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外前沿访录
第期
神外前沿讯,在胶质瘤手术中,是一点点“挖掉”,还是像铲草坪一样整块“铲掉”,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截然不同的预后。基于对体部肿瘤手术中无瘤原则的理解,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牟永告教授在脑胶质瘤手术中也提出了无瘤理念。
这个无瘤理念有很多内容,但让我们感兴趣的却是术中预防肿瘤细胞播散转移的具体措施,这也回答了很多脑胶质瘤患者的一个疑问,为什么第一次手术的切除程度最重要,为什么有些手术后,胶质瘤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复发生长了?现在看来,除了胶质瘤本身的恶性肿瘤生物特性之外,术中不当操作可能导致了肿瘤细胞的播散转移。
牟永告教授介绍,脑胶质瘤颅外转移罕见,因为以下几个原因:临床可检测的颅外转移之前患者死亡(生存期短);除中枢神经系统外胶质瘤几乎无法生长(瘤床环境因素);与其同源宿主具有抗原性,脑为相对免疫特免器官(免疫因素);不能侵入血管基底膜被限制在CNS中(物理屏障,BBB)等,但是,颅内扩散是胶质瘤的特征!可通过脑实质的灶性扩散、经血管周围间隙、经白质纤维束和经蛛网膜下及脑脊液腔扩散种植等几种途径,而这些扩散途径的病理基础与手术操作密切相关。因此,神经外科医生需要认识并重视手术中的无瘤操作技术。
在将无瘤理念运用到胶质瘤的手术切除中之后,牟永告教授团队总结了年1月至年十年间例胶质瘤患者(失访9例),其中例胶质瘤细胞瘤(GBM),中位生存期20.08个月,2年生存率38%,5年生存率达到23%,而国际上按照stupp标准方案,对应的这几个指标分别是:14.7个月,26.5%和9.8%。
以下是“神外前沿”和牟永告教授的访谈实录:
无瘤理念的手术
神外前沿:为什么会提出胶质瘤手术的无瘤理念?
牟永告:医院工作10医院的,医院发现普通外科非常重视无瘤原则,这个无瘤原则有7条,基本上是《肿瘤学》必考题目。结合硕士研究生时,做的课题是“胶质瘤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跟导师陈明振教授、王海军教授学习多年,有一些思考和体会。恶性胶质瘤本身有播散转移的特性,所以尝试把体部肿瘤无瘤原则的部分内容引申,运用到胶质瘤的手术切除中。这是我个人实践经验的理论化,现在不能称“原则”,只能说是“理念”。回顾总结的那十年由于病床限制,病例数尚少,有待进一步验证。
神外前沿:无瘤理念具体如何实现呢?
牟永告:胶质瘤手术非常讲究,第一次手术最重要。
我提出的无瘤操作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最大范围的安全切除。根据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胶质瘤手术指南,适用于:局限于脑叶的原发性高级别胶质瘤(WHOIII~IV)和低级别胶质瘤(WHOII)。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也是大家公认的。个人认为,不但要切除肿瘤主体,还要切除其生长的微环境。二、遵循连续整块切除的原则。当然这主要适用于非功能区,沿着肿瘤周边胶质增生带切除。三、脑室开放策略。在可以不开放脑室的情况下尽量不开放脑室。四、操作轻柔,保护脑叶边界软脑膜。手术动作粗糙,反复拉伤脑组织、破坏白质纤维束可能有助于肿瘤细胞扩散;五、先处理动脉,再处理粗大的引流静脉,像切脑膜瘤一样,这一点与体部肿瘤无瘤原则不同。若视野血淋淋的不清晰,很容易残存肿瘤。六、术毕适当的瘤腔冲洗,勿使冲洗液溢出瘤腔。
神外前沿:如果GBM在重要结构或功能区,可能T1增强相也切不了,那么这个理论的应用是否会受到限制?
牟永告:对,不能一概而论,但这个理念适用于大多数病人。
功能区GBM,分两种情况:如果功能障碍是肿瘤破坏引起的,那么手术切除之后很难恢复;但如果是肿瘤生长太快,压迫而引起的,那在术后的功能还是可以恢复的。术前DTI、BOLD-fMRI有助于明确肿瘤与周围神经束及皮层功能区的空间解剖关系,术中还需要根据情况应用影像导引外科新技术,比如导航、术中电生理监测,术中MR、B超、荧光等,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恶性脑胶质瘤。年开始应用荧光素钠辅助,体会有助于寻找病灶,分辨肿瘤的相对边界,提高切除程度。
个人经验,即使GBM在功能区,把T1增强相切掉了,也不一定会加重术前的功能障碍。就是说,患者在术前已经有功能障碍了,切除T1增强相之后,如果术中注意保护纤维束和皮层,那在术后还有恢复可能;如果不做到大体切除,那么止血都困难,术后肿瘤迅速生长,患者的功能还是会很快丧失掉,所以术前跟病人及家属沟通,要么以延长生命为目的的全切,要么只做活检,去骨瓣减压,术后放化疗,但是这是姑息治疗。
神外前沿:高级别胶质瘤确实生存期比较短,那么现在有的病人生存性相对较长的,是分子特征不同,还是靠手术切除?
