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乱象的ldquo非生命科学

北京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作者简介:谭亚娣,药理学博士,从事现代药物研发及相关事业。)

要点:

1.对于收费高昂但所有结果的成本和风险都由患者和支付方承担的诊疗措施,要么带来恶果,要么需要调整。

2.生命体和尸体的区别指向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干预对象。

3.生命和疾病的精-气-神(物质-能量-信息)三层次

4.当前的现代医学疗法比较讲纯物质讲细胞分子和基因,讲的多是“非生命科学”,不太讲“生命科学”。

5.作为生命体,如何看待生命的科学和医学,这是关系到个人生命质量和财富多少的重要话题。

这几天,医院肿瘤科医生揭露肿瘤行业治疗导致患者“人财两空”内幕的文章引起热议。作为药学专业人士和热心的科普人,我也想表达一下我的意见。

对于该文章作者把肿瘤治疗乱想归根为医生的人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加强监管,我觉得是虽然看似有道理,但并未触及实质。但是,我也不会以“定体问”(一定是体制问题)的简单结论来定性问题实质——虽然以药养医的机制设置确实也可承担相当的责任。但今天我想说的是,肿瘤治疗的乱象,还需要从科学根源上深探。

我想请读者思考:如今的肿瘤治疗,科学吗?

很多人或许会错愕,如今的主流肿瘤治疗,都是根据实实在在的影像、生化、病理、基因和临床证据进行诊断,药物也都是按照监管要求全套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得出有效性结论才上市,怎么能说不科学呢?这位张某医生所批评的NKT细胞疗法高昂收费,正是不符合监管,滥用未批准的疗法的不合理做法。

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医院肿瘤治疗药物,绝大多数一定是合法的,也是符合药物的监管法规的。至于用药的是否合乎指南合乎临床规则,则有相当灵活的空间——这是客观存在的,很难说都按指南给患者治疗,否则人工智能程序直接取代医生好了。而在患者的疾病超出指南外的情况,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确实是考验医生技术和品德的场景。但是在泛商业社会环境下,还是应该多从社会治理、经济和管理的技术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简单的道德指责。

无论是否遵照指南用药,因为毕竟导致了现实当中的大量“人财两空”现象。特别是人年纪大了,见到周围的老人的患病治疗的过程多了,主流癌症治疗的“人财两空”现象是广泛的现实(也不是一棍子打死,也见过几个癌症治疗后存活多年的亲友,特点都是精神特别乐观)。

对此现象,其实不一定需要医疗行业内人士来提出解决方案,具备良好社会常识的管理者应该都可以想到,特别是从医疗费用支付方的角度,那就是“大数据评价”,以及(悄悄地)对中医独立治疗肿瘤的性价比平行评价。——如果人总是要死的,或者得了某种病大概率是治不好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理性评价所有干预措施的成本和效应,而对于那些收费高昂但所有结果的成本和风险都由患者和支付方承担的诊疗措施提出拒绝或者提出风险分担机制的改变。

当然,患者个体和医疗服务提供者/机构讨价还价的能力很小——虽然我们也能看到种种“医闹”行为,实质上是对“收费高昂但所有结果的成本和风险都由患者和支付方承担的诊疗措施”表达不满,是在人财两空之后通过闹事来要求“退款”“赔钱”或者“伤医”“杀医”让医院和医生分担经济上或者生命的风险或损失。

而作为国家医保机构,则有相当地和医疗服务提供机构讨价还价的能力,包括调查医保欺诈,以及运用疾病和支付大数据洞察问题。近年来推进的“医事服务费”和“按病种付费”(DRG)而非过去的“低挂号费”+“按服务收费”,就是在经济动机和费用管理的技术层面让医生的经济利益和患者的临床疗效挂钩,而不是过去的支付机制下的鼓励过度检查和治疗。——从这一段讨论也可以看出,在社会管理层面,不要从道德层面做预设和要求,只能务实地进行人性管理。

下面转换话题,讨论无论是否遵照指南用药,如今的主流肿瘤治疗手段符合生命的科学吗?

什么是“生命的科学”呢?

其实好像没有人能权威地给出这个定义。

我在网上搜来如下两段:

生命学家潘麟先生在《论生命学的创立》一文中这样定义生命科学:

它是一门以探索人(同时也包括一切生物在内)的身心结构和存在属性,以及通过相应的实践而达到全面解放(即获得终极开悟和彻底地实现其内在自由)的科学,并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宗教观、审美观、宇宙观和生命观等生命哲学体系,以及生命医学、生命潜能学、养生学、生命美学、生命教育学、生命哲学、生命伦理学等相关学科体系与科学群。(《以心传心》中央编译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zhiliao.com/jbxnml/9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