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病例深入讨论
借堑长智防患未然
点击上方“中青年冠脉专家沙龙” 不稳定性心绞痛
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
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
脑膜瘤术后
诊疗经过
冠脉造影
PCI经过
选择6FEBU3.5指引导管,送1根NS导丝至LAD,送1根ELITE导丝至D1。保护策略:单支架术,分支球囊保护。
于LAD置入1枚3.0×23mm支架,以10atm膨胀,于D1置入1枚2.0×20mm球囊(Maverick)进行保护,以6atm扩张▼
回撤球囊,以12atm释放LAD支架▼
术后病情平稳,3天后出院。
出院后第1天凌晨(术后第4天),患者突发剧烈胸痛,伴咽部紧缩感,持续不缓解就诊急诊,ECG示胸前导联ST段抬高。
紧急PCI
造影提示LAD近段血栓形成▼
行血栓抽吸,恢复血流▼
分别使用2.75×15mm、3.0×15mm球囊进行后扩▼
最终结果▼
本例总结
1.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的原因?
2.亚急性支架血栓出现后处理策略:血栓抽吸+支架内球囊后扩,未再置入支架。
病例2
病史
61岁男性,因“发作性胸痛10年,加重1月”于年11月08日入院。
入院心电图提示陈旧前壁心肌梗死。
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糖尿病病史10年,药物控制。近期体检发现高脂血症。
吸烟30年,1包/日,饮酒30年,4两/日。
无特殊家族病史。
入院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陈旧前壁心肌梗死
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
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
诊疗经过
冠脉造影
PCI治疗
选择6FEBU3.5指引导管,使用FINECROSS微导管,先后更换Fielder、Fielder-XT、Miracle3导丝。Miracle3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后,撤出FINECROSS,更换NS导丝▼
分别使用1.5×15mmMaverick、2.0×15mmMaverick扩张闭塞段▼
分支保护策略:单支架术,分支导丝保护。
于LAD置入1枚2.5×36mm支架,于D1送入NS导丝保护▼
支架释放,使用2.5×15mmMaverick(NC)后扩▼
发现D1开口仍受到影响,改变分支保护策略,导丝穿过支架网眼,分别使用1.5×15mmMaverick、2.0×8mmNCMaverick扩张D1,然后使用2.0×10mm药物洗脱球囊扩张D1开口▼
于LAD使用2.5×15mmNCMaverick,于D1使用2.0×10mm药物洗脱球囊行对吻扩张▼
本例总结
1.本病例为闭塞病变,选择正向开通策略;
2.分叉病变策略:单支架术;
3.分支保护:导丝保护,后更换为药物球囊PTCA
专家讨论李田昌(医院):第1个病例:发生支架内血栓后,需要考虑术中操作和氯吡格雷抵抗两个问题。开通血管是当务之急;术后首先更换替格瑞洛,然后再检测基因型。
第2个病例:目前对于开通CTO,大家热情很高涨。韩国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CTO病变开通成功率约87%,但是随访发现,常规开通CTO并没有改善患者预后。开通完全闭塞的血管,一定要慎重,尤其是一些比较小、时间比较长、有很好侧支的血管。因此对第2个病例,我更在意它曾经通畅的对角支,而不是更在意用什么方式开通完全闭塞的前降支。
郭金成(首都医科医院):对于第1个病例:1.分析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除了膨胀不全、贴壁不良、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等,还应该加一个原因——支架边缘夹层。以前我没太注意这个现象,对于择期PCI的患者,往往造影效果特别好,但是OCT检查发现,在支架远段有明显的夹层。2.出现支架内血栓以后,应该行血管内超声或者CT检查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然后再去处理,以预防再次出现血管闭塞事件。
陈珏(医院):(1)近端应该说有明确的狭窄,病变没有覆盖完全,支架选择再长一点,近端再覆盖一点可能就没有问题了。(2)对于这个分支,应该评价一下有没有缺血的可能,可能应该考虑双支架。因为侧壁除了这个对角支,没有别的分支,意味着侧壁的供血全部依靠对角支。术后患者有可能还会发作心绞痛,甚至术前看起来对角支的狭窄程度,比其他血管还要重一些。
季福绥(医院):关于球囊保护技术,我们现在有三种情况:(1)送入球囊不扩张;(2)先释放支架后扩张球囊;(3)先扩张球囊后释放支架。这几种方法我们都试过,最好的方法是边支球囊放进去,先把边支球囊扩张起来,这样斑块不会移位,确保边支畅通。
沈珠军(医院):球囊保护边支技术,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常用,也是这两年才开始逐渐使用起来的。
需要注意的是,球囊千万别像常规的对吻一样出来(对吻的球囊,对角支的球囊出了支架两端,这是两个球囊对吻起来的时候,造成支架近端夹层的原因)。只要保护住对角支开口就行,扩张也行,不扩张也行,千万别出来。如果出来,一对吻把支架近端撕裂,最后造成支架近端发白。
聂绍平(首都医科医院):1.我同意陈珏教授的意见,这个患者该不该介入治疗?处理哪个血管还是不清楚。对角支确实比较大,可以先用FFR检查一下,如果是对角支的问题,一定要保护好对角支,或者考虑双支架。
2.关于拘禁球囊保护技术,不推荐常规扩张分支球囊。对于插入深度,只要过了分叉放在那里就可以。以前我看到一个病例,前降支和对角支分叉病变,把前降支和对角支球囊同时打起来,直接下台,术后几个小时发生支架内血栓。扩张分支球囊弊病非常多,例如:支架靠分叉部位悬空,Rewire时支架网眼的选择很困难等。
刘斌:我主张不扩张分支球囊,原因有:1.边支球囊保护,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扩张,万不得已的时候才扩张。支架释放之后,我们一般先造影观察一下,如果血流很好,球囊撤出来再贴一下就可以了。2.如果扩张分支球囊,分支开口很容易撕裂,反而容易闭塞。
季福绥:分支球囊是否扩张的问题,一般是选择小直径球囊,对角支使用1.5~2.0,左主干2.5,应该不会撕裂开口。
聂绍平:我们行拘禁球囊保护的时候,术后边支即刻闭塞的几率小于50%,因此没有必要常规扩张。
沈珠军:专家各有各的经验。我觉得特别严重的话,需要球囊扩张一下。
整理:郭淑娟
审校:医院心内科乔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