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抗VEGF药物是目前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湿性AMD、视网膜静脉阻塞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利器。然而,临床上仍有多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对抗VEGF治疗无响应。对于这些病例,一定要警惕为非缺血性病因导致。近日,Retina上报道了一则抗VEGF药物无响应的病例。其诊断是什么?又该如何治疗呢?
视盘旁的异常血管到底是什么?
老年女性,62岁,多年前查体发现右眼视网膜血管性病变。近2月出现右眼黄斑水肿,并进行一次阿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但无效。患者否认服药史与其他眼部病史。眼部检查:右眼最佳矫正视力20/30+1,左眼20/25。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右眼眼底可见视盘颞上连接的一段扭曲异常的血管团,向黄斑区伸展(图1)。FFA可见异常血管团不规则充盈,但是不能分辨小动脉或静脉。晚期有荧光素渗漏(图2)。OCT可见异常血管团周围的内层视网膜呈囊腔状,并向下延伸至鼻侧黄斑区(图3)。MRI见后颅窝内病灶,后经证实为脑膜瘤,与右眼病灶无关。
图1:患者右眼眼底照相
图2:患者右眼FFA像
图3:患者治疗前右眼OCT像
答案:C.视网膜动静脉畸形(2型)
先天性视网膜动静脉畸形从患者病史来看,其视网膜血管性病变是与生俱来的,近期因为出现渗漏改变才考虑接受治疗。病灶形态更符合视网膜动静脉畸形,也常称为视网膜蔓状血管瘤(点击链接阅读学习)。依据Archer等的分类,视网膜动静脉畸形可分为:
1型:视网膜动静脉间有小动脉或异常的毛细血管丛插入;
2型:直接动静脉交通,其间无小动脉或毛细血管丛;
3型:弥漫性迂曲扩张的血管团,不能分辨视网膜动静脉。其中,3型视网膜动静脉畸形主要见于Wyburn-Mason综合征患者。这类患者多伴有脑、皮肤;肾脏及胃肠道血管瘤,可并发致死性出血。
对于视网膜动静脉畸形患者,MRA与CTA有助于排除中枢神经系统异常,OCTA有助于无创评估视网膜血管畸形的边界。
视网膜动静脉畸形要避免盲目抗VEGF治疗
由于视网膜动静脉畸形与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不同,因此患者对抗VEGF治疗无效。因此,对于动静脉畸形这类非缺血性视网膜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在治疗前一定要明确病因,避免盲目进行抗VEGF治疗。
转归患者右眼局部滴用多佐胺与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每月复诊OCT,可见视网膜层间积液逐渐减少(图4)。右眼最佳矫正视力恢复至20/20。
图4:患者治疗后右眼OCT像
小结抗VEGF药物是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黄斑水肿的有效方式,但对于非缺血性患者治疗多无应答。视网膜动静脉畸形是一类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的疾病,与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不同。因此,对于动静脉畸形引起的黄斑水肿,在治疗前一定要明确病因,避免盲目进行抗VEGF治疗。
原文截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