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手术麻醉颅内高压的处理

点击上方蓝字    

(9)脑血管收缩药:动物实验提示某些脑血管收缩药具有降颅压作用,临床已有治疗成功的个例报道。①二氢麦角胺(dihydroergotamine,DHE):取其收缩动脉和静脉容量血管,减少脑血容量,而降低颅内压。但对其剂量有较高的要求,用量过大可致脑血管过分收缩,反而引起脑缺氧。猪实验用0.15mg持续静滴0.03mg/h,颅内压持续降低,不存在脑缺氧。Orliaguet用DHE治疗1例无法控制的外伤性颅内高压获得成功。②消炎痛(indomethacin):取其收缩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减少脑血流量而降低颅内压。动物实验用0.1mg/(kg﹒h),只降低颅内压11%,0.3和3mg/(kg﹒h)分别降低20%和25%,伴随脑血流量和脑静脉血pH值降低,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加,皮质电活动减慢,认为DHE主要收缩静脉容量血管,适当的剂量不致诱发脑缺血,而消炎痛只收缩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只有当局部脑血流降至危险水平时才能降低颅内压到20mmHg左右。因此不主张临床应用消炎痛治疗脑外伤性颅内高压。Clemmesen在1例急性醋氨酚(acetaminophen)中毒性肝衰竭的颅内高压患者,应用消炎痛25mg4次,使颅压恢复正常。

(10)其它正在试验中的药物:①选择性的k-阿片受体激动剂RU:可减少脑组织水含量,降低颅内压,同时升高脑灌注压,对血清电解质和渗透压无影响。②二甲基亚砜(DMSO):降颅压效果迅速,机理不清,增加脑血流、抗血栓、清除自由基和利尿作用。静脉滴注5min颅内压明显下降,幅度大,作用时间短,停药10min左右颅内压回升,需持续静脉滴注。一般用20%溶液,每次ml(2g/kg)静脉滴入,每日1~2次,可与甘露醇交替应用。③东莨菪碱:有解惊和兴奋呼吸中枢作用,解除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减轻血脑屏障通透性,常用于儿科治疗脑水肿,效果满意。④钙通道阻滞剂:常用尼莫地平(nimodipine),对缺血性脑水肿治疗较有效,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灌流量,改善脑氧耗,可恢复缺血后的线粒体功能,维持高能磷酸盐水平,从而预防脑组织不可逆损害。⑤促进脑细胞恢复的药物:参与脑代谢,提供能量,促进氧化过程,恢复脑细胞功能。常用ATP,细胞色素C,辅酶A,肌苷,维生素B1,B6,B12,C和E。⑥促尿钠排泄房肽(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在动物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经侧脑室注入ANP可显著降低颅内压。

生理性降低颅内高压

(1)过度通气:通过呼吸机施行过度通气,使PaCO2降低,可使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和脑血容量降低,从而降低颅内压。①为达降颅压的目的,需将PaCO2降至25~30mmHg,每降低1mmHg约使脑血流量减少2%;同时使中心静脉压降低,利于静脉回心血流;使正常脑血管收缩而脑梗塞区周围血管麻痹不受PaCO2影响;血液由正常脑区“分流”到梗塞区(逆行盗血),改善梗塞区供血。②颅内高压的原因较多,过度通气仅能使大部分病人的颅压降低,且降压程度也不一致。首次过度通气后,很快达到降压高峰,停止过度通气后,颅压又很快恢复到治疗前水平;颅压降低后继续过度通气,颅内压多数不能保持降低水平。③施行间歇正压过度通气,应以PaCO2降至25~30mmHg为宜,30mmHg为最适宜,过低将出现不良影响和症状恶化。或参考PETCO2值。过度通气每次施行1小时或更长,然后将呼吸机调整到正常通气状态,按需间断重复施行。④最常用于脑外伤后颅内压增高,可作为第一线治疗;特别适用于重度脑外伤早期脑血管扩张和脑血容量增加期,过度通气引起的低碳酸血症还可缓解脑乳酸中毒。⑤持续过度通气可使乳酸增多,有可能加重脑水肿;过度通气前脑血流已经降低者,CO2的急性减少可使局部缺血加重;机械通气压力可抑制循环和降低心排量和血压;过长的过度通气可破坏血-脑屏障。

