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胖我骄傲神刊CAIF58

超重和肥胖,统称为“体重过重”,被定义为导致许多慢性病和降低预期寿命的不正常或过度脂肪积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体重过重患病率一直增长,影响着癌症的发生。

据统计:

年,因“体重过重”造成的经济影响为2万亿美元;

年,估计有万人死于体重超标;

年,约40%(近20亿)的成年人和18%(近3.4亿)的儿童(5岁至19岁)体重超标;

12月12日,全球顶级期刊CA(IF=.)发文“Globalpatternsinexcessbodyweightandtheassociatedcancerburden”。文章中阐述了“体重过重”的全球与区域模式、流行病的驱动因素、流行病学证据等,这些证据验证了“体重过重”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对癌症带来的负担,讨论了预防和控制体重过重的措施。

一、“体重过重”的全球与区域趋势

年至年间,全球2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标准体重指数从男性的21.7千克增加到24.5千克/平方米,女性从22.1千克/平方米增加到24.8千克/平方米。

在同一时期,全球肥胖发生率(体重指数≥25kg/m2)成年人几乎翻了一番,从年男性21%、女性24%,到年男女大约40%。

年至年间,按性别划分的成人和儿童超重患病率的全球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的患病率(BMI≥30kg/m2)男性翻了两番,从大约3%到12%,女性增加了一倍多,从7%升至16%。

年全球肥胖的患病率变化

男性肥胖患病率:

最高(41%)的是波利尼西亚国家;

美国、加拿大、科威特、卡塔尔、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肥胖患病率为31%;

肥胖患病率最低的是撒哈拉非洲(如乌干达、2%)和东南亚(如越南、2%)。

女性肥胖患病率:

波利尼西亚国家的肥胖患病率最高为52%;

南非、波多黎各、百慕大、和一些中东国家为40%;

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地区最低的如埃塞俄比亚为7%;

东南亚大部分国家最低的如越南为3%,日本为4%。

二、“体重过重”造成的全球癌症负担

年至年间,男性肥胖人数增加了9倍多(从万增加到2.81亿),女性肥胖人数增加了5倍多(从万增加到3.9亿)。

随之带来的癌症负担也在增加,癌症负担从年的高收入西方国家和中东欧国家转移到年更加多样化的地区。

东亚和东南亚在年占世界肥胖男女的3%,在年占15%至17%。

南亚的增长也很惊人,男性从1%到6%,女性从2%到8%。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男性从1%到4%,女性从3%到8%;

中亚、中东和北非的男性从7%到14%。

然而,年,高收入的西方国家仍然是全球肥胖负担的最大贡献者,男性占33%和女性占26%。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显示,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肥胖和13个癌症的风险有因果关系;

乳房癌(绝经后);

结肠和直肠癌;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

食管(腺癌);

胆囊癌;

肾脏癌;

肝癌;

脑膜瘤;

多发性骨髓瘤;

卵巢癌;

胰腺癌;

胃(贲门);

甲状腺癌。

不同区域,体重过重对不同癌症的负担(年数据)

女性体重过重导致的癌症病例总数为例,男性为例。

乳腺癌是最大的贡献者占31%(例),其次是子宫内膜癌占27%(例),结直肠癌占12%(例)。

相比之下,男性最大的诱因是肝癌占31%(例),其次是结直肠癌占24%(例),肾癌占21%(37例)。

最近,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WCRF/AICR)的专家报告将晚期前列腺癌和口腔癌、咽喉癌列为可能有证据的癌症。超重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到了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据的支持,实验研究也提出了多种可能的生物学机制。

三、全球“体重过重”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和调节因素

由于影响体重相互关联的复杂因素,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超重增长的速度是不同的。国家财富是人口肥胖最明显的系统性驱动因素,人均国民年收入每增加1万美元,成年人(18岁及以上)的标准平均体重指数就会增加0.4。

经济转型带来转变,促成肥胖环境,包括人口结构从年轻到年老、从农村到城市;技术从低到高机械化和机动化);营养从传统饮食向加工能源密集型食品转变。另外,环境、交通、社会文化、消费模式的变化作为其中的调节因素,间接影响着人们的体重。

四、预防与控制体重过重的措施

为解决包括癌症在内的日益严重的全球非传染性疾病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9个年目标,遏制成人和儿童肥胖症的增长是其中之一。但是,鉴于目前增长的速度和存在的挑战,似乎不太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一些国家尝试提供证据,证明在防治肥胖方面取得进展是可行的。

五、控制体重,预防癌症,主要还是得从自己做起。健康的饮食习惯与生活可以有效地控制体重,预防癌症。

(一)肺癌

确切证据显示:

