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小儿神经外科联盟启动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小儿神经外科联盟启动会于年12月11日,于上海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医院神经外科与首都医科医院神经外科牵头,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举办。因疫情原因,在线上与线下联合举办。大会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要求下深入小儿神经外科疾病的前沿问题,促进全国小儿神经外科共同发展。

本次会议由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张荣教授主持,周良辅院士对本次会议进行线上寄语,首都医科医院宫剑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马杰教授、首都医科医院林志雄教授、医院刘景平教授、空军医院贺晓生教授、医院鞠延教授、重庆医院梁平教授等全国知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专家表示成立小儿神外联盟是对我国小儿神外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开场致辞

大会开始首先由医院张荣教授致欢迎辞。

首先张教授诚挚感谢所有的参会者对本次会议的支持,并表示国家神经医学中医院来讲是一个机遇,同时意味着压力和动力。希望在全国小儿神外同道的齐心协力下,在国际上增加我们中国小儿神外的声音。

随后,首都医科医院宫剑教授带来开场致辞。宫教授明确表示:如果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上的皇冠,那么小儿神经外科就是皇冠上那颗璀璨的明珠。因为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提出我们要牢记周院士的嘱托——一起行,行更远。在联盟内要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紧跟世界潮流。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小儿神外的最强音。最后,祝贺联盟的成立,并预祝联盟不断发展壮大!

院士寄语

接下来,由医院周良辅院士带来院士寄语。周院士首先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参加今天的会议,欢迎各位加入小儿神经外科联盟。周良辅院士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小儿神外现在面临的形势,肯定小儿神经外科联盟的成立是审时度势、明智的举措:第一,小儿神外疾病谱的特殊性,无论是脑外伤、脑血管病和脑肿瘤等,小儿都与成人有很大差别;第二,小儿神经病理的特殊性,小儿不是小大人,有其独特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第三,家庭、社会对小儿期望之高,小孩在家庭仍然是掌上明珠;第四,我国小儿神外医生数量较少,需要提高。

最后周院士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各位学业有成。

院士寄语之后,进行了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小儿神经外科联盟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结束后,线下与线上的全体专家进行合影留念。

特邀讲坛

紧接着是精彩纷呈、百家齐放的学术交流环节,首先进行的是特邀讲坛,由宫剑教授、马杰教授主持会议。

01

儿童神经肿瘤的病理学诊断进展

讲者

医院李智教授

医院李智教授报告了“儿童神经肿瘤的病理学诊断进展”,阐述了中国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近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因是分子遗传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进入了常规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分型和分级之中。WHO的诊断更新目前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将脑胶质瘤分成了儿童型跟成人型两类。对儿童型低级别弥漫性胶质瘤进行分类归纳,并且指明诊断要点。

小结

儿童神经肿瘤的诊断着重推进了分子遗传学特征在诊断和分型、分级中的作用,一些新类型的发现更是通过DNA甲基化分析获得。对于日常临床病理诊断工作而言是较大的挑战,儿童神经肿瘤工作者应尽快地熟悉这些新类型的分子特征,争取完善相关分子检测达到精准诊断的要求,最终使患者获益。

对于缺少分子检测技术的病理诊断单位,可使用"NOS(非特指)"作为诊断的后缀,只通过组织学特征完成诊断,这并不违背目前的诊断原则。

专家点评

马杰教授:感谢李智教授的精彩的发言,尤其是阐述了目前儿童脑肿瘤病理诊断棘手的问题。现在做神经外科的小儿医生都发现神经病理非常重要。

宫剑教授:儿童神经肿瘤的病理学这块的讲解非常通透,内容丰富。

02

颅咽管瘤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讲者

首都医院林志雄教授

首都医院林志雄教授以“颅咽管瘤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为题,详细阐述了5个研究进展:驱动基因的发现、肿瘤干细胞的发现、ACP动物模型的建立、信号通路确定、靶向治疗。并且提出ACP分子生物学研究上空的两朵乌云:ACP存在野生型?为什么ACP抗炎治疗有的有效有的无效?

小结

颅咽管瘤的研究进入新时代——分子时代。在分子时代,颅咽管瘤的治疗将引来新方法。

专家点评

张荣教授:林院长本次授课是详细解读颅咽管瘤分子生物学,提出颅咽管瘤复发与肿瘤干细胞有关系,体外是否有将肿瘤干细胞分化成肿瘤呢?林院长通过分析目前该项技术的难易,最终阐述目前尚未成功。

接下来是小儿神外青年医师论坛,由贺晓生教授、梁平教授、刘景平教授和鞠延教授主持。

01

注射用替莫唑胺治疗新诊断儿童脑胶质瘤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研究

讲者

医院丁兴华教授

医院丁兴华教授报告了“注射用替莫唑胺治疗新诊断儿童脑胶质瘤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研究”,从立题依据入手,详细讲解产品信息、研究方案设计、入组标准、给药方案及剂量等各方面。

