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过程中
一起分享专业、实用、有趣的亲子新知与体验
大手牵小手,幸福向前走!
很快就要期末考试了,最近许多老母亲都在帮孩子整理错题和试卷。
然后,大家就在群里疯狂吐槽——小孩粗心的毛病总是改不了,不是看错就是写错,要么就是算错,反正每次考试总要扣点分。
还有家长经常会抱怨,“孩子经常漏题、看错!要是做不来,我还能辅导辅导,可这粗心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很耳熟?小学阶段的校内考试,其实关键就是“心细手稳”啊!
熟悉大手牵小手的朋友都知道,上海小学数学教育界的一对“郭靖黄蓉”,也是手手君的好朋友。
太太麦老师,是上海某顶尖民办小学的数学教研组长,先生Andy老师则是上海知名的数学老师,好评度爆棚的《积木课》《三国谜题思维课》《七巧板课》《21天专注力》都是出自他之手。这对名师夫妇也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等的特约作者。
在期末考试周,Andy老师和麦老师又为我们写来了干货文章,专门说说孩子的粗心问题怎么破,欢迎转给更多老母亲~
文/麦老师Andy老师
大手牵小手的朋友们好,我们想从三方面来说说粗心这件事的解决方案:
能马上用到的考试技巧
平时可以培养的一些好习惯
给家长的建议
1期末复习周可以做到的那些事
01
归类整理错题
粗心也有不同的种类,比如有些题,看着是粗心,但其实还是孩子没掌握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同一题型反复训练的方式,帮孩子熟悉题型。
比如5+6-5+6=?,很多孩子会脱口而出0,因为在巧算题里往往是同样的数加减抵消,看得一快就会看错。
还有像69+96,数字很接近,很容易错。
低年级还有倒过来的题目,比如2=()÷8,孩子很容易填成4,因为碰到这种题目他们会很自然地从右往左看。
数学其实就是从复习错题来专项突破。
现在许多APP都有错题本功能,有些还有“举一反三”的功能,比如你输入一道孩子的错题,它会显示相似的同类题训练,这种就很好。
02
提高关键词认知
很多孩子卷面的粗心失分,还缘于审题不到位。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字不认识或者看错。
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就是在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能力,读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识字量,因为识字量直接影响到孩子对题目的理解。
如果孩子的识字量不大,也别急,家长做一件事——
我们知道,数学卷子上出现的关键字重复率比较高,比如被减数、减数、和、差、一共、相差、连续、列式计算、圈出、按顺序、方框,等等。
这些关键词总是反复出现。所以请家长跟小朋友一起,指读练习册或者卷子上的字,让孩子迅速熟悉这些关键词,对审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
小强有4张邮票,小胖有6张邮票,他们一共有几张邮票?
小朋友可能字认不全,不知道“邮票”“强”“胖”,没关系,只要他能够认识蓝色的这些字,对于这道题目大概意思已经能够猜个八九不离十了。
03
一扫二划三落
再说说适合中高年级的方法。
很多孩子做不对题目,很可能问题就出在第一步审题,题目都没有看清、看懂,想当然就匆匆答题,做错了就归结为“粗心”。
注意,“题目没看清楚”不等于“粗心”,其中包含了两层不同的意思:
1.文字没看清楚、漏看错看;
2.题意没完全理解清楚,这是数学审题能力没培养好。
你不教孩子正确的方法,他再想细心都没用,因为找不到方向。
先说第一种情况:文字没看清楚。
许多孩子喜欢“一目十行”,在看题时跳字看,这种习惯会让孩子遗漏重要的信息,比如“增加了”和“增加到”一字之差却是完全不同的条件,所以在读题的时候一字不漏地看完题目很重要,如果有的孩子视觉追踪能力欠缺,可以用笔尖来进行辅助,帮助孩子不漏字地看完整个题目。
再说第二种情况:题意没有理解清楚。
其实要培养数学审题习惯和能力,只要记住六个字:一扫、二划、三落。
一扫,就是第一遍“扫完”应用题,就要感觉到——这是一道鸡兔同笼、还是一道和差倍问题、还是盈亏问题……?
这其实是一种对问题的感知能力,不需要马上得出结果,但至少要知道这道题目是哪个“套路”的。
二划,就是把重点词(比如:多了、少了、增加到、增加了……等等)划出来,提醒自己。
在校内数学的程度上,一扫二划,孩子基本上都能做到,因为题目都比较简单。
但不要小看这两步,它是在帮孩子找一条“从条件到问题”的路。
三落,就是落笔。
落笔不仅仅指的是写,还指落笔画辅助图、试算等能够帮助更好理解题目的做法。
比如,有很多题目需要将现有的条件——
视觉化(和差倍的线段图,行程问题的轨迹图、柳丁图,平均数问题的条状图,容斥问题的韦恩图等)
分类整理(如鸡兔同笼列表格,枚举法的树形结构等)
将文字转换成数学语言(列方程写等量关系式)
造特殊例子找规律
将已有的图重新画一张(几何问题可以根据题目重新将图画一遍)
试算(数字谜,数阵图等)……
这时候,光在脑子里想是想不出来的,一定要鼓励孩子落笔——画图、列表格、写关系式等等,这就是一个梳理条件、厘清思路的过程。
举个例子:
题目:把一条大鱼分成鱼头、鱼身和鱼尾三个部分,鱼尾重4千克,鱼头的质量等于鱼尾的质量加鱼身一半的质量,而鱼身的质量等于鱼头的质量加上鱼尾的质量。这条大鱼重多少千克。
很多孩子读完几遍,“一扫”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道和差倍的数学问题,但是由于文字有点绕、看了几遍都没有头绪。
但如果将题目的每一句话画成线段图(将条件视觉化),这样不仅能够帮助静下心来好好梳理条件,而且将整个题目画完后很容易发现,解决这个道题最关键的隐藏条件就是鱼身的一半重8千克,在文字中并不容易发现但是在线段图中却非常明显。
曾经有老师说过,没有解不出来的和差倍、只有画不来的图,其实就是指这些需要落笔的辅助过程也是审题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再举一个例子:
老师桌上有一大叠作业本,其中有本不是一班的,本不是二班的,一班和二班的共有87本.那么二班的作业本共有多少本?
