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之宪
现任首都医科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副主任,在颅内肿瘤手术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了大量的复杂手术,包括鞍区肿瘤,海绵窦区肿瘤,颅底肿瘤,各部位大脑半球胶质瘤,各部位脑膜瘤。在胶质瘤的手术治疗中对岛叶、底节区、丘脑部位肿瘤完成肿瘤影像学意义全切除,并最大程度保留神经功能。
擅长:对鞍区及海绵窦区肿瘤的手术治疗,对垂体大腺瘤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尽可能做到肿瘤全切除。对颅咽管瘤完成肿瘤全切除并保护下丘脑功能,手术后病人并发症轻微,手术效果满意。对于海绵窦区肿瘤,熟悉该区域正常及病理解剖,完成了该部位复杂的肿瘤手术,并有效保护海绵窦区的神经功能。
态度和蔼、举止稳重的高之宪主任谈到中国脑胶质瘤规范化治疗的问题时,就变得有点激动。
高之宪教授想以二十几年来近台亲自主刀的脑胶质瘤手术经验告诉大家:低级别脑胶质瘤有长期生存的希望,但关键在第一次手术的选择,如果肿瘤不能全部切除,将可能刺激肿瘤的生长。
能否切除干净,主要看术者的临床经验,这是神外医生的“硬功夫”,而不能只依赖于外部设备或技术。
下面是对话高之宪主任的内容:
1、脑胶质瘤现在的治疗观念上有哪些误区?
在神经外科做颅脑肿瘤的话,第一个要接触的病,可能就是胶质瘤。胶质瘤实际上是神经上皮肿瘤中的一种,常常起源于神经胶质。在大脑中主要有神经元,神经胶质和血管,神经胶质所占的体积很大,所以发生肿瘤的比率是颅脑肿瘤中的第一位的。
得了胶质瘤之后,我们以前对其认识不是很全面,在20年前是一个治疗效果很差的疾病。后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一些胶质瘤并不是那么可怕。一个疾病如果最终导致病人失去生命了,那就是一个很严重的病,如果导致了病人功能出现障碍了,也是很重的病,那么假如一个病通过治疗没有导致病人失去生命,功能也是不错的,那我们对这种疾病的治疗就是比较乐观的。在既往大家都认为胶质瘤是不好治不可治,高死亡率,高致残率,这个观念其实要改变。
胶质瘤确实是一个恶性肿瘤,但是如现在的乳腺癌、甲状腺等一些癌恶性肿瘤,通过治疗已经是一个慢性病了,病人可以长期生存,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这样大家就没有很强的畏惧心理。那低级别胶质瘤也能够把它看成一个慢性病。
这个是要重新认识的疾病,起码我们医生要重新认识,就是真正搞胶质瘤治疗的专家,我们应该知道。这样才能把对胶质瘤的正确认识传递给年轻的医生,年轻的医生也会告诉他的病人。
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我们做的工作,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医院每年有例左右的胶质瘤病人,其中大部分胶质瘤都是低级别的。二级以下的都属于低级别胶质瘤,胶质瘤母细胞瘤和间变星型细胞瘤是高恶性胶质瘤。
我们神经外科大夫首先就是面对低级别胶质瘤治疗效果这个问题。我们经常给病人说,你手术后可以恢复工作和家庭生活,可以回归社会,这就证明治疗没有造成病人严重的功能障碍。
这就是一个观念认识的问题,但是目前还是有多数医生和病人,都没有这么认为。可能因为是在他身边看到的胶质瘤病人,大多数情况是不好的,手术以后功能障碍比较严重,而且复发的很快,恶性转化而变成高恶性的胶质瘤,最后就失去了生命。
所以,大家都认为胶质瘤治疗很棘手,但我恰恰认为低级别胶质瘤是一个可以治疗的疾病,能够让病人得到非常满意效果的疾病。而我们这里的大部分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都获得了这种满意的治疗效果。很多病人长期和我们接触,都变成朋友了,因为每年都要来复查,很多人十几年过去了,都能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您对低级别胶质瘤的确切定义是什么,是依靠组织病理还是分子病理?