专家点评

刘景平教授:医院牵头的注射用替莫唑胺治疗新诊断儿童脑胶质瘤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研究的系统概述,期待一个好的结果。

02

儿童脑膜瘤病例汇报及研究进展

讲者

医院宫杰教授

医院宫杰教授发表了题为“儿童脑膜瘤病例汇报及研究进展”的报告,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的结果,表示对于儿童脑膜瘤的临床知识主要来自对成人研究的推断以及对小病例的系列研究。儿童脑膜瘤发生发展机制及基因突变情况,与成人不完全相同。基因分子检测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靶向药物,但仍需要更多病例证实其意义。把病例结合国内外的发展动态进行综述,着手于病例分析,总结儿童脑膜瘤的研究进展。

专家点评

刘景平教授:儿童脑膜瘤相比成人发生率低,但是也要引起大家重视。

03

儿童复发髓母细胞瘤病例分享

讲者

医院邱天明教授

医院邱天明教授报告了“儿童复发髓母细胞瘤病例分享”,分享了一例比较有代表性的复发的髓母细胞瘤。邱天明教授通过对病例的讲解和现状的分析,表示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能够出现比目前更好的一些髓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案。

专家点评

贺晓生教授:该病例从诊疗思维上来说是非常密切的。贺晓生教授指出一方面研究新的主流病的性质要有敏感性,另一方面在静止期,能不能在密切的观察的时候给予治疗。

04

儿童胶质瘤-WHO新分类结合病例分享

讲者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万锋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万锋教授报告了“儿童胶质瘤-WHO新分类结合病例分享”,以成人胶质瘤作为引子进一步展开,讲解了WHOCNS肿瘤分类,主要分享了最新分类单独出来的儿童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和儿童型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结合胶质瘤的病例资料,探讨新分类的变化。

专家点评

鞠延教授:未来的这个分型必然会挑战我们整个临床诊疗的全过程,对大家的考验非常严峻。

05

医院儿童脑肿瘤MDT工作总结

讲者

医院赵杰教授

医院赵杰教授分享了“医院儿童脑肿瘤MDT工作总结”,小儿神经外科在地市级的开展是不容易的,应该加强推广小儿脑肿瘤的理念。赵杰教授阐明了儿童脑肿瘤的手术特点和常见问题,表示不同年龄、不同性质、不同部位可能需要不同的对策。

儿童脑肿瘤患者需要多学科规范化治疗,借助于新技术可以实施个体化治疗和精准治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儿童脑肿瘤的治疗里应有前景(儿童低级别胶胶质瘤与弥漫中胶质瘤)。

专家点评

梁平教授:赵杰教授以湘雅的病例,分享了儿童以中线为主的肿瘤在治疗上的经验,别是他强调在治疗中MDT的合作对病人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鞠延教授:医院以众多高难病例的累积通过MDT的方式来运作,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治疗效果。

06

DNA甲基化在儿童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讲者

上海交通大医院王佳甲医师

上海交通大医院王佳甲医师以“DNA甲基化在儿童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为题,首先介绍了儿童脑肿瘤的4个层次以及突变率问题,引出脑肿瘤DNA甲基化的必要性,指出DNA甲基化能为肿瘤提供一些分类的信息。王佳甲医师层层递进,详述了DNA甲基化在高级别胶质瘤、髓母细胞瘤、胚胎型肿瘤中的应用。介绍了基于DNA甲基化的完整临床样本库建设。

专家点评

鞠延教授:王佳甲主任团队已经做了很多年扎实细致的工作而且卓有成效。

会议总结

张荣教授再次诚恳致谢大家来参加本次会议。随后,张教授提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的成立,医院整个科室的良好机遇也是巨大压力。周良辅院士、毛颖院长要求我们化压力为动力,团结全国小儿神经外科,秉承“一起行,行更远”的理念,大家一起想方设法地把小儿神经外科的临床医学和基础科学研究更上一个台阶,以达到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给我们的目标。这次周良辅院士的提议也得到了赵继宗院士的大力支持,认为这是小儿神经外科的好事,更是大事。医院将共同负责小儿神外联盟的后续工作。希望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共享、治疗标准统一,达到卫健委的要求。在卫健委制定的神经医学中心框架下,将疾病治疗更上一个台阶,制定更多的标准诊治方案,更重要的是在国际上能够发出更多中国小儿神经外科的声音。这是国家所期望的,当然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任重而道远,更希望疫情过后在线下再次相聚畅谈。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脑医汇App(原神外资讯/神介资讯App)“短视频”功能全新上线,碎片化时间学习内容,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抢先体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zhiliao.com/fdxnml/11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