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农历腊月十八,阳光在线,南风送暖,陆瘦燕针灸传承研究中心南翔分中心“陆氏针灸”教学门诊迎来了鼠年的最后一次教学门诊,现分享病例如下:
案例一:袁某,女,68岁,因“左下肢肿胀30年,加重1年”求诊。患者30年前因外伤致左侧肢体瘫痪,后经中药及针灸治疗后基本痊愈,时感左下肢肿胀不适,近一年自觉症状加重,晨起缓解,夜幕时较甚,遇热胀痛逾甚,时伴心慌气短,查体可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舌淡苔白,舌体胖大,脉细。双下肢彩超示:双下肢动脉硬化。有心律失常病史,有慢性肾衰病史。诊断为水肿(心肾阳虚证)。治以益肾健脾,补气活血通络。取穴:心俞,脾俞,肾俞,秩边,委中,太溪,水泉。
陆老认为该患者下肢水肿为心肾阳虚,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而致,气虚不能推动血行,则血停易为瘀,瘀血阻滞气机导致脉络不通,而发水肿。故用心俞,神堂,膈俞以补气活血通络;《黄帝内经》中记载:“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景岳全书·肿胀》中记载:“水肿证以精血皆化为水,多属虚败,治宜温脾补肾,此正法也。”故用脾俞,肾俞,太溪,水泉以益肾健脾,温补脾肾,其中肾俞可行温针治疗以加强温补肾阳的作用。
案例二:方某,男,44岁,因“左眼外展受限,左侧面部感觉减弱半年”求诊。患者半年前因头痛,复视,医院诊断为左侧岩斜区脑膜瘤,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出现左侧面部感觉减弱,左眼斜视,复视,今仰慕陆氏针灸,故前来就诊。刻下:左眼外展受限,视物重影,左侧面部及口唇周围麻木感,左侧乳突局部疼痛,无头痛,无眼睑下垂,无味觉丧失,舌白苔腻,脉细弦。
西医诊断:脑膜瘤术后面神经损伤;中医诊断:脑膜瘤术后并发面瘫,脑虚髓伤型。其病机为痰热内阻蒙蔽清窍,脾肾阳虚脑虚髓伤,治以温肾健脾,清脑调神,活血通络。
取穴:第一组:外展(陆老经验穴),下关,承泣,睛明,翳风,颊车,地仓,承浆,瞳子髎,合谷,太冲。针后于外展穴及翳风穴行穴位注射治疗(维生素B11ml+甲钴胺1ml+利多卡因0.5ml),两穴各取0.5ml。第二组:脾俞,肾俞,百会。
按:岩斜区脑膜瘤在颅内肿瘤患病人群中占20%,多数属于良性肿瘤,其具有生长缓慢,起病隐匿的特点,在临床医学中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方式进行肿瘤切除。由于脑膜瘤与周边组织的血管以及神经有较为复杂的叠加关系,所以手术易造成神经及血管的损伤。该患者为脑膜瘤术后面神经损伤,中医属于脑膜瘤术后并发面瘫,脑虚髓伤型。因其眼球外展功能受损,视物重影,故选用眼部周围诸穴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其中外展穴为陆老的经验穴,位于目外眦处,轻轻推开眼球并紧贴框内缘进针,直刺1.0寸,注意不能大幅度捻转。其名外展穴,因其可直接刺激外展神经以促进外直肌收缩而使眼球外展。吴教授认为同时可取脾俞,肾俞以温肾健脾,取百会以通督调神,安神定志,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今日陆老为我们详细介绍并演示了其自创穴位--外展穴的定位,针刺手法及穴位注射方法,再一次让我们为陆氏针灸的精湛技艺感到叹服。听过,看过,学过,最终还要落实到临床,这条路还很长。
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