有的孩子看完这道题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时需要将条件从文字转化成数学语言或者辅助图,这道题的难点也在这里——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示本不是一班的?其实就是2班+其它班=本,同理1班+其它班=本。
当把题目的条件写成关系式后会突然发现,与的差就是2班与1班的差,很显然这是一道和差问题,之后的部分对孩子来说就比较简单了。
所以,如果有道题孩子苦做不得,你就要引导他,
你能不能把你的条件用数学语言写出来或者画出来?
你得到的结论,或者你猜的结论能不能写出来?
或者,现在已知的条件能得到哪些其他条件?也写出来试试看~
比如:
甲班有10个人,乙班有20个人,其实至少可以得到四个基本条件——
可以知道甲班有几个人,乙班有几个人,还能知道甲乙一共有几个人,还能知道甲班比乙班多几个人,或者说少几个人。
类似的题目有很多,往往是题目看上去难,但审题的过程中落笔来辅助,通过画一些辅助图、列表格、写关系式、造特殊例子等等,就会有新的发现。
好,归纳一下:
第一步,读完一遍题目,要能感知这道题是什么类型的问题,是什么“套路”;
第二步,把关键词划出来;
第三步,如果还做不出来,就把题目里文字性的条件用“视觉化”的方式画出来。
以上三个方法,适合期末考试复习周,临阵磨枪,不亮也光,很有用。
过两天,我们还会再发一篇文章,说说适合“细水长流”,真正扎实把孩子细心习惯培养起来的方法。祝大手牵小手的宝贝们,都能考出好成绩!
手手君备注:
Andy老师夫妇为大手牵小手写来过很多深度好文,最近的一系列“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数学学习规划”正被无数家长打call,具体可以戳:
《小学整体的校外数学学习规划,怎样的难度才是刚刚好?干货!》
《怎么才知道孩子小时候思维启蒙做得好不好?看进了小学后的几个细节就知道!》
《那些思路清爽的孩子,总会发光的……》
《校外的应用题要刷到什么程度?》
很多老母亲在问,Andy老师有没有课可以上?正好,大名鼎鼎的上海教育出版社,就邀请到Andy老师出山,写了一本超级有趣、超级赞的书+视频课,之前团过的家长都说特别好,非常适合寒假。手手君赶紧把介绍附上,大家趁快递停工前赶紧入了!
TOYOURCITY高难、易错的小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
上海教育出版社精品好书+视频讲解名师手把手把空间几何讲透
TOYOURCITY很多高年级家长都有一个疑惑,孩子不管计算多强,代数多好,在碰到几何图形、立体空间的题目时,往往都会错得一塌糊涂。
偏偏在孩子几次最重要的升学考试当中,几何都是压轴大题,分值非常高,题目又变化多端,难度非常大,可以说是所有学生噩梦般的存在!
但有经验的家长都会发现,空间思维和计算不一样,很难靠大量题目刷熟练度,关键是要培养孩子在立体空间方面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而且一定要通过动手实际操作,让孩子从具象感知上升到抽象思维。
市面上也有不少立体思维书,但买过的老母亲也发现,书上往往把思维过程写得很简略,靠家长自己教,真的是特别费劲,思路方法如果不专业,其实还耽误孩子。
所以,大名鼎鼎的上海教育出版社,邀请了上海数学名师Andy老师,精心打磨了一本小学立体思维书,这本书历时两年终于推出,得到了众多业界顶尖大咖的纷纷好评!
咱们大手牵小手的朋友们应该对Andy老师很熟悉了,他的许多深度好文被家长疯狂打call,同时也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等的特约作者,还出版了许多好课。
几年前,手手君邀请Andy老师推出了一套《积木思维课》,作为基础的幼儿立体几何启蒙,在全国家长中都引发了强烈反响,无数家长为之打call!
随着孩子们的年龄一天天长大,Andy老师也希望写一本书,把小学中高年级关于立体几何的内容,以讲故事、做游戏、看课程、做题目的形式,用孩子们可以理解、掌握、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本书足足历时两年,精打细磨,结合了目前全国各个版本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以及部分中小学奥数的内容,提炼精华。也正因此,这本书被许多名校长、名师怒赞,手手君随便列举几位,都是在数学界赫赫有名的大咖▼
这套书刚刚出版,就已经被国内多所知名小学的校长老师都看中了,但因为Andy老师是咱们大手牵小手的名师智囊团成员,所以出版社特地给我们留了一批。昨天预告一发,咱们的十几个群里就炸了,懂经的老母亲们纷纷摩拳擦掌: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