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S第十期脊柱微创手术

DAIS

发育(Development)、解剖(Anatomy)、影像(Imaging)和手术(Surgery)是神经外科医生的制胜法宝:如何加深对正常和病理情况下解剖和发育的理解;如何利用解剖和发育的基础知识提高影像阅片能力;如何从原始和重建多模态影像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制定手术预案;如何在手术过程中根据解剖和影像提供的信息安全、高效地处理病变,这些构成了神经外科手术教学和临床培训的综合理念。

DAIS,由这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正好是“讲坛”之意,我们将邀请全国的神经外科及各领域的专家,通过网络讲坛,针对手术及相关发育、解剖、影像知识,进行深入的讲解和有趣的探讨。欢迎全国神经外科同行积极参与,相互切磋,共同进步。

张鸿祺

医院神经外科

上一期总结

第九期讲坛邀请了南昌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洪涛教授、医院神经外科张晓彪教授、医院神经外科张晓华教授、医院神经外科陈革教授、医院神经外科萨米解剖中心主任李茗初博士、医院神经外科白杰主任。围绕岩斜区脑膜瘤,从解剖、显微镜、开颅内镜、经鼻内镜度进行治疗和探讨。首先由李茗初博士用精美的图片和三维动画等影像资料,详细介绍了颞骨及海绵窦的解剖。张晓华教授高度概括了岩骨尖、海绵窦、经鼻内镜解剖,并分享了岩前入路的使用体会以及典型案例。张晓彪教授介绍了幕下小脑上外侧入路内镜下切除岩斜脑膜瘤的经验与体会。陈革教授介绍了经鼻内镜围绕海绵窦、颈内动脉、全斜坡的解剖。洪涛教授分享了经鼻内镜切除岩斜区脑膜瘤、海绵窦脑膜瘤的治疗经验。着重介绍了经鼻内镜前床突磨除技术、颈内动脉暴露和近端控制技术、垂体移位技术及其在脑膜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白杰主任提供了两个岩斜脑膜瘤病例,大家围绕手术入路、术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展开热烈的讨论。综合上述观点,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显微外科技术仍是目前岩斜脑膜瘤的主流,但内镜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颅底神经外科医生应该尽量做到显微镜、内镜技术并重!并合理使用!二、内镜技术与显微镜技术融合。体现在内镜下的显微操作,显微镜内镜器械的一体化。三、术中联合使用显微镜和内镜的病例逐渐增多。四、颅底神经外科医生既要熟悉从颅内到颅外的解剖(显微解剖),也要熟悉从颅外-到颅内的解剖(经鼻内镜)。五、技术发展趋势。随着半自动、自动化器械、机器人的使用,未来显微镜、内镜的界线終将消失!手术需要磨除的骨质会越来越少!需要移位的结构也会越来越少!手术将会变得更加微创。

肖新如

医院神经外科

DAIS讨论群C(长按扫码进群)

戳“阅读原文”,进入直播页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zhiliao.com/spxnml/6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