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板块——探查古今中外
明斯克战役共有两次,分别在年和年,年6月22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发动进攻,不到20天就歼灭苏军西方面军大部,俘虏50万人,年6月22日,苏联红军发动反攻,不到20天歼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大部30万人。在战线中央打开一个公里宽的战略缺口。苏德战争初期,德军于年6月22日~7月9日在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地域进行的进攻战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冯·博克元帅)根据“巴巴罗萨”计划,企图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钳形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联红军集团。苏联红军西方特别军区(开战后改编为西方面军,司令为D.G.巴甫洛夫大将,7月2日起为S.K.铁木辛哥元帅)奉命固守突出部及其以南共公里宽的边境地带,掩护主力展开。德军参战兵力为56个师又2个旅及1个航空队;苏联红军参战兵力为44个师。年6月22日凌晨,德军突然出动数百架飞机轰击苏联红军西方特别军区的26个机场,当天击毁苏联红军飞机架,夺得制空权。德军第3装甲集群从苏瓦乌基地域出发,在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的接合部突破防御,尔后向维尔纽斯、明斯克方向发展进攻,第9集团军随后跟进;第2装甲集群从华沙以东地域出发,迂回布列斯特要塞,继而向斯卢茨克、明斯克方向快速推进,第4集团军随后跟进。23日,德军占领格罗德诺。苏联红军第10和第3集团军各一部向该市实施反突击,未达目的。24日,德军占领维尔纽斯。巴甫洛夫大将急令西方面军预备队前出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25日,德军向西方面军深远后方实施两翼包围,使其面临被合围的危险。苏联红军第3和第10集团军奉命通过仅剩60公里宽的走廊,撤离突出部。26~27日,德军2个装甲集群先后进至明斯克近郊,并于28日占领该市;西方面军主力第3、第10集团军的11个师在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之间新格鲁多克附近地域陷入合围。29日,德军第9和第4集团军在比亚韦斯托克以东地域会合,将被围苏联红军分割为两部分。年7月9日,被围苏联红军大部被歼,一部分散突围,一部在德军后方开展游击活动。据德军战报:此役俘虏苏联红军约32.4万人,缴获坦克辆、火炮门,几乎占领白俄罗斯全境。虽然巴甫洛夫犯了一些错误,但是,当他在地图上发现部队将被包围时,他在危急关头做出了正确的决定,立刻将明斯克附近的部队撤出,这使得大部分的士兵和军官幸存了下来。在明斯克以西的边界地区的苏军向着明斯克进军,但此时明斯克已被占领,因而成了自投罗网。库兹涅佐夫的第三集团军尽然有序的撤退了,而此时德国的飞机与步兵紧随其后。在卡夫瓦维斯科附近的所谓瓶颈地区形式更为严峻。在涅曼河上的渡口夺取之后,库兹涅佐夫的第三集团军逃离了这一地区,可是,他们仍在明斯克以西地区被两个装甲集群夹击了。在一番讨论之后,部队决定向南撤退,如果古德里安也乖乖的服从命令(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命令他转向南方去支持龙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对乌克兰首府基辅的攻击),他们突围的机会将很渺茫。战役中,德军发挥快速机动的优势;苏联红军则因准备不足、指挥不当和后撤过迟,蒙受重大损失,但以顽强的战斗掩护了战略第二梯队的展开。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冯·博克元费多尔·冯·博克年12月3日出生于勃兰登堡省库斯特林的军人世家。父亲曾升至少将,母亲也是军人家庭出身,博克从小就向往成为真正的军人,在军界大干一番。博克先后到格罗斯利希特菲尔德军校和波茨坦军校学习。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博克指挥中央集团军群(51个师)从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以北和以南实施大规模的钳形攻势。他命令第3装甲集群和第9集团军在北面从东普鲁士的苏伐乌基出发突向敌纵深,第2装甲集群和第4集团军在南面从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地区出发,沿着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北缘向前推进。这两支装甲集群象铁钳的两臂迅速伸向苏联红军深远后方,6月27日,在苏联境内纵深英里的明斯克收拢钳口,将苏联西方方面军一部合围。7月9日,全歼包围圈内的苏联红军32万余人。