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尖脑膜瘤病例分享
患者女性,50岁,汉族。
主诉:患者以头疼头晕伴右侧面部麻木5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5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头部间歇性胀痛,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无明显规律,无明显加重及缓解因素。头晕,天旋地转感,伴右侧面部麻木感。否认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四肢抽搐、咽困难等特殊不适,患者为求诊治当地院住院治疗,行头颅MRI示: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考虑右侧岩尖部脑膜瘤,给予患者对症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后转我院做进一步治疗。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口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每日1粒。络活喜每日1粒,规律服药,平素血压控制良好。
月经史:已绝经,既往月经周期规律
专科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术前核磁检查:
核磁示:右侧岩骨尖可见一团块状等T1等T2信号,增强扫描后呈明显较均匀性强化,邻近脑膜呈线样强化,矢状位测其大小约3.21cm×2.72cm;幕上脑室系统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术前CT检查:
CT示:无岩骨破坏和增生
手术指征:
1、肿瘤大小3cm;
2、患者有头疼头晕伴右侧面部麻木症状;
手术方式:
根据患者肿瘤位置选择右侧Kawase入路
术中所见:
磨除中颅窝骨质
悬吊硬膜,充分暴露中路窝底
暴露肿瘤并切除
暴露天幕缘
剪开天幕缘切除突入后颅窝的肿瘤
磨除岩尖部骨质继续暴露肿瘤
沿三叉神经上下切除肿瘤(横向箭头:三叉神经)
取瘤钳完整取出肿物,见灰白质中肿物(横向箭头:三叉神经;竖向尖头:肿物)
肿瘤切除
术后核磁检查:
术后病理:
(右侧岩尖部位)脑膜瘤(脑膜皮细胞型WHOI级)
患者出院情况:
患者术区愈合良好,右侧眼睛外展轻微受限,听力正常。四肢肌力正常,病理症阴性。出院三月后电话随访,患者无特殊主诉不适,右侧眼睛外展情况明显好转。
右侧眼球外展轻微受限
讨论:
岩尖脑膜瘤位于颞骨岩部的前部,多为良性肿瘤。起源于内听道或其上方,常侵犯第VII-VIII颅神经、脑干等。甚至会侵犯Meckel’s腔、第V颅神经及颞叶。其临床表现包括头痛,第IV-X颅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面部感觉减退,听力下降,眩晕,锥体束征。由于肿瘤紧邻这些重要的结构,使得这类肿瘤手术起来颇具挑战性。MRI影像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及部位,并可评估其血供情况。CT扫描可以显示颞骨增生情况。此患者肿瘤血供尚可,若血供极为丰富,术前可给予栓塞肿瘤供血血管。该病人采用Kawase入路,此入路常适应于脑膜瘤、三叉神经鞘瘤、脑池内跨中线的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以及中脑、脑桥外侧和腹侧的轴内病变等。通过颞下开颅和磨除Kawase三角,可显露岩上窦以下的岩斜区,优势在于手术距离短、开颅相对简单。但由于通过对颞骨岩尖骨质的磨除来增加岩斜区的显露,也面临着Labbe静脉的保留以及颞叶的受牵拉程度的问题。所以有时候应根据具体病例,可行改良的Kawase入路,即从膜下进入,其在手术时间和脑保护方面有一定优势。
术者简历:
麦麦提力·米吉提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会员,新疆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会员,新疆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肿瘤委员会委员,在美国华盛顿大学附属Harborview医学中心从师世界著名颅底神经外科大师Sekhar教授深造颅底肿瘤方向。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十余年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多次成功完成脑干肿瘤切除等系列高难度手术,手术的操作难度和术后疗效在全疆处于领先水平。参与完成国家国自然科学基金和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校级院级课题多项。撰写SCI论文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余,多次参加国内外神经外科学学术交流,是新疆知名神经外科专家之一。专业擅长:在颅内肿瘤(如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先天性肿瘤等)、脑血管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重型颅脑损伤、脊髓病等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
新医神外大讲堂下期预告:
授课教授:买买提力·艾沙副教授,主任医师
授课时间:年12月03日18点整
授课地点:新医大一附院第一住院部13楼神经外科二病区示教室
授课题目:全脑血管造影规范化操作
买买提力·艾沙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二病区主任,脑-脊髓血管疾病组组长,新疆医院微创显微外科中高级培训中心副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神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新疆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脑血管疾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学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脑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组专家会委员,乌鲁木齐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新疆介入神经放射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脊髓血管病的诊断和多种方法治疗,擅长各种脑脊髓血管病的外科及介入手术。
供稿:范海编辑:王西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