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主任点评:
脑膜瘤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很常见,大部分质地软,容易切除,少部分质地硬,切除困难。这部分肿瘤需要用激光刀或者电刀进行切除。术中注意保护后组神经、三叉神经和面瘫神经。
1、手术切除脑膜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2、放射治疗适用于恶性脑膜瘤切除后,或者未能全切的脑膜瘤,以及术后复发再手术困难者或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
患者钟某某,男性,52岁,住院号:BE。患者因“间断头痛2年”于-11-29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主要位于前额部,呈紧箍感,疼痛剧烈,医院输液治疗,具体不详,持续约3-5小时后好转,后约半年发作1次,1年前发作时呕吐1次,3天前头痛再次发作,疼痛呈轻中度,于医院就诊,查头颅CT提示左侧岩骨占位性病变,未予特殊处理,为进一步就诊来我院,于-12-9全麻下为患者行“左侧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切除术”,术程顺利,病理报告示:(右侧桥小脑角)纤维型脑膜瘤,CNSWHOI级
本例手术由以下医护人员协作完成:
主刀团队:张良
麻醉医师:仲绍华
手术护士:丛一鸣易洪
护理团队:李立娜、李琼、李蜜、匡蕾蕾、陈小清、辛英飞等
图1:术前CTA:左侧小脑幕上下(幕下为主)示团块状占位性病变宽基底附着于左侧颞骨岩部,范围约43×65×47mm,其内示斑片状高密度影伴邻近骨质增生硬化,病灶内示多发放射状血管影;周边可见血管包绕。双侧大脑前、大脑中及大脑后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走行僵硬,管壁毛糙,未见狭窄、闭塞、畸形血管及局限性囊状增粗影。所示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管壁未见粥样硬化斑块或钙化斑
图2:术前MR示后颅窝左侧跨小脑幕上下示一大小约49×48×49mm的团块状不均等T1等长混杂T2异常信号影,FLAIR序列呈等、稍高信号影为主,其内间杂各序列低信号影,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均匀轻度强化,边缘示明显线样强化,邻近硬脑膜强化稍明显,病灶旁示囊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FLAIR序列呈低信号影,周围示斑片状FLAIR序列高信号影,相应小脑扁桃体变尖、下移;双侧大脑半球皮层下白质内示散在少许斑点状等T1长T2异常信号影,FLAIR序列呈高信号,左侧颞角稍增宽,四脑室变窄,脑干稍受压,矢状位示垂体稍变薄
图3:术前术后MR对比示左后颅窝呈术后改变,左侧桥小脑角区术区病灶已切除
图4:术后病理示:(左侧桥小脑角脑膜瘤)纤维型脑膜瘤,WHOⅠ级
编辑、排版:李俏
神经外一科(颅底脑干中心)介绍颅底脑干中心由张良(教授、博士)领衔长期从事颅底脑干疾病的治疗。
主治:①脑膜瘤
②神经鞘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鞘瘤等
③脑胶质瘤
④垂体瘤
⑤颅内动脉瘤
⑥先天性脑血管畸形
⑦高血压性脑出血
⑧脑积水
⑨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
⑩脑外伤
?颅骨缺损修补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