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的普及,随着抗肿瘤新药的研发,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医悦汇平台栏目特邀医院巴一教授浅谈我国结直肠癌诊疗的现状,并对老年结直肠癌这一特殊患者群体的治疗现状和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访谈嘉宾
访谈正文
近年来,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较以往出现升高趋势。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结直肠癌患者约为37万余人,在肿瘤发病率中位列第3位;每年死亡人数达19万余人,死亡率排第5位。由于公众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重视程度不足,且对肠镜检查存在恐惧心理,以致于我国Ⅰ期结直肠癌患者诊断比例较低,仅占确诊患者的1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结直肠癌确诊患者中约1/4为早期。众所周知,分期越早,患者的预后越好。Ⅰ期患者得到正规的治疗后,90%可获得治愈。因此,做好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工作至关重要。
实际上,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即使是以往大家眼中Ⅳ期这种治愈率非常低的肿瘤,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管理下,结合结直肠癌本身的肿瘤生物学行为,依然有相当比例的结直肠癌患者存有治愈的可能。年先后发布的中国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以及CSCO指南在针对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原则中指出,对初始不可切除的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也就是一些不能手术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需要进行姑息化疗。从字面来看,姑息治疗似乎是比较消极的一种治疗,事实上姑息治疗虽然是非治愈性的治疗,但是在姑息治疗过程中,如果能够创造出相应条件,实际上患者也有根治的可能。
在姑息治疗中,内科治疗的比重非常大。对于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是基石性治疗。目前结直肠癌常用的化疗药物主要有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及5-FU类药物,其中5-FU类药物较多,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替吉奥,以及心脏功能不好的患者可以选用雷替曲塞,上述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保证结直肠癌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实际上,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不止化疗,还有靶向治疗如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以及抗血管多靶点药物如瑞戈菲尼等药物也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获批。如今,免疫治疗出现了突破性进展,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数据虽然不如其在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等瘤种中那么令人惊艳,但我们依然在一部分MSI-H的患者及TMB高的患者中看到了免疫治疗的获益。所以,随着可选择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姑息治疗可能会给少量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姑息治疗在晚期结直肠癌整体治疗中的作用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老年肿瘤患者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加之肿瘤是外因和内因相结合的一种疾病,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瘤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肠癌也不例外,在70-80岁老年群体中,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中年人。实际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并非标准化疗方案的禁忌人群,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必须要考虑到老年患者群体本身的特殊性,比如各器官脏器的退行性变化,所以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要格外注意,要正确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果相对体质较弱或基础疾病较多,则要对患者的各方面机能给予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