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的杨某说,自己这4年来一直被洗脸刷牙、说话、吃饭等这些简单的脸部运动困扰着。因为她发现自己的右脸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断出现疼痛症状。“就像是被电击一样,尤其是在右侧面部及舌根处,痛起来真的是有苦也说不出。”杨某说。
其实,早在4年前,杨某就医院就诊。在当地,杨某被确诊为“三叉神经痛”。保守治疗后,杨某疼痛的症状有短期的好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次加重。今年7月中旬,杨某右脸再次出现剧烈疼痛。为寻求进一步诊疗,杨某及家属找医院。
该院神经外六科主任吴杰详细查阅了患者影像资料后,发现其右侧三叉神经颅内段上方有细小血管紧贴伴行,认为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明确。
图片与正文无关
考虑到杨某之前已经接受过长期的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吴杰主任建议患者行“右侧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在与患者及家属详细沟通后,吴杰主任团队为杨某实施了手术。术中,压迫患者三叉神经的动脉血管被成功推移垫开,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
吴杰主任介绍说,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是发生于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剧烈疼痛,以第二、三支发病最为多见,此病常因微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并持续刺激所致。疼痛常为突发、突止、呈电击样、刀割样等顽固性疼痛。
三叉神经是脸上最粗大的一组神经,支配着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信号反馈给大脑。所以,如果一旦三叉神经发生疼痛,痛感会异常的明显。
微血管减压术可以对三叉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将所有可能对神经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懈”开,并将这些血管用垫片与神经根隔离。“因为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核的高兴奋性也会随之消失。”吴杰主任说,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痛感立即消失,并且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都能保留,不影响日后的正常生活。
三叉神经痛好发于40岁,一般情况下女性发病较多。吴杰建议,如果40岁以上女性脸部发作性疼痛,应考虑三叉神经痛。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选择微血管减压术。
专家简介
吴杰
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神经外六科(微侵袭神经外科)科主任。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理事,广东省抗癫痫协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内镜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专业研究生毕业,医院神经外科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外科进修及学习。从事神经外科专业20余年,主要从事癫痫、脑血管病(血管畸形、动脉瘤、高血压脑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等)、颅内肿瘤(颅咽管瘤、胶质瘤、听神经瘤、脑膜瘤、颅底各种肿瘤等)及功能神经外科疾病(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病等)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完成各类癫痫外科、脑血管病及颅内肿瘤手术三千余例。特别是在癫痫外科和神经内镜的治疗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各类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主持省级课题多项,编写及翻译学术专著多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