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传影像学片子的重要性
所有医生尤其是神经外科医生在解答患者咨询时,都是以检查片子为依据,而不是检查报告。因为不同医生看同一张片子,会因为水平、经验不同,得出的结果不会完全一样。而且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是医生决定治疗方案的参考因素之一。所以,咨询骨科、神经科等方面疾病时,一定要上传影像学原片,而不是报告。
二、拍摄影像片子时常犯的错误
三、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步判断片子的正反
可以通过CT或者MRI片子上的文字来判断正反。如下图红色框中提示。
第二步拍摄工具的选择
1.拍摄工具可以选择手机或者相机,工具越高级越好。首推单反相机或者卡片机,实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手机也可以,但手机拍摄的效果确实要比相机差一些。小编模拟拍摄时选择了普通的卡片机和手机。
2.用相机拍摄时,先把相机调到“微距模式”,并且关掉闪光灯。
四、具体拍摄方法
方法一以电脑显示器为背景,用相机或者手机拍摄
1.打开电脑,新建一个幻灯片,不需要修改任何内容,直接点击放映,使显示器的背景为单一的白色。同时,最好把显示器本身的亮度调到最大。
2.用透明胶带将影像片子固定在显示器上,使要拍摄的部分全部在白色背景内。小编的显示器是17寸的,白色的背景刚好跟片子一样宽。
3.一般一张CT/MRI分成20个小格,以1-4格为单位将一张片子拍成几张照片,然后以统一的方式命名。比如小编实拍采取了4小格(图8)为一张的方式,最终把一张CT拍成了6张小照片,可以依次命名为“1行左”、“1行右”、“2行左”、“2行右”、“3行左”和“3行右”。
注意事项:
1.推荐1-4格为单位拍成一张照片,拍摄时一定要注意将要拍格子的信息都拍进照片,包括图像四周的文字。
2.给文件命名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样方便医生了解不同照片在片子上的位置。如果要拍摄的是一组片子,一定要在照片名上区分出来,比如“1张1行左”、“2张1行左”等。
方法二以电视显示器为背景,用相机或者手机拍摄
1.通过数据线将电脑(笔记本)与家里的电视机联接,打开电脑上的空白幻灯片,点击放映。
2.将影像片子用透明胶带固定在电视上,用相机或者手机按照前面讲述的方法拍摄。
注意事项:
1.固定时最好用透明胶带,这样不影响片子的展示。
2.电视显示器的尺寸最好能容纳整张片子。
方法三以窗户玻璃为背景,用相机或手机拍摄
1.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找一间有阳光照进来的屋子,关掉屋里的灯,保证阳光是屋里唯一的光源。
2.用透明胶带把要拍摄的片子固定在窗户玻璃上,用准备好的相机或者手机从正面直接拍摄。
注意事项:
1.X光片整张拍成一张照片,CT/MRI要以“小格”为单位拍摄,推荐1-4个小格拍成一张照片。
2.拍摄时一定要尽量寻找窗外没有干扰背景的窗户,窗户背景过杂会影响拍摄效果。
方法四以窗户玻璃为背景,用手机扫描软件拍摄
1.在手机上APPSTORE中搜索“扫描”,下载任意一款手机扫描软件。
2.选好窗户,固定好片子后,用手机以“仰角”拍摄,使片子的背景全部是天空,避免窗外景色的干扰
3.利用手机软件的扫描功能,将“梯形”的图变成正常图片,并保存下来。每款手机软件的操作不完全相同,小编任选了一款软件为例,说明简要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1.拍摄时一定要使整个片子的背景全部都是蓝天。
2.手机的镜头对光线要求很高,光线稍微差点就会对照片有影响,所以一定要选一个阳光很好的天气。
五、本人拍摄经验分享
至此,X光片、CT/MRI的拍法就介绍完了。最后本人提醒各位网友,有几点特别需要注意的:
1、医院做完CT/MRI后,除了给患者影像原片和检查报告,还会给一张光盘,里面包括了患者检查时拍摄到的所有影像图片。如果有这张光盘,上传影像资料时,可以直接用光盘里的照片。
2、以窗户玻璃为背景拍摄时,一定要选阳光比较好的天气,小编模拟拍摄赶上阴天下雨,影响了拍摄效果;以显示器为背景不受天气影响。
3、拍摄工具的选择一定是越高端越好,拍出的照片像素越高越好。好大夫在线对上传附件的要求是单个大小不能超过5M,请注意适当控制文件大小;图片格式最好是JPG、GIF、PNG,一般相机和手机拍出来的都是JPG。
4、相机拍摄时一定要调到“微距模式”,关掉闪光灯。如果有三脚架,拍摄时用三脚架固定,避免手抖;如果没有,拍摄时可以将手肘放在桌子上,以防手抖。总之就是手不能抖,模糊的片子会严重影响咨询效果。
5、X光片的拍摄,推荐以窗户玻璃为背景,因为一般X光片要比显示器大;如果窗外的背景实在无法拍出理想的X光片,可以采用手机扫描软件,但操作比较复杂;CT/MRI推荐以显示器为背景,显示器大小对分格拍摄没有影响,这种拍摄的缺点比较少,最接近专门“灯箱”的效果;如果家里有台式电脑,最推荐用电脑连接电视的方法,这种方式效果最好,而且几种片子都可以拍摄。
文章内容引用自好大夫网站
医院神经外科
顾士欣副教授
诊疗特长在各类脑和脊髓良恶性肿瘤(脑膜瘤、胶质瘤、神经瘤等)、颅脑脊髓外伤、先天性疾病等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脊髓脊柱疾患等疑难杂症的微创手术治疗。个人介绍年保送进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班,师从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徐启武教授,毕业后留院在神经外科担任住院医生工作。年晋升主治医生,年获得神经外科博士学位,年获聘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颅内肿瘤、脊髓脊柱疾病的临床治疗以及基础和临床研究。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疾患的诊断和治疗,对疑难重症病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手术范围包括脑外伤(颅内各部位内血肿、脑脊液漏修补、颅骨修补),脑积水手术,自发性脑内血肿,胶质瘤,垂体瘤,脑膜瘤,颅底肿瘤(嗅沟脑膜瘤、前床突鞍结节脑膜瘤、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岩斜脑膜瘤、听神经瘤、中后颅窝沟通肿瘤、海绵窦肿瘤,颅眶沟通肿瘤,枕大孔腹侧肿瘤等)。尤其擅长脊髓肿瘤(髓外脊膜瘤、椎管内外沟通的神经鞘瘤、髓内室管膜瘤、海绵状血管瘤、脊髓血管畸形等)和脊柱疾病(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腰椎病、脊椎先天畸形等)的显微外科微创治疗。对待病人满腔热情,细致耐心解答病患各种问题。能通过各种移动互联网工具与患者保持联络沟通,答疑解惑。预约方式医院总院门诊5楼神经外科专家门诊
现场预约:
门诊一楼大厅预约挂号接待处(周一至周日24小时)-(周一至周五8:30-22:00;周六周日8:30-19:00)(周一至周五7:00-21:00)网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