分子病理是在这几年临床认识的,尤其是年纳入病理学诊断中,以前都是很少参考分子病理的,我们依照的是之前的分级,就是二级的星形细胞瘤和和少枝胶质瘤。在没有分子病理之前,我们已经搞了很多年的工作了。二级就是低级别胶质瘤,一级属于良性肿瘤。三级和四级(间变星形细胞瘤、胶质瘤母细胞瘤)是高恶性高级别胶质瘤。分子病理只是大体病理的补充,一定要在大体病理的基础上,分子病理给予细分,单靠分子病理不是很确切。
3、您提到低级别是大多数,在神外十病区,低级别胶质瘤占比大概多少?
我们病区收的高级别肿瘤比较多,医院各病区收高级别胶质瘤最多的,即使这样我们病区高级别胶质瘤占比四分之一,低级别占比四分之三左右。
但是低级别胶质瘤复发之后,基本上都会转化为高级别肿瘤,这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更凸显了第一次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为什么原来医生对这个疾病也无望,病人也对这个病失去信心,一听到胶质瘤,不管低级别还是高级别的,都感到很害怕。恰恰是没有抓住低级别胶质瘤的有效治疗,甚至术后几个月就转化为高级别肿瘤了,这个是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能够看到的问题。
4、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低级别胶质瘤有效治疗,这个是怎么做到的?能够保障不复发。
主要是延长它的复发时间。因为低级别肿瘤,大多数要复发的。以前经常一两年就复发了。现在可能过了七八年了,还在正常生存,而且大部分病人就是这样的。
假如肿瘤病人正常生存五年以上时间不复发,病人的治疗就会有更多的期望。
这个原来我们做的效果不好,确实有低级别肿瘤病人一两年转化为高级别肿瘤,高恶度胶质瘤(WHOIV级)的生存时间在国际上也就是一年时间左右。
这就是治疗的问题,我们做了很多年了,用很多的精力来做胶质瘤的临床治疗。现在已经把低级别胶质瘤,变成一个常见的慢性病。就是病人通过治疗以后,能够恢复工作恢复生活。至于什么时间复发,那就间隔越长越好。
5、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使低级别胶质瘤变成慢性病?
我的回答是一定要把低级别的胶质瘤,在第一次手术的时候,全部切除肿瘤。甚至我们在做手术的时候,往往切除的程度,比影像学显示的程度还要大一些。
如果这个肿瘤,真正做到影像学全切除,那在我们的临床观察中,多数病人一定会长期生存的。除了手术之外,现在没有一个更有效的方法,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因为我们天天在临床工作。
6、那您说的这个全切除,是沿着水肿带全部切除吗?
不是,我指的全切除,标准就是在手术之后,复查磁共振的时候,原来看到的病变影像都没有了。其实这个标准,往往还不够。
7、还要结合电生理监测的指标或影像学检查?
不是电生理。并且因为低级别胶质瘤,在影像学上,有的界限相对清楚,有的界限不相对清楚。对于那些不相对清楚的,难以用影像学来判断是不是全部切除了。
现在有研究显示,FLAIR序列的检测,能够鉴别低级别胶质瘤是否真正全切除。但将来不一定看这个指标,因为真正的组织学上全切除,要在切除后所有的边缘取病理,如果没有肿瘤了,这才是组织学上全切除。
我们追求组织学的全切除。所以说我们常常在手术中,实际的测量切除肿瘤的大小,要比影像学还要略大一些。
8、略大一些几毫米吗?