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年第0号命令: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命令,宣布苏联最高法院就大将德·格·巴甫洛夫、少将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少将亚·安·科罗布科夫罪行的判决:年7月28日,命令第0号根据国防委员会的决定,鉴于原西方面军司令员德·格·巴甫洛夫、原西方面军参谋长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方面军通信主任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原西方面军第四集团军司令员亚·安·科罗布科夫的惊慌失措行为、未经上级允许擅离战略岗位、导致部队指挥瓦解、指挥不力,根据国防委员会的决定,将以上四人逮捕,并交军事法庭审判。苏联最高法院于年7月22日判决,对德·格·巴甫洛夫、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亚·安·科罗布科夫的以下指控成立:a)原西方面军司令员德·格·巴甫洛夫和原西方面军参谋长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自法西斯德军对苏联开始突然进攻后,表现得惊慌失措、指挥无方、坐视部队指挥的瓦解,导致大量武器和仓库落入敌手,擅离西方面军战斗岗位,致使敌人有机可乘,突破方面军防线;原西方面军通信主任安·捷·格里高里耶夫,理应在方面军司令部和作战部队之间建立持续畅通的通信,但表现得惊慌失措、罪恶地无所作为,未采用无线电联系,致使战争的最初几天,各作战部队的军事行动处于无指挥状态;西方面军第四集团军司令员亚·安·科罗布科夫表现得惊慌失措、罪恶地无所作为,可耻地抛弃信任他的部队,致使集团军瓦解,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德·格·巴甫洛夫、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亚·安·科罗布科夫背弃了军人誓言,玷污了红军战士的崇高称号,忘却了自己对祖国的责任,他们的惊慌失措和懦弱、罪恶的无所作为、瓦解部队的指挥、将武器和仓库交于敌手,以及擅离战斗岗位的行为,给西方面军的部队造成了严重损失。根据苏联最高法院判决,德·格·巴甫洛夫、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亚·安·科罗布科夫被剥夺军衔,判处枪决。判决已执行。我警告,无论是谁,如果违背军人誓言、忘却对祖国的责任、玷污红军战士的崇高称号、表现懦弱和惊慌失措、擅离战斗岗位以及未经战斗即向敌人投降,都将受到军法最严厉的无情惩罚。此命令向团级及以上所有指挥员传达。苏联国防委员会人民委员约·维·斯大林。斯大林下令逮捕交军事法庭判决追究责任的苏联高级将领有:西方面军司令员德·格·巴甫洛夫西方面军参谋长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西方面军通信主任安·捷·格里高里耶夫西方面军第四集团军司令员亚·安·科罗布科夫第六步兵军军长:阿列克谢耶夫少将第五十六集团军参谋长:阿鲁沙尼扬少将国防人民委员部委员:伊万诺夫中将伏龙芝军事学院战术教研室主任:库兹明少将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列昂诺维奇少将总参谋部军事学院系主任:梅列科夫少将第四坦克师师长:波塔图尔切夫少将第二十七集团军参谋长:罗曼诺夫少将第三十步兵军军长:谢利瓦诺夫中将列宁格勒方面军副参谋长:谢马什科少将红军军事交通局局长:特鲁别茨科伊中将第十五步兵师师长:克鲁尼科夫少将两个简单的数字清晰的概括了西方面军的实际损失和部队兵力消耗速度。整个卫国战争初期战场上还未有过如此之大的损失和如此之高的损失效率。西方面军在明斯克地区所遭受的打击仅次于之后的基辅大合围。成为苏联卫国战争史上第一个、第二大由德军实施的合围战。对苏联士气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同时也是苏联红军军史上的一大伤疤。撰稿人:挫折中的拼搏发布人:挫折中的拼搏
历史人物板块——仰望巨人肩膀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年2月6日~年6月5日),演员时期的艺名为罗纳德·里根,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坦皮科城,美国政治家、演员。年,里根考入尤雷卡学院攻读经济和社会学。年,里根先后在艾奥瓦州的WOC广播电台、WHO广播电台担任运动播报。之后里根参与了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年至年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年至年担任第40任美国总统。年6月5日,里根于家中辞世,享年93岁。在里根的总统任期内,主张实行自由企业制度,削减政府开支,平衡预算,同时增加了军事开支,并提出了一些文件和法令来改善美国国内教育。年2月6日,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西北部的坦皮科市,在他两岁时一家人搬到了芝加哥,之后又到了盖尔斯堡、蒙茅斯,然后又回到了坦皮科,里根曾经梦想当一名消防队员。年,里根在迪克森小镇的洛克河边当起了救生员。年,考入尤里卡学院攻读经济和社会学年,里根先后在艾奥瓦州的WOC广播电台、WHO广播电台担任运动播报员;11月,里根在当时的总统竞选中投票支持富兰克林·罗斯福。