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病人足下垂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神经血管萎缩而引起的一种并发症。也与调节踝关节伸肌体位反射(除外肌肉活动的背景下)以改变重力-支撑负担水平的变化有关。
中枢神经损伤后引起的足下垂是肢体瘫痪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痉挛期下肢伸肌痉挛模式的组成部分,也是制约步态及步行能力的重要因素。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足下垂是高位中枢神经损伤造成的运动障碍,以往一直认为其直接原因为小腿三头肌肌群张力异常增高、痉挛所致。
后通过综合大量有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后提出,痉挛不只是中枢失去对低位中枢的控制,也与肌肉纤维和肌腱的物理特性改变有关,而且很可能与制动和废用有关。
制动会引起肌肉、肌腱和结缔组织被动和主动特性的改变,包括肌肉纤维类型、交叉桥结缔组织的改变,肌小节的丧失、水分的丧失,胶原沉积和粘滞性的改变,造成肌肉僵硬、张力增高,构成了关节活动阻力增加的因素。
如果小腿三头肌持续痉挛得不到牵伸而致跟腱挛缩,将使得可逆性足下垂转变为不可逆性足下垂。
此外,由于患者长期制动,小腿前肌群(胫前肌)及外侧肌群(腓骨长短肌)激活不足,肌肉出现废用性肌萎缩,导致足背伸困难。
一、足下垂形成的原因
足下垂多数是由于腰5神经或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第五腰神经根损伤可由转移性神经纤维瘤、脑膜瘤压迫脊髓圆锥引起。
周围神经损伤多为位于小腿前侧的胫骨损伤引起,多数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为:外科手术或睡眠时对周围神经的压迫。
这些危险因素在体形消瘦的人群中可能增加,这些也可基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基础上。
足下垂患者是由于神经根(腓总神经、脚神经、坐骨神经腰骶神经根、大脑神经均可能)长期严重受压,神经根表面压力超过50mmHg持续2分钟即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而在mmHg以上即可导致脚周围神经损伤、脊髓运动神经损伤、肌营养不良和关节屈曲畸形,进而增加了僵硬度和关节周围的肌肉结构发生活化而发生了生物力学变化,软组织缺损或瘢痕牵拉于某一位置,其具体表现为:
1.腓肠肌、比目鱼肌:不产生前掌部的屈曲而可看见跟骨的明显运动;
2.由胫骨后肌,腓骨长、短肌,前掌部相对于后掌部呈跖屈,未见跟骨的明显运动;
3.由趾长屈肌代偿,伴足趾的较强屈曲;
4.由足母趾长屈肌代偿,伴足母趾的屈曲;
5.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狭窄,再加上间盘突出钙化,小腿的前肌群和外侧肌群麻痹,而小腿后肌的改变,肌小节的丧失、水分的丧失,胶原沉积和粘滞性的改群痉挛牵拉,就引起足下垂。
足下垂的预防:
1、卧床期:改换体位,保持肢体功能位,2小时更换一遍,侧卧位时背部要有依靠,偏瘫侧的膝下垫起,以保持下肢处于功能体位,保证偏瘫侧下肢不外旋,卧床时调整下肢保持轻度屈曲位。
2、四肢运动:瘫痪侧的上、下肢各关节作被动屈伸运动,对足关节行背屈运动,每天做2次每套动作15次。为促进瘫痪侧的被动运动,健侧自动运动也作同样的运作,如果被动运动不够充分,可运用健侧带动患侧作被动运动。
3、离床期:轮椅乘车训练:过了急性期,经医生许可,开始作轮椅乘车训练,每日一次,一次5分钟,如果坐轮椅稳定可延长时间,增加次数。坐轮椅时两脚必须放在踏板上。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安全,用安全带固定躯干,颈部不能保持稳定的患者,可使用设有床的轮椅。
4、坐位训练:以能坐轮椅的患者为对象,每天进行2次,此时脚底要着轮椅的踏板,保持功能体位。
5、步行期:坐轮椅或是坐位时足底着地面作背屈训练。将5-6公分的海绵放在足底与地面之间,进行背屈训练,10次为本套,一日2次。
在康复治疗中常用的NPT技术有: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proprioceptiveneuromuscularfacilitation)技术、Rood技术等。
(1)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是由英国的物理治疗师Berta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Bobath共同创立,主要用于治疗偏瘫患者和脑瘫患儿的一类训练方法。
此方法的特点是:通过利用关键点的控制及设计的反射抑制模式(reflexinhibitingpattern,RIP)和良好的肢位的摆放来抑制痉挛,待痉挛缓解之后,通过利用反射,体位平衡诱发其平衡反应,再让患者进行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关节运动。然后再进行各种运动控制的训练,逐步过滤到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而取得康复效果。
当患侧下肢肌张力较高时治疗师可将患者的踝关节背屈和外翻作为远端关键点进行控制,将缓解下肢较强的伸肌痉挛,包括踝关节的跖屈、内翻。
如果治疗师利用远端关键点不能有效地控制肢体的肌张力,也可使用踝关节矫形器进行矫正。
Bobath疗法可挖掘患者的潜在功能促使患者产生主动运动。增加动作难度,克服痉挛,降低肌张力和预防畸形。
(2)Brunnstrom技术
肌张力由低逐渐增高,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痉挛状态逐渐显著,随着共同运动的完成,出现分离运动、精细运动等,直至完全恢复正常。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即失去了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出现了发育初期才具备的运动模式,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要点就是利用这些运动模式来控制肢体的共同运动。
早期以诱发共同运动为目的:在仰卧位(也可在坐位进行)让患者做髋、膝屈曲时施加阻力以增加等长收缩,引发及强化足背屈运动,以后逐渐减少髋、膝关节屈曲角度,最后在膝关节完全伸展位做足背屈训练。
(3)PNF技术
PNF是一种利用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促进相应肌肉收缩的训练方法。
此方法应用于治疗足下垂的方面表现在:
胫前肌和小腿三头肌交替、缓慢节律性向心性收缩,反复多次使肌兴奋,抑制交替转换,达到小腿三头肌放松,胫前肌收缩,并有收缩终点保持一段时间。
(4)Rood技术
Rood疗法又称多感觉刺激疗法。主要观点是:感觉输入决定运动输出;运动反应按一定的发育顺序出现;身、心、智是相互作用。Rood还认为,随意性运动是基于固有反射和在此基础上来自高级中枢的调节。因此,Rood方法的治疗是从诱发反射活动入手,结合发育模式来增强运动反应。
分享是一种美德,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的分享健康给这个社会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将会变得越来越健康和谐,所以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希望您可以点击右上角把它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当中,或者给到您指定的某一个人都可以,您关心谁就把健康知识分享给他,谢谢!
官方邮箱:xxjqkf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