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80高龄的汤奶奶,家住湖南南县,近半年内开始出现头痛,吃止痛药短暂缓解了症状,但是头痛还是时有发生,并且越来越严重。
汤奶奶说,“开始时吃止痛药还有一点用,后来就完全没用了”。
医院做头部CT检查,结果显示汤奶奶左额部颅骨下方,有一个约鹅蛋大小的包块。医生表示要进行手术,但手术难度大,风险极高。
汤奶奶考虑到自己年纪大了,就跟家人商量着保守治疗,不做手术。无奈头痛越来越重,东西也吃不下,这医院就诊。
医院进行头部磁共振检查:左侧额部占位性病变,脑膜瘤伴瘤旁水肿,病变约5*5*3cm大小,中线右移3mm。头部CT检查:左额部占位病变,颅骨被明显侵蚀。
神经外科主任杨立坚医生,在了解患者状况后,联合多个科室进行会诊和讨论,制定了精细的手术方案,最终确定全麻下进行开颅手术。
因汤奶奶左额部颅骨明显被肿瘤侵犯,若保留颅骨,肿瘤迟早会复发,所以需要将肿瘤连同颅骨一同切除,然后二次手术进行修补颅骨。
考虑到二次手术患者的手术风险,且医疗费用均会有所加重,科室一致决定按颅骨受累的范围,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颅骨修补用的钛网板(颅骨修补材料),然后一次手术即完成肿瘤切除、颅骨切除和颅骨修补。
经过四个小时的手术,患者病变处被成功切除,同时完成了颅骨修补术,一次手术即解决所有问题。术后两小时,患者即苏醒,神志恢复正常。
(3D打印出颅骨修补用的钛网板)
术后第二天,患者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术后第三天,患者就可以下床活动,患者的病理切片明确结果为脑膜瘤。
医院复查其头部CT及MRI,显示肿瘤全部切除,颅骨修补后外观与手术前无明显区别;术后一周,患者就可正常出院了。
医生介绍,脑膜瘤是颅骨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部位为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及颅底,生长于脑室内者很少。
脑膜瘤的运血方式极丰富,因为肿瘤常接受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等多来源的供血。
临床上症状表现也多样,依据肿瘤部位而定,位于大脑半球者,常引起癫痫、偏瘫及精神障碍。
位于颅底者,常出现相应部位颅神经与脑部受累的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通常出现较晚,可因长期的慢性颅内压增高诱发致两眼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脑膜瘤应尽量将肿瘤完全切除才可治愈,手术中应特别注意止血和防止伤及重要的神经与血管。
运用3D打印技术进行颅骨修补的手术治疗,新科技的运用与传统手术结合,患者的治疗效果将大大提高。
湖南医声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