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主任方丹东
守护“生命中枢”
做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医生
□总策划 汤剑燕 黄河时报记者 杨莹莹
01从名校求学到归乡奉献
“军医本色”不曾改变
医院门诊大楼里,走廊两侧坐满排队等待的患者,希望的触角在这里伸展、触碰,探寻着光明。在神经外科诊室,方丹东正在认真询问患者病情,耐心答疑解惑,一个个难题在这里找到答案。年,通过高考提前录取进入第二军医大学,方丹东踏上了医学之路,后又考入第四军医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医院、医院工作和学习。师从医院(医院)神经外科学部主任、全军微创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张剑宁教授,是让方丹东受益一生的经历。“张教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做人的道理。”方丹东说,“张教授对工作非常严格,对患者非常热情,有困难能帮助解决的都会解决,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在外学习、进修、工作的宝贵经历,让他一路技能升级。年年底,学成归来的方丹东自主择业回到家乡,加入医院团队,造福家乡百姓。“我把知识、技能带回来,希望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不再为求医出门奔波受罪。”一身正气、满腔热血,从医路上,那一份不变的“军魂”,已经融进了方丹东的不懈奋斗中。02“早救治一分钟,就是生和死的区别”
电话不断,笑声爽朗,在神经外科三病区,方丹东忙得脚不沾地。“缴费大厅怎么走?”“前几天刚做过核酸检测,还用再做吗?”即使再忙、问题再琐碎,只要能解答,他都会给出答案和解决方案。如果涉及别的科室,他会主动联系好,给患者指明方向。门诊、查房、手术……除了睡觉时间,方丹东的一天几乎都被工作占满。神经外科随时会遇到危急重症患者,全天24小时待命是他的习惯。“早救治一分钟,就是生和死的区别,早手术一分钟,就是清醒和昏迷的区别”,抢时间,在这里格外重要。“目前我们病区手术术前准备时间,从入急诊科到完善术前准备送到手术室,已经压缩到半个小时,极大地改善了患者预后。”方丹东说。曾有一名患者,到达急诊时已出现双侧脑疝。“出现脑疝的病人需要紧急手术,双侧瞳孔散大超过2小时才得到救治的,死亡率几乎是%。”方丹东介绍,手术前预计是由动脉瘤引起的,因为患者已出现双侧脑疝,没有任何时间去做CTA和DSA等动脉瘤相关检查,只能准备好动脉瘤夹闭相关手术器械,立刻动手术。在清血肿的过程中,患者术区突然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立即使用两套吸引器吸引术区血液,暴露出血点,最终精准找到出血点,给予夹闭。整个过程,惊心动魄却忙而不乱。“术后复查显示,这是一个梭形动脉瘤,动脉夹闭得很好,远端血管也都存在。”方丹东说。03护航生命、精益求精
做患者最贴心的守护者
“陈大叔,今天感觉怎么样?”“感觉很好,没有啥不适,太谢谢您了!”病床上,患者陈某一见到方丹东,就连声感谢。陈某今年78岁,早在7年前,他就查出患有脑膜瘤。“医院检查过,但是当时医生告诉我,这个手术做不了。”听到这令人绝望的判定,陈某再也没有诊治过。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头晕得厉害,陈某来到市医院就诊。一查吓一跳,7年间,陈某的脑膜瘤已足有7cm大。“经复查头颅MRI+增强提示:双侧额叶底部一约7cm脑膜瘤,部分肿瘤包裹大脑中动脉。考虑患者全身和心肺功能良好,建议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方丹东介绍道。在神经外科三病区病房里,一名“同病相怜”的患者坚定了陈某及家属的信心。“我们病区有一位胶质瘤患者,肿瘤部位、大小和陈某差不多,预后非常好。看到这些,最终陈某和家属决定手术。”6月21日,方丹东团队为陈某全身麻醉下行开颅脑肿瘤切除术,术中全切肿瘤,术后2个小时就清醒,无任何肢体偏瘫等不适,恢复得非常好。通过不断挑战,巨大功能区脑膜瘤、颅底肿瘤、复杂胶质瘤、听神经瘤、桥小脑角肿瘤……一场场高难度手术,一次次和死神的较量,方丹东和同事们从死亡线上拯救回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获得了患者的高度信任。术前讨论、查房、病理学习、聆听专家讲课、观看经典手术视频……繁忙的工作中,方丹东和团队医护人员抓住一切机会开展学习,他们通过更新知识、探索新领域,用不断创新的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患者带去更多希望。“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深耕颅内肿瘤,同时开展新业务,比如缺血性脑血管病、脑供血动脉狭窄等,挑战自我,开拓创新。”方丹东说。04让家乡父老不出家门就能把病看好北京、上海、西安,都曾是方丹东求学进修的地方,在这些大城市,他目睹了很多千里求医的患者和家属。“吃饭、住宿、路费,除了医疗费用外,到大城市看病还有很多隐性消费,给患者增加了负担。”方丹东说,从回到家乡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让三门峡的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把病看好。“医患是生命共同体,惟有信任,才能共赢。患者多一分信任,医生就会多一分冒险的勇气;患者多一分怀疑,医生就会多一分退避的顾虑。”方丹东坦言,从医之路上,他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却会因患者的不理解、不信任而感到难过。“在门诊上,我也经常看到很多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患者辗转郑州、西安多地治疗,有的甚医院误导,花费不菲,治疗效果却不佳。”方丹东说,他希望用精湛的技术给老百姓以信心,让大家知道,其实在医院,99%的神经外科疾病都能得到治疗。白大褂上,党徽熠熠闪耀。对方丹东来说,中共党员是“白衣天使”以外的另一重骄傲身份。“一套白大褂、一枚党徽,承载的是生命的重量,我将怀揣敬畏生命、守护生命的初心,以实际行动护航三门峡百姓健康。”?听“崤函记忆”老照片中的放映员,讲述光影故事?本报联合《三峡晚报》启动“为烈士寻亲”活动?老干部来信表观点:保护卢氏土坯房砖瓦房的提议非常好?白衣战士向党献礼医院呼吸病院副院长兼胸外科主任楚社录
统筹丨卢萍
审核丨杨莹莹
责编丨蒋瑞
声明:该作品系本报原创,非经许可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