(2)高压氧疗法:高压氧可使脑血管收缩,脑血流和脑血液容积减少,从而使颅内压降低。两个大气压的高压氧可使PaO增加到0mmHg,使颅内压迅速降低30%。高压氧引起脑血流减少,仅为过度通气的1/3,所以降颅压效果较弱。过多或过久的高压氧治疗可引起氧中毒、支气管痉挛、肺泡损害,脑血流降低可加重脑缺血。

(3)气管内吹气法(trachealgasinsufflation,TGI):颅内高压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通气处理比较困难,治疗颅内高压需要降低PaCO2和肺内压,而治疗ARDS需要较高的PaCO2和使用呼气终末正压(PEEP)。为提高ARDS病人的氧分压,常使用反比通气(吸呼比大于1)和较高的呼吸频率,气道内压力甚高。为降低颅内压而不增加气压伤,Levy使用TGI治疗2例此类病人,先在气管导管内放细管(内径1.1mm)距隆突上2cm,持续给予4L/min氧,1小时内颅内压持续降低而PaCO2仍在50mmHg以上。过度通气降颅内压的作用仅能持续6小时,而TGI能持续降低颅压,但其机理尚不清楚。

(4)低温疗法:低温可降低代谢率,体温每降低1°C,脑耗氧量降低5%,同时脑血流量减少,脑容积缩小和颅内压下降。低温还降低脑细胞通透性,从而减轻脑水肿。①用于治疗颅压增高的低温度数以35°C~32°C为准,先给予冬眠药以控制机体御寒不良反应,然后施行物理降温,用冰袋置于四肢大动脉处,头戴冰帽,控制体温降至预定温度。②最适用于严重脑外伤病人,低温可增加未被破坏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伤后3小时内开始降温的疗效最好;心肺复苏后脑缺氧应用低温治疗,具有重要价值。Shiozaki给严重脑外伤病人在限制液体入量、过度通气和大剂量巴比妥治疗下,施行34°C轻度降温,认为能显著降低脑血流、动静脉氧含量差和脑氧代谢率,增加成活率和减少病残率。③低温治疗中应避免寒颤发生,否则全身耗氧增加,反而升高血压和颅内压;复温过程中应注意复温休克(rewarmingshock),因复温时的血管扩张可导致严重血压降低。

(5)脑室外引流:多用于严重急性脑外伤,宜在伤后72小时以后进行,此时脑水肿开始消退,而脑脊液产量增多、脑脊液动力学障碍,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较早期更甚。引流管高度不应低于~mm,以免引起脑室塌陷而出现颅内血肿。

颅内高压的补液

对重度颅内压增高病人的补液需持慎重态度。①应适当限制输入水量,一般每日约1~0ml,伴有发烧、多汗和应用脱水药者,需补充额丢失的水分。每24小时尿量应保持ml以上。输入水分过多容易加重脑水肿;过分限制输水量或反复应用脱水药可引起重度脱水,都应避免。②限制5%~10%葡萄糖溶液静脉内输入,因其在细胞外液与脑脊液和细胞之间形成渗透压梯度,从而使水分进入脑细胞,即构成水中毒,其结果是颅内压增高,这在血脑屏障受损者尤为显著,颅内压增高可达危险水平。③使用0.42%盐水+2.5%葡萄糖溶液,对颅内压无影响。④10%~20%右旋糖酐使未损伤的脑组织水分增多和颅内压增高;在损伤的脑组织中右旋糖酐溢至细胞间液,反而加重脑水肿。⑤对颅内压增高病人不应单独输入无盐溶液,适当的液体为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Ringer液加等量10%的葡萄糖,以减少钠和葡萄糖的输入为原则。

来源:CME麻醉论坛

声明:本平台刊载文章不代表其个人观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文章来源于网络,欢迎投稿,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喜欢的亲们,欢迎点赞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下方







































白癜风医院治疗哪里好
脸上长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qiq.com/hlwnml/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