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我也没有办法,医院找张旺明吧……”
1岁7个月的宝宝,医院宣判“死刑”——无手术希望,活不了几年。
然而,这条脆弱的小生命,在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主任张旺明手里获得重生,术后5年至今没有复发,堪称生命奇迹!
神经外科疾病涉及人体最重要的部位——大脑,神经外科手术是超高难度的,属于外科中的王冠级别,而小儿神经外科更是皇冠上的明珠。
作为国内小儿神经外科医生中的佼佼者,张旺明经常被求医无门的绝望家长当成最后一棵救命稻草。心怀仁术、谦逊和蔼、对手术精益求精,是他给人最深的印象。
01
三十年沉淀与磨练
成为广东神经外科领域“一把刀”
张旺明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近30年,对颅脑外科各种复杂、疑难病例的处理有较深造诣。
特别是近十年来,专注小儿颅脑肿瘤、脑积水及脑(脊)膜膨出、狭颅症等先天性疾病的手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把时针拨回到三十多年前,青年学生张旺明高考因物理发挥失常,与最心爱的工科擦肩而过,冥冥之中与医学结缘,继而报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进入大学后的张旺明,一如既往勤奋学习,对医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性格使然,心灵手巧,“要当一名外科医生”的种子在他心中悄悄发芽。因品学兼优,毕业后医院——医院神经外科上班。
今天的热门科室,三十年前是个名副其实的“冷门”。
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非常依赖高精尖的设备,当时年,医院只有一台CT,医院连一台都没有,显微镜也同样缺乏。
硬件设备跟不上,脑外科手术范围十分有限,不少医生觉得越干越没意思,要求转岗。
▲张旺明在办公室看资料
面对现实的落差,张旺明没有抱怨,三十年如一日,在国内神经外科的象牙塔内慢慢打磨自己,潜心研究,刻苦训练,让手术技术、专业能力得到最大成长。
随着科技日益进步,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各种高端设备助力颅脑手术,治疗效果越来越好,神经外科华丽转身成为行业的“香饽饽”。三十年的沉淀,张旺明成了广东神经外科领域的“一把刀”。
由于学科发展的需要,医院提出发展小儿神经外科,张旺明又主动挑起重任,通过10年的努力把小儿神经外科从无到有,带出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的专业队伍。
▲小儿神经外科医生团队
02
相信希望
雕刻式手术改写患者命运
在小脑瓜的生命禁区舞动手术刀有多难?
年龄越小,难度越高。医生尤其要照顾到幼儿的颅缝(是颅骨不断长大的源头)不能破坏,损坏会影响颅骨发育造成未来畸形。
“通过手术把肿瘤切除干净,是孩子活下来的唯一机会。只有长期存活下来,他才有恢复的机会。”他解释说,因为孩子有发育成长空间,自我修复能力强。
对于一名成年人来说,手术切除功能区肿瘤可能带来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性损害甚至致残,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在医治得当的情况下,往往可以恢复得出乎意料的好。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脑肿瘤很严重,也许想放弃,或退而求其次保守治疗,但我们至少要给孩子一次手术的机会,不该轻易放弃!奇迹往往就是这样发生的,他们顽强的生命力也许能给家长和医生带来巨大的惊喜。”张旺明用这个治疗理念,帮助无数患者“剔除”肿瘤,让暗淡的家庭重燃希望。
▲张旺明教授在会议上作学术交流
六年前,钟女士带着1岁7月大的宝宝四处求医,对是否手术治疗很纠结,也有不少人劝她放弃。张旺明多年的诊治经验认为,应该给孩子一个希望。
“不做手术,孩子就一个结果,何不多给一个选择给他?第一,我会尽最大努力把肿瘤切干净,第二,手术至少能明确肿瘤的性质,也许我能治呢?”朴实的两句话一下说到了钟女士的心坎上,详细的沟通也让她感受到了一个医者的真诚和强烈的责任心。
肿瘤是从脑干长出来的,把几条重要的神经紧紧包裏在里面,手术难度很大。这种颅内的精细手术哪怕出现1毫米误差,也可能造成患者的生命危险。张旺明每一次手术都是如履薄冰。
