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神医院何川教授、医院陈立华教授合作,完成了两例高难度复杂手术,用高超技术为患者的生命中枢保驾护航。
手术回顾
1、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患者女,65岁。年4月13日主因“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约2小时”就诊我院。急诊行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行头颅CTA示右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考虑到手术难度较大,病人情况不稳定,为确保手术顺利、病人安全,医院何川教授来我院为患者进行手术。术前,何川教授与我院相关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讨论,对手术的风险、并发症、患者的预后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为其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在完善术前准备后,何川教授与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及相关责任科室紧密配合,通过微导管,向患者的颅内动脉瘤内置入弹簧圈,手术历时2小时顺利结束,成功排除了患者颅内的“不定时炸弹”。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指标正常,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此非常满意。
(治疗前)(治疗后)
此类手术一般分为“开颅手术”和“介入手术”,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开颅手术已有50余年的历史,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后恢复时间长。而介入手术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技术,整个过程仅需在病人大腿根部穿刺后导入的导管内完成,不需开颅和暴露脑组织,术中几无出血,目前,动脉瘤治疗大多主张首选血管内介入治疗,通过血管用微导管向动脉瘤内填入弹簧圈,封堵动脉瘤及血管破口,起到治疗作用,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后遗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现在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术式。
手术回顾
2、实施“后颅窝巨大脑膜瘤切除术”
患者女,64岁。年4月10日,主因“头晕伴呕吐约9小时”就诊我院。于急诊行头颅CT示左侧小脑半球占位。入院后完善MRI增强扫描,显示左侧小脑幕下占位性病变,大小约4.9cm*5.2cm*5.1cm。经过详细诊察之后,确诊为脑膜瘤。一般来讲,后颅窝脑膜瘤由于位置特殊,手术空间狭小,极易伤及周围神经组织,且止血困难,并发症多,因此手术的风险极大。神经外科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讨论、会诊,决定行后颅窝巨大脑膜瘤切除术。根据患者的病情,神经外科为患者制定了科学、规范的个体化手术诊疗方案,并邀请到医院陈立华教授来我院指导手术。手术当天,陈立华教授与我院神经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团队共同协作,通过显微镜切除了全部肿瘤,成功完成了此次治疗。目前患者术后病情稳定,状态良好。
近年来,我院不断加强对外学术交流的力度,医院深入开展技术协作,长期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前来坐诊及指导手术。在为我旗患者的治疗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如何早期发现并治疗颅内动脉瘤?
针对高危人群的脑部血管检查有助于早期动脉瘤的发现。颅内动脉瘤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人群:家族中有动脉瘤病史或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既往有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颅外其他部位发现有动脉瘤患者;长期高血压患者;长期吸烟者;偏头痛患者;长期精神紧张、睡眠障碍患者。CTA(CT血管成像)、MRA(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明确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其中DSA是确诊脑动脉瘤的“金标准”!
如何正确预防脑膜瘤?
脑膜瘤发生的一些相关因素可以在发病前进行预防:1、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能够帮助提高和加强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斗争。所面临的肿瘤防治工作重点应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