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切除,闫长祥教授指出,有三个难点需要手术中注意和克服。
三大难点Threemajordifficulties1
★良好的肿瘤显露,充分的瘤内减压
2
★尽可能锐性分离肿瘤与神经血管粘连处
3
★无血操作、动作轻柔是提高手术质量的关键因素
术前脑积水显著的患者,术前要优先解决脑积水,警惕术后远隔部位血肿的发生。
问题解答QA01-听神经瘤手术与伽马刀,如何选择?闫长祥:听神经瘤慢性进展,蚕食听力,大型听神经瘤会严重压迫脑干,面神经形态菲薄且与肿瘤组织粘连极其紧密;听神经瘤行伽玛刀治疗,会抑制肿瘤的生长速度,但是通常也会导致肿瘤质地变硬、加重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且亦有面瘫、听力损坏的风险。02-本案例为何选择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闫长祥: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神经外科切除听神经瘤最为常用的方法,全切肿瘤,完好保护面听神经,完好保护脑干组织及穿支血管,这对神经外科医生的挑战难度很大。03-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神外手术的挑战来自哪里?闫长祥:良好的肿瘤显露,充分的瘤内减压是手术的第一难点;尽可能锐性分离肿瘤与神经血管粘连处是次要难点;最后,无血操作、动作轻柔是提高手术质量的关键因素。术前脑积水显著的患者,术前要优先解决脑积水,警惕术后远隔部位血肿的发生。
04-手术的具体操作要点?
闫长祥:
1.充分缓慢释放枕大池、延髓外侧池脑脊液,使小脑组组织充分松塌,然后再牵开小脑显露肿瘤。瘤内减压前,应用电生理监测电极反复探查肿瘤表面,以确保肿瘤包膜切开的位置无面神经走形;
2.充分的瘤内减压,减压过程要遵循包膜下切除的原则。肿瘤包膜外监测电极未探查区域,任何方位均有可能出现面神经走形,要时刻警惕。血供丰富的听神经瘤,在瘤内减压时,常会导致出血,应先行瘤内止血;不要贸然烧灼肿瘤包膜,误以为肿瘤包膜表面的血管就是供瘤血管,肿瘤内充分减压后,这些穿行血管往往可以较易分离。
3.面神经的位置:肿瘤腹侧底面(最为常见),肿瘤腹喙侧(常见),肿瘤尾侧(少见),肿瘤背侧(罕见)。面神经脑干端通常位置较为恒定,且形态较容易辨别。脑池段面神经可以被肿瘤朝各个方向推挤,近内耳门处常呈扇形薄片状扩张,且近内耳门处肿瘤与面神经粘连最为紧密。用电极确认面神经的走形方向、位置及扇形扩张的方位,在电极确认的安全范围内,包膜下切除肿瘤。面神经上分离肿瘤,尽可能锐性分离,禁用双极电凝热灼,面神经的出血可用明胶海绵或止血纤维轻轻压迫止血,效果通常满意。
4.前庭神经为肿瘤的起源神经。当肿瘤直径小于2cm,前庭蜗神经通常形态可辨认且完整,肿瘤切除后可解剖学保留该神经,术后能达到保留有效听力的目的。但是当肿瘤直径大于3cm,肿瘤常常显著侵蚀破坏前庭神经,导致神经纤维形态难以辨认或无法解剖保留,这时,保留有效听力通常不现实,术者要将精力放在全切肿瘤+全力保留面神经功能上。
5.关于内听道后壁的磨除:当内听道内无肿瘤或肿瘤较少时,可无需磨除内听道后壁,轻轻锐性分离即可将内听道内肿瘤切除。当内听道肿瘤较多尤其是肿瘤充满内听道达其基底部盲端时,为了全切肿瘤、保留面听神经功能,要对内听道后壁进行耐心细致的充分打磨。磨除过程中,小心损伤后半规管。同时警惕高位颈静脉球,防止磨除过程中大出血。内听道后壁气房发达时,磨除后,要用自体肌肉、耳脑胶封闭气房,警惕术后脑脊液漏。
6.大型听神经瘤,尤其是巨大实性高血运听神经瘤,肿瘤可能与脑干、基底动脉粘连极为紧密而难以分离,为了避免术后灾难性后果,可将薄片肿瘤残留在脑干表面。
入路资料01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适应证CPA区病变(听神经瘤、脑膜瘤等)
岩骨背面或小脑幕脑膜瘤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微血管减压术
体位一般侧俯卧位,头架固定
头下垂,并向对侧旋转,肩向下拉,颈肩角加大,使显微镜光线垂直进入CPA区
手术床上半身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
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