牟永告:这个问题问得好!影响胶质瘤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很多。20年前硕士课题研究的就是这个方面。肿瘤部位、年龄、组织学类型、病理级别、切除程度及术后综合治疗等都有关。实际上,与病人经济状况应该也有很大关系,只是不好去分析。本人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有两个:第一是手术切除,这是治疗手段,主观因素;第二是分子病理,这是客观因素。我下一步就要对这些长期生存的病人进行分析,从分子特征看他们和未长期生存的病人是否有差别。如果这一百多例绝大多数都是ID1突变、1p/19q共缺失、MGMT启动子甲基化等,那么就不能说明我手术的作用。如果他们的分子靶标跟其他没区别,才能凸显手术无瘤理念的价值。
受访者简介牟永告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诊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兼职: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外科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技术协会3D打印技术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胸部肿瘤脑转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3D打印创新联盟常务理事等。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8年,一直致力于神经肿瘤临床及基础研究。年香港、台湾等地、年美国M.D.Anderson研修。培养硕士、博士十余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计划、广州市重大科技创新计划等十余项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Communications,Neuro-oncology,JournalofNeuro-Onc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GLIOBLASTOMA》和《神经系统肿瘤》等著作,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三项。
专业特长: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手术、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脑转移瘤基础与临床。
往期访谈:(点击标题打开)
[第期专访]北医三院杨军:科室重组为五个专业组并扩张一倍以上床位年手术量目标台以上
北医三院神外周刊第1期
[第期专访]医院姚勇:鞍区病变的神经内镜活检术价值何在已积累80多例
[第期专访]医院马晓莉:儿童脑胶质瘤对化疗敏感三岁以下患儿如何选择化疗策略
[第期专访]医院顾宇翔:烟雾病的发病根源是血流代偿问题为何要倡导以精准搭桥为先导的联合术式
[第期专访]医院游潮:华西神外细分亚专业这十三年年手术量从增长到近台
[第期专访]医院游潮:承载医者良知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急需规范目前锥颅治疗尤其需要规范
[CNJ专访]医院贺红卫:硬脑膜动静脉瘘“小病”需高度重视介入治疗的“诀窍”在哪里
[第期专访]医院李勇杰:功能神外从技术到学科二十年专注一件事能改变什么
[第期专访]医院张国斌:哪类神外手术的感染风险较高应如何预防
[期专访]医院邱晓光:放疗是进展性视路胶质瘤唯一有效手段但尚无金标准
[期专访]医院周道斌:中枢淋巴瘤有治愈可能性放化疗有疗效不主张手术完全切除
[期专访]医院江荣才:中华医学会神外分会主要单位组成的ONET在国际上最新临床研究成果正在和即将改变的是什么
[第期专访]医院苏亦兵:与脊柱外科共用手术平台将脊髓肿瘤等神外手术“武装到牙齿”
[第期专访]医院张赛:脑外伤亚低温治疗要避免哪些误区如何与时间赛跑
[第期专访]三博脑科张宏伟: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要敢于对下丘脑区域肿瘤全切除
[第期专访]三博脑科吴斌:额底纵裂入路一通百通颅咽管瘤显微手术风向在改变
[第期专访]麻省总院Batchelor:IDH1靶点能为胶质瘤治疗带来哪些新思路和改变
[第期专访]医院蔡炜嵩:哪类小儿神经系统肿瘤能更多获益于分子病理诊断
[第期专访]中山肿瘤陈忠平:求解脑胶质瘤化疗耐药难题:两项临床试验进展可喜
[第期专访]医院李智:脑胶质瘤诊断正在从组织学表型向分子表型转化
[第期专访]医院初曙光:影像在胶质瘤诊疗全过程中会起到哪些关键作用
[第期专访]医院秦智勇:脑胶质瘤手术进步的空间在哪里何时积极何时保守
[第期专访]医大一院吴安华:CAR-T等胶质瘤免疫治疗曙光初现但革命性进步当在调控免疫微环境
[第期专访]医院曲宝林:脑胶质瘤放疗新探索重建纤维束保护脑功能放射剂量减少20-30%
[第期专访]医院冯华:低氧与亚剂量化疗会“催生”胶质瘤干细胞分子病理有望推动胶质瘤临床治疗
[第期专访]宋冬雷:神外专家创业的下一步将在上海建立医院
[第期专访]医院刘元波:中枢淋巴瘤诊疗急需规范手术和放疗早已“让位”于多药联合化疗化疗总有效率在70%以上
[第期专访]医院高国一:进一步改善颅脑创伤预后是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第期专访]医院佟小光:Rhoton神经解剖在中国这十年已改变和将要改变的是什么
[第期专访]医院鲍圣德:失败的手术更值得学习和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有哪些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