年4月,里根得到机会,参与了电影《费城故事》的试镜,之后收到了华纳公司提供的为期7年、试用期为1年的合同,里根打算签下这份合同;5月,里根带着自己几乎所有的家当,前往好莱坞。之后,里根出演了近50部影片。年4月,里根入伍,在空军服役。年底,里根以上尉衔退役,重返好莱坞。年,里根当选为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年,里根成功连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年11月4日,里根再度竞选总统获胜,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年3月30日,里根在首都哥伦比亚特区的希尔顿酒店和工会团体代表一起吃午饭并发表讲话,在离开酒店时,精神病患约翰·欣克利用一把左轮手枪想刺杀里根,中弹的除了里根外还有白宫新闻秘书和保镖等3人,随后该凶手被制服。里根迅速被送至附近的乔治·医院进行紧急手术。1发子弹击中了里根的腋下,距离心脏只有1英寸,里根幸运地活了下来。年4月26日至5月1日,里根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也是中美两国建交后首位在任时访华的美国总统;11月,竞选连任成功。年7月13日,里根因健康问题需接受手术,老布什期间接替了里根的工作,成为了代总统。年1月初,里根出席了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图书馆成立15周年的纪念活动;1月11日,里根在白宫的总统办公室发表了全国性的告别演说,1月20日便离开总统职位,之后由老布什接任总统。年1月20日,里根在担任总统的最后一天,向美国人民告别年秋天,里根应富士产经集团的邀前往日本进行两次演说并参加几次宴会。年,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里根发表了演说。年6月5日,里根于家中辞世,死于肺炎,享年93岁;6月11日,在国葬仪式后,里根的遗体于当天送回到加利福尼亚埋葬,在里根总统图书馆内的一处俯瞰。里根在总统任期内热衷于重建美国在世界范围的军事优势,提高了军事开支。在卡特总统时期,军事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2%,而在里根的任期内提高到接近7%。[二战后,美苏展开了四十多年的军备竞赛。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发表讲话,表示希望同美国停止军备竞赛,冻结核武库和停止部署导弹;3月12日,美苏双方开始在日内瓦举行新的军控谈判。双方在年达成并签署了全部销毁陆基中程导弹的条约,在年6月达成了削减战略核武器的框架协议。年,与戈尔巴乔夫签署了《全面消除中导条约》和《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这两项条约的达成与签订大大降低了美苏核对抗的水平,是两国在核裁军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年4月15日,西柏林一个迪斯科舞厅发生爆炸事件,包括两名美军在内的3人丧生。美国认定爆炸是利比亚人干的。里根下令美军空袭利比亚,美军战机轰炸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处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的住宅和另外一座城市,造成40多人死亡。年,里根政府实行税制改革,把最高进税率从70%下降到28%(对一部分高收入者最高税率为33%),大大削弱了税收的累进性,形成了对美国经济的较大刺激。年7月,里根在电视上说明减税法案的计划。此外,里根在他的第一任期中还实行了加速折旧法和对投资的课税扣除,这对-年资本投资的急剧增长起了很大作用。年的税制改革把累进所得税率降到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水平,为美国创造了吸收外国资本的良好环境。里根上任时的初衷是想同用削减政府开支的手段,实现小政府的目的。里根曾试图削减社会保障的支出,但未成功。年5月,里根要求从7月1日起取消社会保障受益者每月领取不少于美元的最低限,他还要求降低65岁以前退休职工领取的津贴,并从年起把发给社会保障受益者的物价指数补贴推迟3个月。该政策推出,就收到国会内外的猛烈抨击,里根迅速收回成命,并建议成立两党委员会研究解决基金不足的长期办法。里根对于一般社会福利如食物券、住房补助教育津贴、医疗救济等等也采取削减。但是这些项目金额有限,不足以抵消其它方面开支的增长。结果是整个政府开支由卡特时期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2.5%上升到24%。里根在任内支出了57亿美元以对抗HIV和艾滋病,大多数资金都投注至美国国家卫生院。到年里根已经投注大笔经费在艾滋病的预防和研究上,并宣称艾滋病“是我们在健康与人类服务部的公共卫生上排在第一优先的疾病。”卡特在担任总统时启用了沃尔克担任联储主席,并于年10月开始实行改变金融的政策。在里根上任后,他支持了这一政策,即使是在发生严重经济衰退时也没有动摇。年10月,美国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里根于年创建金融市场工作组,以寻找使得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的方法,金融市场工作组由财政部部长担任主席,此外还包括美联储负责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负责人。