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推出的《LA技师考点汇总》说是广受好评真的不过分,不过有同学反应,缺失了伽马刀(头刀、体刀)的内容。现补充一下伽马刀(头刀)的部分考点。
1.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疗法可以避免传统神经外科开放式颅脑手术所带来的术中、术后出血、感染及损伤颅内重要功能结构的危险,尤其对脑深部病变和多发病变能进行有效的治疗。但单次大剂量照射并不能及时解除颅压增高,因此,它只能治疗较小的病变,并不能替代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
2.年,Leksell首次利用“X刀”治疗了三叉神经痛患者,开创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先河;年Leksell在瑞典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γ刀(个Co源)。年,Steiner和Leksell首次用γ刀治疗人脑动静脉畸形(AVM)获得成功。
3.目前已知的伽玛刀治疗效果良好的疾病包括:颅内血管畸形(AVM)、听神经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内转移瘤、胶质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生殖细胞瘤、颅咽管瘤、松果体区肿瘤、脊索瘤、髓母细胞瘤(有争论)、室管膜瘤、颈静脉孔区肿瘤、鼻咽癌、下丘脑错构瘤等。还包括一些功能性病变:癫痫(靶区:杏仁核)、三叉神经痛(靶区:半月神经节)、震颤性麻痹(帕金森病)。不适合伽玛刀治疗的疾病包括:合并严重颅内高压的疾病、颅内感染、寄生虫、动脉瘤、头皮肿瘤、脂肪瘤等。
4.伽玛刀治疗的适应征包括:①无严重颅内高压,平均直径小于3cm的实体病灶;②不能、不适合手术或拒绝手术;③病灶术后残留或复发,无明显颅内高压;④可以作为与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的治疗。
5.伽玛刀治疗的副反应包括:①安装立体定向基环引起的不适反应②靶周水肿③靶周放射性损害④病变组织的囊变、出血及反应性体积增大。
6.伽玛刀照射后的病理学改变分为三期:①坏死期(20Gy后,3-4周);②吸收期(持续1年左右);③晚期(照射1年后)。
7.伽玛刀的副反应分为三级:1级:急性反应;2级:早期迟发反应;3级:晚期迟发反应。
8.常规的头部伽玛刀(以瑞典医科达公司生产的头部伽玛刀为典型代表)主要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①放射系统:②校准系统:⑧治疗床④控制台⑤计划系统;常规的头部X刀主要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①医用直线加速器;②二级加速器准直器;③立体定向系统;④图像传入和传出系统;⑤治疗计划系统。
9.伽玛刀治疗根据靶组织的特点将放射外科的靶区组织分为四类。Ⅰ类靶区:晚反应正常组织与晚反应靶组织相互混杂,AVM为此类组织的代表。Ⅱ类靶区:晚反应正常组织包绕晚反应靶组织,良性脑膜瘤为此类组织的代表。听神经瘤、血管母细胞瘤(血管网状细胞瘤)、三叉神经鞘瘤等也属于Ⅱ类靶区组织。Ⅲ类靶区:早反应靶组织与晚反应正常组织相互混杂,以低度恶性胶质瘤为此类组织的代表,伽玛刀一般不作为恶性胶质瘤的首选治疗方式。Ⅳ类靶区:晚反应正常组织包绕早反应靶组织,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瘤是此类组织的代表。(胶质母细胞瘤与转移瘤不同,它对周围正常脑组织有明显的侵袭性,有学者认为将伽玛刀作为这类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是不合适的)。
10.伽玛刀治疗剂量的选择:病灶体积小,肿瘤恶性程度高,病灶位于非功能区脑组织,可选择高剂量。
11.颅神经和脑干的耐受剂量:伽玛刀治疗时,要特别注意颅神经和脑干所受到的辐射。视神经、视交叉视束的安全耐受剂量为9Gy,面神经的安全耐受剂量为13Gy,海绵窦颅神经的耐受剂量为15Gy,脑干的安全耐受剂量为12Gy,但当脑干受到照射的体积非常小,脑干可接受15Gy的放射剂量。
12.伽玛刀治疗适应证的临床治疗剂量:颅内良性占位病变:15-25Gy。AVM:伽玛刀治疗中小型AVM(直径≤2.5cm)的周边处方剂量为18~25Gy。当AVM体积较大时,照射的剂量将进一步降低。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中小型听神经瘤、三叉神经鞘瘤的周边剂量为12~14Gy,平均周边剂量13Gy。脑膜瘤:伽玛刀治疗主要适用于小型脑膜瘤、手术后残留或复发脑膜瘤伽玛刀治疗脑膜瘤的周边剂量13~16Gy,平均为14Gy左右。垂体瘤:小型垂体瘤离开视神经、视交叉、视束的距离大于3mm均可伽玛刀治疗。垂体瘤可分为高功能腺瘤和无功能肿瘤,伽玛刀治疗高功能腺瘤所需的放射剂量高,肿瘤周边剂量25~30Gy,而无功能腺瘤所需剂量低,肿瘤周边剂量15~20Gy。