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起源于脑组织中的胶质细胞,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占所有原发性脑肿瘤的80%。胶质瘤根据恶性程度分级为I级至IV级,其中III级和IV级被称为恶性或高级别胶质瘤,具有进展快、复发率高、预后差、治疗手段有限等特点。
6月11日,溶瘤病毒疗法Delytact(teserpaturev/G47?)获得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的条件性限时批准(conditionalandtime-limitedapproval),用于治疗恶性胶质瘤,成为世界上首款获得批准治疗原发性脑瘤的溶瘤病毒疗法。
▲图源:thepharmaletter
首款获批用于脑瘤的溶瘤病毒疗法:Delytact
Delytact是一款基于单纯疱疹病毒(HSV-1)开发的第三代溶瘤病毒。它通过对HSV基因组的基因工程修改,增强Delytact在肿瘤细胞中选择性复制,并且在裂解肿瘤细胞的同时,激发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增强了溶瘤病毒的抗肿瘤活性。它曾经获得日本厚生劳动省授予的先驱疗法认定(SAKIGAKEdesignation)和孤儿药指定资格。
Delytact在日本获得批准是基于一项2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该试验评估了Delytact在残余或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最常见和侵袭性的恶性胶质瘤)患者中的疗效在中期分析中,该试验满足了其1年生存率的主要终点。
▲Delytact的作用机制图示(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Delytact在日本获得批准后,将为目前疗法无法控制病情的胶质瘤患者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选择,但目前,Delytact仅在日本获得有条件和有时限的批准,后续还需要收集数据以评估有效性和安全性7年,并重新申请批准和审查。
溶瘤病毒疗法的开发与应用
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行免疫治疗之后,溶瘤病毒治疗一直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下一个重大突破。溶瘤病毒可以在不伤害正常组织的情况下,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
早在上世纪50-80年代,研究人员就开始进行临床试验,检验能够复制的野生型或者减毒病毒的抗癌疗效。但,一直未找到有效的手段控制溶瘤病毒的毒性,并控制它们只在癌细胞中复制。
▲溶瘤病毒疗法开发及应用的里程碑,图源:参考来源[3]
年,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表明,通过对HSV-1病毒进行基因工程改造,能够让它们在胶质瘤细胞中选择性复制并且在动物模型中表现出可喜的效果,开辟了减毒病毒开发及应用的新时代。年,美国FDA批准了基于HSV-1病毒的Imlygic,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
年,一篇综述文章中指出,在年至年期间,共有97项相互独立的临床试验汇报溶瘤病毒治疗癌症的临床试验结果,这些试验中,最常见的溶瘤病毒类型为腺病毒,HSV-1,呼肠孤病毒(reovirus)和痘病毒(poxviruses)。治疗的癌症类型包括黑色素瘤、胃肠道肿瘤、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类型。
▲-年发布的临床试验,图源:参考文献[4]
同年,由日本厚生劳动省组织并公开发表的另一篇综述指出,除了用于胶质瘤的Delytact(teserpaturev/G47?),日本还正在研究用于转移性肿瘤患者(包括乳腺癌、头颈癌和胃肠道癌以及恶性黑色素瘤)的T-Vec、用于原发性/转移性肝肿瘤的JX-、用于膀胱癌的CG等,旨在让更多患者受益于溶瘤病毒疗法。
另外,在治疗儿童胶质瘤方面,今年四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临床研究也获得了积极结果。接受名为G的溶瘤病毒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达到12.2个月,比现有的常规治疗的生存期延长了1-2倍。
此次Delytact的重要研究人员指出,如果将溶瘤病毒与包括检查点抑制剂在内的其它免疫疗法联用,或许可以进一步提高抗癌效力。未来,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使溶瘤病毒成为一种新的抗癌疗法。有关溶瘤病毒疗法的更多内容,以及Delytact的更多内容,可以拨打热线--或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