撰稿人:挫折中的拼搏发布人:挫折中的拼搏医学板块——打开健康密码脑肿瘤包括原发性脑肿瘤和脑转移瘤,其最佳治疗手段是手术彻底切除,然因正常脑组织的不可切除性及恶性肿瘤向颅内广泛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手术大范围彻底切除极为困难。因此,如何减少脑组织的损伤、保护脑的中枢功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肿瘤。病因及常见疾病脑肿瘤有原发与继发两大类,原发肿瘤又分髓内与髓外,髓内肿瘤主要有胶质细胞瘤、神经细胞瘤和类胚叶间质肿瘤,髓外肿瘤主要有间质类肿瘤、上皮类肿瘤、畸胎瘤和松果体瘤等。脑胶质瘤胶质瘤是来源于神经上皮的肿瘤,在颅内各种类型肿瘤中占第一位,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40%~45%,常见有星形细胞瘤、星形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母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松果体瘤等。脑膜瘤脑膜瘤为仅次于脑胶质瘤的第二种常见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20%。脑膜瘤具有部位表浅、生长缓慢、与脑组织分界清楚等特点。大多数脑膜瘤属良性。瘤的组织形态可分为内皮细胞型与纤维型两大类。脑膜瘤来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以大脑凸面、矢状裂旁和大脑镰旁最多,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幕及颅后窝等几个部位,脑室内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老人、儿童少见。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和癫癎以及精神症状。脑组织受肿瘤压迫、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造成的神经功能缺失。头颅CT平扫加强定位准确率%,定性准确率90%。核磁共振检查较CT更为准确,影像更为清楚,可发现CT检查所不能发现的微小肿瘤。脑膜瘤属良性肿瘤,故病程比较长,一般3~5年,也有长达15年或更久者。初期症状轻,如轻微头痛,呈间歇性,容易被忽视。经过数月、数年,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并持续性存在。常伴有癫痫发作。局灶性症状因肿瘤的部位不同,还出现视力、视野、嗅觉、听觉、及肢体运动的障碍。头颅X线片约半数以上有阳性征象,如颅骨骨质增生、吸收和破坏,颅骨血管沟增多、扩大等。脑血管造影可确定诊断,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供手术参考。头颅CT或MRI检查,可明确肿瘤部位、性质、大小。结合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膜瘤最佳方案之一。手术治疗部分脑肿瘤如果有手术指征的可以选择手术,有适应证的还可以选择伽玛刀、X刀等减瘤治疗。但手术前后应积极施行三氧、排毒等绿色治疗,以免出现转移和复发。热疗对于很多脑肿瘤,进行局部热疗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还有助于抗肿瘤的药物透过血脑屏障,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果需要放疗、热疗与之结合,可以减轻放射线对脑细胞的损伤,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功能恢复。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全身热疗,如果术后无肿瘤占位效应则可给予全身低温热疗,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排毒很多维生素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因此能够起到抗肿瘤作用,与热疗同时进行则效果更加明显。主张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建议排毒治疗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最好与局部热疗同时应用,连续施行3个疗程以上效果极为明显。三氧全程给予三氧治疗,可以增加脑细胞的氧供,促进脑瘤细胞凋亡,抑制脑肿瘤的生长,还可以减轻各种治疗引起的脑细胞水肿,稳定正常细胞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及细胞核,避免正常脑组织损伤。给予EBOO,隔日1次,连续12次后病情稳定可改为每周1次,以巩固治疗。营养治疗在脑肿瘤影响患者进食中枢或消化系统中枢异常时显得极为重要,必须保证适当的营养摄入,才能保持患者的体力和免疫力。气功、心理、音乐等治疗有助于脑肿瘤患者的康复,尤其是当患者神经症状明显,影响睡眠、情绪异常。