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ldquo成长

中药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529/4631560.html
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能看病、看好病,这是政府力推县域医共体的初衷。年4月30日,“医院”医院揭牌,吹响了博罗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号角。“首诊在基层,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方便群众就近接受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一年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博罗如火如荼推进。这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由医院(医院博罗分院、医院)(以下简称“医院”)牵头,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9间乡镇卫生院、3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间村卫生站和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庞大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之下基层群众是否真正受惠?对于乡镇卫生院来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带来了什么?答案,必然要从实践中寻找!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启动建设后,一年多来,博罗有了更多的患者选择在当地就医。“小病在基层、医院、康复回基层。”这样的就医秩序,正在成为博罗群众就医新生态。医院(医院博罗分院、医院)

政府主导:成立医共体管委会

时间倒回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印发通知公布了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和试点县名单,博罗县被确定为全国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之一。任何试点改革,都是在破旧立新中探索符合事物发展的新规律。年4月30日,“医院”医院揭牌。年5月30日,22家分院挂牌完毕,标志着博罗县医共体建设工作的全面启动。这一年来,博罗县委、县政府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高度重视,不断强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组织领导,通过建立组织架构推动医共体建设。年10月,博罗县成立了博罗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管理委员会,实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与、高位推动。医院的县域医共体办公室也成立了——全面负责医共体各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确保医共体工作稳步扎实推进,并且制定了博罗县双向转诊考核方案。医院,医院不仅彰显出其携手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决心,更体现出其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破解医改难题、构建基层就医新秩序的责任担当。自医院揭牌后,先后派出心血管内科、急诊医学科、急诊护理、创伤外科、妇产科、普儿科、信息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等学科的骨干力量,下沉到到杨村、长宁、石湾、龙溪、湖镇、石坝、响水等分院,并开展了19次实地调研,进行各类培训40余次。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博罗基层群众的就医生态开始发生改变!年6月6日长宁分院开设眼科专科门诊,医院选派高年资专科医师开展日常化坐诊。年6月6日,医院眼科团队在长宁分院(长宁镇中心卫生院)正式开设眼科专科门诊,根据长宁分院的科室需求、专科特点,选派专家坐诊。这些专家均为获得眼科专科培训的高年资主治及以上的专科医师,并日常化开诊。对于博罗眼疾患者来说,“家门口”的眼科专科门诊意义重大。博罗县人口众多,各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存在眼科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在乡镇卫生院开设眼科专科门诊有助于将优质的眼科医疗资源有效下沉,进一步推动基层眼保健工作,强化乡镇卫生院眼科专科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服务于当地老百姓。

在长宁分院眼科专科门诊,医院专家正在为群众诊疗。

通过专业人才下沉,技术下沉,医疗设备、器械下沉等方式,医院正在将优质眼科医疗资源全方位下沉至更多的基层医疗单位,促进博罗县眼科专科的发展和诊治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基层患者的健康需求。年7月2日,医院麻醉科医生骆志忠在石湾分院为一名患者股骨颈置换手术提供麻醉技术支援,整个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受到家属好评。同年9月16日,医院内镜中心医生余志金到龙溪分院开展了第一例内镜手术,标志着患者在家门口可进行内镜检查,真正让基层体现群众就近解决就医问题。据统计,年5月至12月31日,在博罗县域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紧密联动背景下,医院对受援单位派出专家共人次,开展了6例手术。年9月16日医院余志金主任在龙溪分院开展第一台内镜手术。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通报表扬年“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表现突出、成就显著机构的通知》,惠州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榜,其中,博罗县就有4家——分别是龙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湾镇卫生院、杨村镇中心卫生院、长宁镇中心卫生院。“由以前病人跑转变为专家跑,患者可以在家门口接受市级、县级专家诊疗服务。”谈起医共体的成效,医院院长林燕峰颇感欣慰。

双向转诊:破除资源互通壁垒

让优秀的医护团队下沉到基层,提升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为病人省时间、省脚力、省费用,这种被患者、医者、管理者普遍叫好的模式,正是医院最早的医共体建设破题探路。

只是,随着实践的深入,医院医生的定期帮扶显然是不够的。

面对新的课题,医院深知,要将优质医疗资源沉入基层,必须打通阻碍资源整合的各种壁垒,医院与医共体其他成员单位共同协作的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的打通,是医院迈出的关键一步。年5月,博罗县县域医共体办公室成立,下设分级转诊服务中心,制定了双向转诊制度和流程,规范了上转病人和下转病人体系。分级转诊服务中心随后制定了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建立了上下医疗机构间的转诊绿色通道。

目前,医院3号楼一楼已设置了“医共体双向转诊快捷通道”,共有5名工作人员提供24小时专线服务。医院的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落实优先看病、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特殊待遇。

医院分级诊疗转诊服务中心。

如今,医院在接到乡镇医疗机构上转的病人后,就立即安排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陪同至相关科室,对转诊患者实施优先诊疗。为了增进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医院专家的了解,使专家与基层医生零距离沟通,促进转诊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医院分3个片区建立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zhiliao.com/jbxnml/9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