(1)饮用水含有砷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2)当前吸烟或过去吸烟者,补充高剂量的β-胡萝卜素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不完全证据显示:

(1)红肉、加工肉和酒精类饮料摄入可能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2)当前吸烟或过去吸烟者,蔬菜和水果摄入可能会降低患肺癌的风险;

(3)摄入含有视黄醇、β-胡萝卜素或类胡萝卜素的食物可能会降低患肺癌的风险;

(4)当前吸烟者,摄入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可能会降低患肺癌的风险;

(5)从不吸烟者,摄入含有异黄酮的食物可能会降低患肺癌的风险;

(6)积极运动可能会降低患肺癌的风险。

(二)结直肠癌

确切证据显示:

(1)积极运动会降低患结肠癌的风险;

(2)全谷物摄入会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3)摄入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会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4)乳制品摄入会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5)补充钙会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6)红肉摄入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7)加工肉摄入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8)酒精类饮料摄入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9)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10)高个人群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不完全证据显示:

(1)摄入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可能会降低患结肠癌的风险;

(2)鱼类摄入可能会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3)维生素D可能会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4)补充复合维生素可能会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5)低水平的蔬菜摄入可能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6)低水平的水果摄入可能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7)摄入含有血红素铁的食物可能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三)肝癌

确切证据显示:

(1)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2)酒精类饮料摄入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3)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4)咖啡摄入会降低患肝癌的风险。

不完全证据显示:

(1)鱼类摄入可能会降低患肝癌的风险;

(2)积极运动可能会降低患肝癌的风险。

(四)胃癌

确切证据显示:

(1)酒精类饮料的摄入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2)腌制食品的摄入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3)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患贲门癌的风险。

不完全证据显示:

(1)烤肉或烤鱼类食物的摄入可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2)加工肉的摄入可能会增加患非贲门胃癌的风险;

(3)低水平水果摄入可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4)柑橘类水果摄入可能会降低患贲门癌的风险。

(五)乳腺癌

绝经前乳腺癌确切证据显示:

(1)剧烈运动会降低绝经前患乳腺癌的风险;

(2)青年人群超重或肥胖会降低绝经前患乳腺癌的风险;

(3)成年人群超重或肥胖会降低绝经前患乳腺癌的风险;

(4)母乳喂养会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5)酒精类饮料的摄入会增加绝经前患乳腺癌的风险;

(6)高个人群会增加绝经前患乳腺癌的风险;

(7)出生体重过大会增加绝经前患乳腺癌的风险。

绝经前乳腺癌不完全证据显示:

(1)蔬菜摄入可能会降低患雌激素受体阴性(ER-)乳腺癌的风险;

(2)摄入含有类胡萝卜素的食物可能会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3)乳制品摄入可能会降低绝经前患乳腺癌的风险;

(4)高钙饮食可能会降低绝经前患乳腺癌的风险;

(5)积极运动可能会降低绝经前患乳腺癌的风险。

绝经后乳腺癌确切证据显示:

(1)积极运动(包括剧烈运动)会减少绝经后患乳腺癌的风险;

(2)母乳喂养会减少患乳腺癌的风险;

(3)青年人群超重或肥胖会减少绝经后患乳腺癌的风险;

(4)成年人群超重或肥胖会增加绝经后患乳腺癌的风险;

(5)成年人群体重增长过多增加绝经后患乳腺癌的风险;

(6)高个人群会增加绝经后患乳腺癌的风险;

(7)酒精类饮料的摄入会增加绝经后患乳腺癌的风险。

绝经后乳腺癌不完全证据显示:

(1)蔬菜摄入可能会降低患雌激素受体阴性(ER-)乳腺癌的风险;

(2)摄入含有类胡萝卜素的食物可能会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3)高钙饮食可能会降低绝经后患乳腺癌的风险。

(六)前列腺癌

确切证据显示:

(1)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患进展期前列腺癌的风险;

(2)高个人群会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3)β-胡萝卜素的摄入不太可能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产生实质性影响。

不完全证据显示:

(1)高水平的乳制品摄入可能会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2)高钙饮食可能会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3)血浆低水平α-生育酚(维生素E)可能会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4)血浆低水平的硒可能会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推荐阅读:

1.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癌症一级预防计划》,细述“防癌措施、可预防危险因素”

2.7种肿瘤、42种药物,卫健委重磅发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年版)

3.上海发布针对肺癌、大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7种高发癌症的早筛和预防指南

4.14位专家,6家医院共同起草,卫健委发布: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

医生、患者都要看看!

——本期完——

我们(医世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zhiliao.com/ajjnml/6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