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医院神经外科来说,万经海教授可谓是引领先河的人,因为在年前,中医院是没有神经外科的。万经海教授的加入无疑为头颈部肿瘤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万教授向严道医声网表示,医院的传统优势学科,年手术量在国内名列前茅,很多复杂的、累及颅底的头颈部肿瘤患者慕名前来就诊。但是头颈部肿瘤累及颅底甚至侵入颅内时,没有神经外科参加是很难得到合理治疗的。
所以在年,作为神经外科一名医生万教授就加入到了头颈外科,开展颅脑颅底肿瘤手术,医院的学科建制和提高颅底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水平。医院传统优势学科如头颈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搭建颅底肿瘤尤其是颅内外沟通肿瘤的多学科综合诊治平台,探索颅底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其中,神经外科和头颈外科的合作尤为密切,术前一起讨论治疗方案,术中一起切除肿瘤和修复颅底,术后共同管理,处理可能的并发症。”万经海教授向严道医声网说道。“神经外科和头颈外科合作手术治疗颅底肿瘤10余年,积累了丰富经验,据此我还和头颈外科主任徐震纲教授联合主编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大型专业参考书《颅底肿瘤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年,万字)。”
历经15年,神经外科成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年10月,神经外科开了第一台手术”,万经海教授向严道医声网讲道,“而这时的“神外”,只有7张病床,一个司令加一个兵,就是我和我带的一个研究生。”,而现在的神经外科有独立的神经外科病房,10名医生,有博士学位8人,其中博士后2人。神经外科还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点,目前在读博士生6人、硕士生6人。在新技术开展、手术量提升及业务范围的拓展等方面更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万经海教授提到,中医院的神经外科是一个以治疗各种颅内肿瘤、颅底肿瘤、椎管内肿瘤和脑动脉瘤为特色的科室,拥有全进口手术显微镜、高速气动磨钻、神经内镜、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仪、超声刀以及国内首台术中电子束放疗仪等现代化医疗设备。
医院神经外科相比,本院神经外科更加注重神经系统肿瘤的个体化手术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其特色有:⑴擅长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胆脂瘤、脑膜瘤及动脉瘤的个体化微创手术治疗,擅长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和椎管重建;⑵与头颈外科合作开展颅底内外沟通肿瘤、颈椎管内外沟通肿瘤的手术治疗;⑶积极开展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如神经胶质瘤、脑转移瘤的手术切除、脑间质内放疗、局部化疗等综合性治疗。
颅底肿瘤外科进展:颅底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颅底内镜技术
据万经海教授介绍,近年来,颅底外科的主要进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颅底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因为,颅底属于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头颈外科等学科多交界部位,结构复杂,神经血管密集。颅底肿瘤,尤其是颅底沟通肿瘤依靠上述任何单一学科往往难以实现肿瘤的根治性切除,需要多学科合作;不仅如此,颅底骨肿瘤和侵犯颅底的头颈部肿瘤大多为恶性,还需要放疗科、肿瘤内科等多学科参与进行综合治疗方能取得理想效果。
二是颅底内镜技术。近10年来,神经内镜技术是神经外科发展的最大亮点,已经成为微创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颅脑肿瘤,尤其是颅底肿瘤可以通过神经内镜技术经鼻腔或口腔切除,避免开颅或面部切口,不仅手术创伤小,还能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颅底内镜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由简单的鞍内垂体瘤到侵犯海绵窦、颅内等复杂垂体瘤,再到斜坡脊索瘤、鞍上三脑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甚至动脉瘤;由中线颅底肿瘤到旁中线颅底肿瘤,如三叉神经鞘瘤、软骨肉瘤等等。而且,颅底内镜手术的疗效越来越好,对部分肿瘤来说内镜手术已经取代了传统手术。
对于适合手术治疗的颅底肿瘤,万经海教授提到,除了⑴影像学能够明确良性肿瘤,体积小、无任何症状者可以考虑观察和定期复查;⑵恶性肿瘤广泛侵犯颅底、无法切除,病人高龄、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这两种情况外,几乎所有颅底肿瘤都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对大多数颅底肿瘤来说,手术治疗目的是切除肿瘤,解除肿瘤对周围神经血管的压迫;对于淋巴瘤、浆细胞瘤等放化疗敏感的肿瘤来说,手术的目的是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中医院在颅底肿瘤,尤其是颅底沟通肿瘤和颅底恶性肿瘤的诊治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该院神经外科依托国内一流的头颈外科、放射治疗科和肿瘤内科做了大量工作,突出的技术为颅底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和颅底内镜技术。前面提到的专著《颅底肿瘤外科学》就是颅底肿瘤多学科合作诊疗成果的集中体现。
依托传统优势学科发展特色科室,神经外科未来可期
谈到神经外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规划,万经海教授向严道医声网表示,北京地区神经外科的发展可谓是群雄并起,各有特色。我院神经外科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没有特色就没有出路。但是,我们可医院传统优势学科发展有自己特色的神经外科,如依托头颈外科开展颅底沟通性肿瘤外科治疗,依托放疗科、肿瘤内科开展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可依托肿瘤研究所发展平台合作开展神经系统肿瘤应用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
“我院神经外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利用国家癌症中心、中医院的优势学科发展特色神经外科,一是扩大颅底肿瘤综合治疗的特色优势;二是开展分子病理指导下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如胶质瘤、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万经海教授说道。
专家简介
万经海
中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第三届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及脑转移瘤学组副组长,北京肿瘤学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颅底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或审稿专家。擅长各种颅底(沟通)肿瘤、颅内和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内镜手术治疗。主编国内第一部《脑膜瘤》、《颅底肿瘤外科学》,参加编写《微创神经外科学》等专著11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20项,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90余篇。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