般认为脑膜瘤的发病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还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1、先天性及遗传因素
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些细胞或组织可停止生长而残留脑内,具有分化的潜力,这些先天性残留的胚胎细胞经病毒、放射线、致癌化学物质的作用,出现突变,向癌的发生方向发展,最终导致脑膜瘤。
2、基因变异
生物学因素也是导致脑膜瘤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实验证实病毒(如:腺病毒、猴空泡病毒(SV40)、肉瘤病毒等)可诱发起禽类及脊椎动物的颅内肿瘤。病毒插入细胞的染色体上,改变了染色体基因的特性,使细胞原有增殖的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了脑膜瘤的发生。
3、颅脑外伤
部分脑外伤的患者,脑膜瘤的发生率较高。由于头部受到强烈撞击,造成脑部损伤,出现炎症或是血块等,从而引起脑膜瘤的发生。
4、放射性照射
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在辐射性很强的环境中,比如Х射线、γ射线、核辐射等,患上脑膜瘤的风险增加。动物试验发现放射线使颅内纤维母细胞或脑膜内皮细胞的癌基因突变,而引起细胞的癌变。
5、病毒感染
通过一些动物实验已经证实某些病毒感染能够诱发脑膜瘤,特别是一些女性在怀孕之后抵抗力下降患病几率更大。
二、脑膜瘤的症状
脑膜瘤在颅内分布很广,由于肿瘤生长的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症状:
1、脑膜瘤长在颅顶,多会出现头痛、癫痫发作;
2、长在前颅底,多会出现视力下降、嗅觉消失;
3、长在中颅底,可出现复视、面部麻木等;
4、长在小脑或脑干旁,可出现听力下降、耳鸣、面瘫、呛咳、声嘶、面部麻木、运动功能障碍,走路不稳等肢体运动障碍。
脑膜瘤大多数属于良性肿瘤,生长非常缓慢,病程长,通常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还不严重。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会导致颅内压增高,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等症状;有的患者会出现精神异常,比如痴呆、情感淡漠、健忘等;还会出现嗅觉或听觉障碍;以及肢体麻木无力等运动障碍、中枢性面瘫或偏瘫、失语以及癫痫发作等症状。头痛和癫痫常常是脑膜瘤发病的首发症状。在老年患者中,多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注:膨胀性生长是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肿瘤生长缓慢,不侵袭周围组织,往往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对周围的器官、组织主要是挤压或阻塞的作用。一般均不明显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因为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手术容易摘除,摘除后不易复发。
三、脑膜瘤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脑膜瘤按其病理学特点可分为:①内皮型、②纤维型、③血管型、④砂粒型、⑤混合型(或移行型)、⑥恶性脑膜瘤、⑦脑膜肉瘤共七种类型。
1、一般将①—⑤类归类于良性脑膜瘤的范畴。
约90%—95%的脑膜瘤都是良性肿瘤,良性的脑膜瘤大多可以完全切除,患者的预后比较好。良性的脑膜瘤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中预后是最好的。
2、约5%的脑膜瘤是恶性的。恶性的又可分为两种:
1)第一种是恶性脑膜瘤(上述⑥),约占所有脑膜瘤的3%左右,是指一些原本是良性的脑膜瘤逐渐发生恶变,特别是那些在原位多次复发的脑膜瘤更易发生恶变,生长速度较快,并向周围组织内生长,发生转移,呈现出恶性肿瘤的特征。
2)第二种是脑膜肉瘤(上述⑦),属于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脑膜瘤的2%左右,该肿瘤来源于脑膜间质细胞,常从硬脑膜或软脑膜长出,它本身就是恶性的,病情进展迅速,呈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分界不清,常有坏死、出血或囊性变。临床上较少见,脑膜肉瘤多见于婴儿和10岁以下儿童。
综上可知,脑膜瘤大多数是良性的,极少数是恶性的。
3、下面简单谈谈这七种类型的脑膜瘤:
①内皮型脑膜瘤:内皮型脑膜瘤是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大脑半球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蝶骨嵴和嗅沟。肿瘤由蛛网膜上皮细胞组成。细胞的大小形状变异很大,有的细胞很小呈梭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则很大,胞核圆形,染色质细而少,细胞质丰富均匀。
②纤维型脑膜瘤:纤维型脑膜瘤是脑膜瘤的常见亚型,属于较少机会复发和侵袭的脑膜瘤。瘤细胞及其核均呈长梭形,胶质纤维较多,瘤细胞排列成疏松的同心漩涡状。瘤组织由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纤维细胞构成且纤维母细胞样瘤细胞平行、交织排列,有大量胶原纤维形成。
③血管型脑膜瘤:血管型脑膜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脑膜瘤类型,血管型脑膜瘤血管非常丰富,对于其治疗会带来很大的困难,就如同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术中非常可能出大量血,很难控制。在良性脑膜瘤中,血管型脑膜瘤是最易发生恶变的。
④砂粒型脑膜瘤:瘤内含有大量砂粒体,细胞排列成漩涡状,血管内皮肿胀,玻璃样变后钙化。
⑤混合型(或移行型)脑膜瘤:此类脑膜瘤中含多种类型脑膜瘤(内皮型、纤维型、砂粒型等)细胞成分,但不能确定以哪种成分为主时,可称为混合型脑膜瘤。
⑥恶性脑膜瘤:可发生颅外转移,多向肺转移。恶性脑膜瘤的生长特性:细胞形态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生长快,向周围组织内生长,发生转移等。
⑦脑膜肉瘤:属于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分界不清,临床上较少见,多见于婴儿和10岁以下儿童。
四、脑膜瘤的诊断
目前临床上诊断脑膜瘤的主要方法是通过CT和核磁共振检查,必要时再结合患者的头颅平片和脑血管造影,可对脑膜瘤作出明确诊断。
脑膜瘤早期的一些症状都是罹患该病的重要信号,往往会被忽视,大家在生活中要多留意这些症状,以便及早发现脑膜瘤。
五、脑膜瘤的治疗和预后
1、手术治疗
脑膜瘤大多数是良性的,手术切除脑膜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原则上应尽量争取做到全部切除肿瘤,同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越早发现,越早手术,效果越好,风险越小。对于多数良性的脑膜瘤,如果能早期诊断发现并及时治疗,在脑膜瘤尚未侵犯、压迫周围的脑组织、重要的颅神经以及血管之前进行手术,则可达到手术全切的目的。约有17%—50%的脑膜瘤因其生长位置的局限性,手术不能做到全切。同时还有少数恶性脑膜瘤也无法做到全切。
2、放射治疗
良性脑膜瘤手术全切效果极佳,对于那些不能全切的良性脑膜瘤和少数恶性脑膜瘤就要在术后进行放疗,杀死并抑制未切除部分肿瘤的生长,避免复发。
3、其他治疗
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治疗方法,如激素治疗、分子生物学治疗、中医治疗等。
脑膜瘤绝大多数是良性的,如果手术能全部切除肿瘤,那多数患者预后是良好的,是可以治愈的。对于那些不能全切的良性脑膜瘤和少数恶性脑膜瘤就很容易复发,很难根治,在术后康复期间要注意按时复查,进行术后巩固治疗以预防复发。
Vivian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