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顾
近日,医院神经外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外伤病人,患者走路时突然出现双侧下肢无力,随即摔倒在地,受伤以后来院检查竟然发现了颅内一个大型的“脑膜瘤”,为了揪出这个罪魁祸首,我们给它做了全方位的检查,以便更好的开展下一步的治疗。
右侧额叶脑膜瘤,肿瘤压迫效应明显
患者在我院完善了头颅MRI等检查后,检查结果显示为右额部脑膜瘤,这可把病患的家人急坏了,立即在门诊以“右侧额部占位性病变”收入我科住院。医院神经外科病区闵羽亮医师经过仔细询问患者病史以及详细查体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头颅MRI检查结果:右侧额部可见等T1等T2信号影,其内信号基本均匀,边界清晰,占位效应明显,并可见脑膜线状强化。入院后初步诊断为右额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膜瘤。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经过科室讨论认为:患者肿瘤占位引发的压迫症状明显,存在明确手术指征,拟行眶上外侧入路切除额叶脑膜瘤,但需特别注意术中对神经组织的保护。
手术过程
常规消毒辅巾,逐层切开头皮,止血,分离颞肌暴露关键孔。颅钻钻孔铣刀开颅,悬吊脑膜,分离额叶后可见前颅底肿瘤,游离肿瘤边缘后切除肿瘤组织,显微镜下肿瘤组织全切,术区彻底止血,骨瓣回纳,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未输血,术中切下肿瘤组织送检,患者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安返病房。
脑膜瘤是什么?
脑膜瘤为发生于脑膜组织的肿瘤,起源于蛛网膜颗粒细胞。脑膜瘤大多数是良性的,也有少数是恶性的。脑膜瘤发病大约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五分之一,位居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第二位。作为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常常需经过许多年,有时候肿瘤已经发展为巨大占位病变才被发现。大约四分之一的脑膜瘤患者是以癫痫为最初的临床表现,其余多以肿瘤生长引起的占位效应(头疼,呕吐等)为最主要症状。
脑膜瘤怎么治?
1、观察
一般来说,脑膜瘤小于3厘米,脑膜瘤没有引起相应的症状,可以动态观察,暂时可以不手术。常常在上次检查后2-3月复查头颅核磁共振,如果没有明显变化,可以继续观察。随后半年再复查,如果仍没有发现脑膜瘤明显增大,可以将复查间隔定为一年。观察期间如果发现颅内脑膜瘤明显增大或肿瘤周围水肿范围扩大,出现相应症状等肿瘤进展迹象,应该尽快手术治疗。对于已经有临床症状的肿瘤患者不推荐进行观察。
2、手术切除
关于某个特定的肿瘤病例如何进行最佳的治疗,观点往往是不同的。长期以来开颅手术被认作是巨大的或有临床症状的脑膜瘤的标准治疗方案。显微手术技术的以及手术过程中计算机辅助定位技术的应用极大的增加了成功切除肿瘤的能力。对于那些位于硬膜表面,表浅且容易接近的脑膜瘤,手术切除后可以得到永久性治愈。
3、放疗
医院神经外科目前常规开展的诊疗项目有:脑内血肿清除术,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颅内多发性血肿清除术,内镜下脑内血肿微创引流术,全脑血管造影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腰大池引流术,欧玛亚(Omaya)管置入术,脑池造瘘术,开颅颅内减压术,颅内压监护传感器置入术,脑室钻孔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经鼻蝶入路脑垂体瘤切除术,脑动静畸形团切除术,凸面脑膜瘤切除术,部分浅表脑膜瘤及脑胶质瘤切除术,颅骨修补术,开放性颅脑损伤清除术,颅骨凹陷性骨折复位术,去颅骨瓣减压术,颅骨骨瘤切除术,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颧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上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经皮气管切开术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