都不一样。因为胶质瘤有异质性,它的组织学也不一样。它的表现形式也不是一样的。有些低级别胶质瘤,是软的稀薄的,在显微镜下特别容易辨别的,界限分明。但有的没有界限,怎么做到全切除,这也是很多年轻大夫问的我一个问题。说是不是可以借助导航、术中磁共振、B超、黄荧光等等来完成。
我告诉他们,没有一个工具能给你彻底的帮助。因为即便磁共振,在判断有些低级别肿瘤的时候,也是模糊界限,那么你在手术中做了一个磁共振,是不是能判断了呢,还是不一定。而且我们不可能一次一次把病人推到磁共振室去检查。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手术显微镜下的辨别,在手术显微镜下,放大倍数以后,根据肿瘤质地的颜色,硬度,甚至是供血情况,来分辨这是肿瘤组织还是正常的脑组织。同时要参照肿瘤所在部位的脑组织的正常解剖结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才能达到肿瘤的全切除。
这个全切除的概念,首先达到影像学上的参数,就是术后做磁共振没有肿瘤显示了,第二是很可能比影像学切除要进了一步。
9、那您每年大概亲手做多少台胶质瘤手术?一共从事了多少年了
我近几年每年的胶质瘤手术在近例。应该从我开始主刀做胶质瘤,但是前期少一点,每年都是多例左右。这是说我做的,我参与的胶质瘤手术就更多了。
10、这二十年您做过将近台?
应该是的。应该说我在胶质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各个部位的胶质瘤。
11、您说的手术显微镜下的辨别,主要靠个人的经验?
靠经验。现在很多医生问我,你觉得如何能把胶质瘤完全切除,我说这个不是我能说清楚的,我确实说不清楚,因为每一例和每一例不一样,这恰恰是个难题。
而且再次强调一下,你不能依赖任何一个工具,就帮你完成全切除,导航、B超、黄荧光等都不可以。
所以说医生的临床经验有多重要,确实很重要。尤其对于脑肿瘤,一个脑外的肿瘤,如脑膜瘤,听神经瘤,鞍区的垂体瘤等等,是界限分明的。做到全切除有个判断标准,胶质瘤是没有的,所以我只能说是影像上全切除,不能讲组织学全切除,因为组织学全切除的判断标准太困难了。
12、外科怎么能够切除,还要靠医生的手术基本功?
医生的临床经验手术经验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困惑大家的地方,阻碍大家对这个疾病能够做到一个标准。
13、有些胶质瘤很难分辨其界限,所以有些观点认为,胶质瘤手术是最好做的,因为切多切少都一样,病人也分辨不出来?
这个观点是个大错特错。
这就是为什么到现在,还有很多的医生和病人,得了胶质瘤以后就无望了。因为他们看到了,手术后的病人很快复发了,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当然,这也不能怪我们的医生,因为我们的医生去辨别它的时候已经很困难了,而且又是脑组织,又怕损伤它的功能损伤。
这就是为什么,在大的胶质瘤中心,在有经验的专家那里,能把胶质瘤做的比别人要好一点。所以我一直呼吁在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中,首次手术的重要性,以及培训我们临床大夫的重要性。不是说谁都能切。现在是谁都能切,但是要看治疗效果,病人能活多长时间。
另外,即便全切了,但是也有5%-10%左右的人是在两年内会复发的,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了。我们做的手术后,患者两年内复发的非常少见,但是也有。这个我们将来进一步研究,比如把分子病理学,加到了我们病理组织诊断中,帮助寻找原因。
14、那低级别胶质瘤的化疗怎么办?
如果肿瘤全切以后我们不建议化疗,只有少突胶质细胞瘤,也叫少枝胶质细胞瘤,可以单独化疗。
为什么有人说,胶质瘤短期暂时不做没有变化,人还活着,而一做手术,反而很快病人就严重了的原因。这个生态的平衡,机理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手术以后,会刺激这个肿瘤的恶性转化,目前是我们临床的一个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15、关于高级别胶质瘤(GBM),天坛神外十病区的治疗效果怎么样?
我们的效果非常好,比如说老年胶母是胶母中预后很差的一类,我们的文章已经发表在年11月的《WorldNeurosurgery》杂志上了,我们70例60岁以上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5月,远远高于国外的。
最后,我特别想给大家呼吁一下,我们如何对待我们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手术是非常重要的。
听说在招募失眠志愿者是吗?
是的,您可以通过公众平台留言的方式,提交您的姓名及电话预约,同时也可以选择拨打--进行咨询!
apm丨北京普华脑科联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