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概念
CT增强扫描是经静脉注射水溶性对比剂后再行扫描,通过碘剂为主的对比剂提高病变与邻近组织之间的密度差来反映病变情况、提高病变显示率,病变组织密度增加称为增强或强化。
CT图像的增强原理主要由两个过程相结合:血管内(血管)增强和血管外(间质)增强。前者主要由新生血管、血流量、血容量增加等原因造成,后者与血脑屏障通透性有关。
以下是一段2分钟的英文CT增强原理小视频,讲解简明清晰,强烈推荐一边练习听力一边学习原理。
CT增强目的
1.增加组织间密度差提高病变(尤其是小病灶)的检出率提高对病变定性能力明确病变范围,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明确解剖、指导手术2.动态观察脏器或病变内对比剂分布及排泄(动态增强扫描、血管成像、功能检测)
CT常用对比剂分类及理化性质
增强CT的期相
以腹部为例,列举的常用CT增强期相图例。诊断疾病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期相,例如下图中左图动脉早期(18s)仅可显示肝内斑片状强化,而右图动脉晚期(35s)清晰地显示肝内多发富血供结节及肿物。由于肝脏是动脉及门脉双重供血,大部分肝脏富血供病变在动脉晚期显示最佳(如下图35s),而乏血供病变(如囊肿、脓肿)等在门脉期对比最佳(如下图70s),对于胆管细胞癌或某些转移瘤,则是延迟期显示最佳(如下图6min)。胰腺组织血供丰富,胰腺病变往往在正常胰腺衬托下为「乏」血供,因此观察胰腺病变最佳时期是动脉晚期(如下图35s),而实质期对于观察胰腺病变合并肝内转移最佳(如下图70s)对于怀疑胰腺炎的患者,在发病72小时观察最佳,动脉晚期对胰腺坏死显示最佳。
CT增强后病变测量
通常对于初诊病变,选择显示病变最佳的期相,在三个相互垂直方向测量病变最大径,尽量避免动脉期测量。对于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的病变,尽量选择和初诊报告中相同层面进行病变大小测量,保持前后较好的可比性。对于肝脏肿瘤治疗后大小的测量,LI-RADS中指出测量方法如下图:即对于不规则强化伴有中心坏死的病变,残存肿瘤的测量方法如左图,测量强化区域最大径(不穿过非强化区域);对于结节状强化伴右中心坏死的病变,残存肿瘤的测量方法如右图,测量最大结节的直径。
CT增强后病变强化程度分级
一般情况下,强化程度与邻近脏器实质相比较,低于邻近脏器实质,则为低强化,反之为高强化。非实质脏器的病变,强化程度可与同层面肌肉相比。CT强化分级并无统一标准,有文献提出以下评价方法:无强化——CT增强绝对值增加小于10Hu明确强化——CT增强绝对值增加大于20Hu可能强化——CT增强绝对值增加大于10Hu小于20Hu也有文献提出以下评估方法:轻度强化——CT增强绝对值增加10-30Hu中度强——CT增强绝对值增加30-50Hu明显强化——CT增强绝对值增加50Hu以上
CT增强后病变特征性强化方式
(肝脏为例)1、动脉期强化:指动脉期全部或部分病灶明确高于周围肝实质的非环状强化2、流出征:由于增强早期至晚期强化程度减退,造成病变在门脉期或延迟期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肝实质的征象。3、快进快出:上述两个征象的合并,即动脉期病变显著强化,门脉期或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的征象。4、包膜征:门脉期及延迟期病变环周光滑的强化环。
CT增强后病变强化方式
颅内病变常见的强化方式、图示及对应病例:(1)硬脑膜强化(如脑膜瘤)(2)硬脑膜蛛网膜强化/硬膜强化(低颅压综合征)(3)软脑膜或蛛网膜下腔强化(细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转移)(4)脑灰质强化(皮质梗死)(5)光滑环状强化(脓肿)(6)不规则环状强化(坏死,肿瘤)(7)小脑囊肿伴结节强化(毛细胞星形细胞瘤)(8)典型的「开环」征(脱髓鞘病变)(9)大脑囊肿伴壁结节强化(10)脑室周围薄线样强化(感染)(11)脑室周围不规则厚壁强化(脑室周围淋巴瘤)
CT增强后病变强化方式
以小肠壁增厚为例,CT增强的几个征象:肠壁积气常需要与肠腔内积气鉴别,下面是一个升结肠假性气肿的病例,仔细观察,小气泡只出现在肠壁和肠内容物之间,可能是患者长期严重的梗阻,肠已经失去了正常的蠕动所致。
作者
LuckyCheng
内容策划
小雪球、彭龙
题图来源
站酷海洛
插图来源
作者提供
参考文献
(向下滑动)
[1]MazziottiS,CiceroG,D』AngeloT,etal.Imagingandmanagementofincidentalrenallesions[J].BioMedresearchinternational,.
[2]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对比剂安全使用工作组.碘对比剂使用指南(第2版)[J].中华放射学杂志,,47(1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