由于脑肿瘤常伴发脑水肿、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在绿色综合治疗的同时,我们也应积极适当地选用一些营养神经细胞的西药及对症应用甘露醇降颅压等西药治疗,及时快速地改善并发症,减轻症状,争取全面综合治疗的时间。撰稿人:挫折中的拼搏发布人:挫折中的拼搏诗歌板块——领略诗情画意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滞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滞: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万里:形容归程之长。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高风:山中吹来的风。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诗人在蜀中山上望见长江逶迤东去,触动了长期滞留异乡的悲思。可以参证的有作者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脁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古代诗人往往借江水来抒发羁旅愁情,而王勃此句的艺术独创性在于,他不仅借大江起兴,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长江感情化、人格化。诗人客居巴蜀,一颗心为归思缠绕而无法排解,因此,当他在山上俯瞰长江时,竟感到这条浩浩奔流的大江,也为自己的长期淹留而伤心悲痛,以至它的水流也迟滞不畅了。这新奇的想象,既缘于诗人的“移情”作用,又符合生活的实感。人在山上望长江,由于距离远,看不清它的滚滚奔腾的波涛,往往会感到江水是凝滞不动的。所以,这句诗中长江悲伤滞留的形象,也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直觉感受。悲愁的长江与悲愁的诗人相互感发、契合、共鸣,强烈地感染了读者的情绪。诗一开篇,境界便很悲凉浑壮。诗人在创造了长江悲滞的新奇意象之后,才在第二句“万里念将归”中直接抒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直接抒发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诗的前两句中“长江”和“万里”是从空间上表述自己远在外地他乡,归家的路途遥远。“已滞”和“将归”是从时间上表明诗人长期滞留他乡,还没有归去。紧接着,诗人紧紧抓住眼前的环境和景色,写出了“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两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单纯是写景,但其实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凄楚的心情。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正因为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秋景,这就更增添了他思乡的愁绪。此二句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这里的秋天景色,兼寓“比”、“兴”之意。从“兴”的作用来看,在这样凄凉萧索的环境中,诗人的乡思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瑟秋风、飘零黄叶,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这两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意,却用得没有模拟的痕迹,又使读者增添一层联想,对诗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之妙。《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评此诗道:“寄兴高远,情景俱足。”从通篇的艺术构思来看,诗人采用了“兴法起结”的艺术手法。一下笔便借景兴情,结尾处又以景结情,把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生动、开阔的画面中,让读者从画中品味。这样,便收到了语虽尽而思绪无穷的艺术效果。该诗首尾三句写景,第二句抒情叙事,采取景情景的结构。由于情在诗结尾处藏于景中,所以《山中》的意境含蓄而耐人寻味。撰稿人:挫折中的拼搏发布人:挫折中的拼搏意见反馈在我们创作,发表刊物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指出,谢谢大家对我们的帮助,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给我们提出建议,我们一定会接纳并改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与帮助,将我们的刊物做得更好,给大家贡献出更好的知识来,谢谢了大家,祝你们好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