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济大学组织专家莅医院,医院(筹)建设情况进行了全方位复评。由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院长蔡巧玲教授,医院大内科、消化内科主任杨长青教授,医院神经内科冯国栋教授、海军医院消化内科林勇教授、上海医院神经外科卞留贯教授任专家组成员。医院管理处处长张军、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杨文卓,医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轶永、副总裁叶文琴,医院总经理朱敏、院长项耀钧等出席评审会。杨文卓副院长、专家组组长蔡巧玲教授主持评审会。基于共同的使命愿景,年2月,医院正式挂牌医院(筹)。双方以脑与脊髓专科为特色,共建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神经科医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水平医教研平台,在平台共享、人员互聘、学生联合培养、打造高水平医疗团队等方面开展合作。张军处长在致辞中对各位评审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他介绍了同济医学的发展历程、六大重点建设学科及科研支撑平台、发展愿景等,他指出脑科学是同济医学重点建设学科的“重中之重”。他说“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医学院,一流的医医院!”,他认为院校双方合作大有希望,大有可为,希望双方携手探索院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将同济医医院发展形成更为紧密的连接,医院高质量发展,为脑科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和推动力。杨文卓副院长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评审会,能够帮助找到院校共建以来的优点特色,同时发现一些不足,能够进一步促进院校双方的共同合作,并凝聚双方的力量,整合资源来促进未来脑科专科的学科研究方向和医疗专科的发展。会上,项耀钧院长首先对同济大学领导和各位评审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医院五年的建设情况。五年来,医院品牌声誉不断扩大。医院已经两次通过JCI认证,连续两次获得国家行业评价“信用评价AAA级、能力评价五星”殊荣,并获得上海市首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以及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文明单位等。学科建设特色不断彰显。在“学科建设计划”引领下,形成了以脑血管病、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等一批特色专科技术,并成为国家示范防治卒中中心,医院医疗集团神经内科联盟。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年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量不断提升,先后完成复合手术室下颅内外血管搭桥联合硬脑膜翻转治疗烟雾病手术,岩斜区巨大脑膜瘤切除术、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置入术等。师资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依托同济大学平台和品牌影响力,人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医院专家,及博士人才,并设置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护理教研室,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建立健全了教学组织架构,健全完善了教学制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教学工作新思路,推动教学工作全面发展,并成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基地;还发表多篇SCI论文,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开展长期交流合作,并捐资设立“同济大学脑与脊髓医学发展基金”、“同济大学脑科医学发展基金”等,推动脑科学研究。面向未来,医院将在同济大学支持与引领下,创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集医教研一体、专科特色医院;与同济大学共建中德脑科临床研究和转化中心,与芝加哥大学共建脑病专科中心;致力于现代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医院。随后,专家组分成五个评估小组通过教学查房,技能操作带教,病例讨论,小讲课,临床教学资料及教学设施查看,医院教学管理和临床带教能力。召开管理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并对教学档案、教育质量自评支撑资料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审阅,医院临床教学情况。经过严谨而全面的评估,在当天的反馈会上,医院本次复评审整个过程给予高度评价,医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也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评审!”专家组组长蔡巧玲教授当场宣读了本次评审结果。专家组认为,医院,临床特色显著。五年来,医院在市卫生健康委、同济大学和医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关心支持下,医疗服务能级不断提升,学科人才队伍有了显著进步,初步构建了临床教学体系,科学研究有所突破,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专家组建议,依托同济大学优质的平台和医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支持,进一步完善临床教学管理体系,推动学科建设,提升医教研水平,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医院特点,以同济大学脑与脊髓创新研究中心建设为牵引,与大学共建中德脑科临床研究和转化中心,深化双方在脑病领域的合作和拓展,加强与医学院教学科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最后专家组一致建议,医院继续医院。”医院总经理朱敏对本次专家组的评审指导表示感谢。他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为脑科学领域教学科研增加投入,医院各位同仁以饱满的热情为创建医院努力奋斗。最后,张军处长代表同济大学表示,将继续推进双方合作,把医院和同济大学医学合作推向深入。他希望“蓝生人”、“同医人”共同携手,为未来“脑计划”研究,造福人类的愿景,同舟共济,共铸辉煌!(医院供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zhiliao.com/spxnml/1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