血管母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通常实施的肿瘤周边剂量为15~20Gy。转移瘤:伽玛刀治疗转移瘤的周边剂量变化较大,小的单发转移瘤,肿瘤周边剂量可高达25Gy,但是多数情况下,肿瘤的周边剂量为18—25Gy。胶质瘤:通常情况下,并不主张伽玛刀作为恶性胶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伽玛刀可作为胶质瘤手术后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根据肿瘤的大小和部位,伽玛刀治疗的周边剂量为12~18Gy。松果体区肿瘤:伽玛刀治疗的周边剂量可选择在13~16Gy。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的中心剂量为70~90Gy。
13.伽马刀的临床应用:
动静脉血管畸形:动静脉血管畸形(AVM)的伽玛刀治疗时机选择在血肿吸收后进行,也即出血后1—3个月。常见并发症类型:治疗后再出血;癫痫、头痛;神经功能缺失;脑萎缩;放射性脑水肿;放射性脑坏死;放射性动脉损伤;迟发性囊肿形成。
垂体瘤:垂体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发病高峰在20—40岁。垂体腺瘤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分泌性垂体腺瘤占垂体肿瘤的65~80%,它又分为单激素分泌腺瘤和多激素分泌腺瘤,单激素分泌腺瘤中最常见的是泌乳素腺瘤。垂体腺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与组织学类型有关,生长激素腺瘤对放疗最敏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对放疗最不敏感。目前常规放射治疗主要作为术后残留肿瘤的辅助治疗。术后放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肿瘤的复发。
垂体腺瘤也可按其大小及侵袭性分级。I级:(微腺瘤)。Ia:肿瘤直径4~5mm,病灶局限,CT、MRI难以发现。Ib:肿瘤直径6~10mm,蝶鞍大小正常,CT、MRI可以发现,临床仅有内分泌功能障碍。Ⅱ级:肿瘤直径11~19mm,蝶鞍球形扩大,鞍结节角90°,临床可有内分泌症状,但多数无视力视野障碍。Ⅲ级:肿瘤直径20~39mm,明显向鞍上生长,除内分泌症状外,病人伴有视力视野障碍。Ⅳ级:(弥漫浸润型)肿瘤直径40~49mm,蝶鞍明显扩大,肿瘤明显向鞍上或蝶旁生长,鞍底广泛破坏,视力视野严重障碍,垂体功能低下。V级:(巨型)肿瘤直径≥50mm,其余表现基本同Ⅳ级。
松果体位于第三脑室后方。生殖细胞瘤是松果体区最多见的肿瘤,其它非生殖细胞瘤的生殖细胞的肿瘤还包括成熟/未成熟畸胎瘤,胚胎癌,绒毛膜癌,卵黄囊瘤和混合型的。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松果体细胞瘤是发生于松果体实质细胞的肿瘤包括松果体细胞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多见于成年人,儿童多为松果体母细胞瘤。
星形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神经上皮性肿瘤,星形细胞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而发病高峰在20~40岁(平均35岁)。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胶质母细胞瘤,数目仅次于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浸润性更强,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几乎所有病人都有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1/3的患者会出现癫痫发作。髓母细胞瘤恶性程度极高,可在各年龄组发病,但多发于8岁以下儿童。
帕金森病(震颤性麻痹):伽玛刀治疗帕金森病具有治疗过程规范化、定位准确、无颅内穿刺出血风险等优点,但是也有起效相对较慢、术中不能进行电生理测试判断靶点准确性、毁损灶范围控制相对困难等问题,因此,伽玛刀治疗帕金森病的病例选择应慎重,并尽可能使用高分辨率MRI进行术前定位以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
伽玛刀治疗帕金森病的适应征:诊断明确的帕金森病;正规药物足疗程、足量、规范治疗效果不理想或不能耐受;无严重精神及智力障碍,能够配合治疗;病人一般情况不能耐受开路手术或病人拒绝开路手术;单侧症状为主。由于进行双侧毁损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且较严重,因此,不主张进行双侧毁损手术,如确需进行者其间隔时间至少应在半年以上。
伽马刀治疗帕金森病的靶点选择尚无统一标准,但一般以边缘系统为主。常用的靶点包括:①扣带回②杏仁核③内囊前肢:要对强迫症等神经官能症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