通过1厘米左右的小缝隙,张旺明将手术器械层层深入10厘米以上到颅内,通过显微镜放大10倍进行操作。
精准找到了肿瘤,他像雕刻艺术品一样一点点抠掉肿瘤,当神经露出时立即保护起来,再继续抠肿瘤,这场精密的手术花了十几个小时。
手术非常成功,经病理诊断是高度恶性的肿瘤,孩子不到两岁,做不了术后放疗,肿瘤对化疗又不敏感,后续治疗再次陷入困境。
“唯一的指望,肿瘤已经切干净了,至少给了孩子和你们一个机会。”张旺明安慰钟女士。
▲患儿家长给张旺明赠送锦旗
术后除了在家做功能康复锻炼之外,钟医院复查,这条年幼的生命竟然出现奇迹,连续复查5年肿瘤都没有复发,现已正常上学。
03
“我是医生不是上帝,
不能帮你做抉择但会尽全力”
张旺明的小病人很多,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都是走投无路的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过来,张旺明被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很多时候,孩子的病情很严重,根本等不起,连最严重的疫情期间也没有办法关停手术。”张旺明口中的没有办法,其实更多是不忍心,所以甘愿冒风险、顶着巨大压力,也要救治那些患儿。
▲张旺明经常一天多台手术连轴转
到目前为止,他做过的最小年龄脑肿瘤不过出生才三天,是一位广西女宝宝小希。
小希在妈妈肚子里7个月大时查出患有一个3公分大的脑肿瘤。当时产科医生建议引产,但是妈妈坚持要把他生下来,她说:“这个孩子跟我有缘,我想看一下他长什么样子,也想让他见见这个世界,还有他的爸妈长什么样子”。
于是,一边生孩子,一边打听国内哪个医生能做这类手术,最终把希望寄托于张旺明。
熟悉张旺明都知道,他不但医术精湛,还善于读懂家长的心。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家长找他时,进门时六神无主,出来时已增了信心。
“你找到了我,我会尽最大努力帮忙!我是医生,能做医生的事,但做不了上帝的事,不能给别人做抉择,但可以帮孩子切除肿瘤,也许她有将来。”他的这番话让小希的爸妈很安心,出生第三天就把孩子送过来做手术。
原本以为会经历一场凶险,没想到整个手术过程出奇顺利。小希在手术后很快清醒过来,吃奶情况也不错。虽然证实是恶性肿瘤,术后需要化疗,但一切都很顺利。
出院时,两个月大的小希已经会跟人对视逗笑,一家人都很开心,尤其是达成心愿的妈妈为当初的决定感到自豪,感恩遇到好医生好医术。
张旺明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默默祈祷,“希望这个孩子可以一直好好活着,那样我真的会非常开心!”
▲张旺明跟小病人愉快地聊天
尽最大努力救治每一个小生命,给他们的家庭减轻痛苦,正是张旺明一直践行的医者仁心。看着一个个病重的孩子做完手术被父母接回家,半年后蹦蹦跳跳地回来复查,那种喜悦和成就感,使他更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注:患者及家属姓名均为化名。
专家名片
张旺明
小儿神经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专业特长: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近30年,对颅脑外科各种复杂、疑难病例的处理有较深造诣。擅长脑胶质瘤、脑膜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等各种颅脑肿瘤显微外科切除。在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等功能性神经疾病的手术治疗上有特长,是国内最早开展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医师之一。近10年来专注小儿颅脑肿瘤、脑积水及脑(脊)膜膨出、狭颅症、脊柱裂、脊髓拴系综合征等先天性疾病的手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专家门诊:星期一上午
名医门诊:星期一下午
来源
39健康网
编辑
珠医小宣
点击阅读原文
英勇抗击疫情,展军医大风采
你们最美!
向所有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军医大学校友
及医疗同仁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