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蛋”大脑膜瘤威胁剖宫产产妇生命
二次手术风险加倍
产后存在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一系列营养问题
......近日,一名患有脑膜瘤的产妇被紧急送到我院,粤喀专家携手,帮助产妇重获新生的故事,在我院神经外科感动上演。
神经外科怎么会有产妇不会是脑出血吧?“产后三天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请求急会诊!”7月10日,接到急会诊电话的神经外科比拉力医生一边赶往紧急医疗救治中心急诊部会诊,一边电话向科内援疆专家马燕侠主任和刘正清副主任汇报情况。
经了解,该产妇医院查头颅CT,发现右侧额顶部矢状窦旁有一巨大肿瘤。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患者随即被转入我院治疗。会诊后,神经外科和急诊部一致决定,“将患者收住神经外科二病区治疗!”
脑膜瘤比“鹅蛋”还大,产后营养不良该如何治疗?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后,马燕侠主任发现患者的脑膜瘤直径约10*12cm(相当于鹅蛋大小),且存在产后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问题,神经外科初步讨论后,决定先改善患者贫血及营养状况,再限期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
▲图丨患者术前脑部磁共振
但是,艰难的选择来了,患者是剖宫产后第三天,内分泌紊乱、凝血功能差等问题都不支持再一次手术。可患者颅内肿瘤非常大,已经严重压迫脑叶,使得大脑向对侧移位,形成脑积水,随时有大脑镰下疝的风险。同时,患者已经产生了剧烈头痛、癫痫、偏瘫等临床症状,如果不及时将肿瘤切除,患者随时可能脑疝死亡。
粤喀名医联手神经外科病房里的产妇重获新生面对艰难的抉择,马燕侠主任和刘正清副主任决定寻求多学科专家帮助,讨论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经院内产科、麻醉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等多学科专家谨慎评估,最终决定在调理好患者的身体情况后,为其进行开颅手术,摘除病灶。
▲图丨粤喀协力在显微镜下为患者进行手术
手术当天,在麻醉科和手术室的极力配合下,马燕侠主任和刘正清副主任带领比拉力医生和买买提艾力医生展开了长达7个小时的手术。手术非常顺利,成功为患者切除了脑中的巨大“鹅蛋”。“像这么大体积的肿瘤,就医院也很罕见。”术中,马燕侠主任如是透露。
▲图丨患者术后脑部磁共振
术后,患者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当天即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转回普通病房继续进行后续治疗。经积极治疗,10天后,患者语言及四肢活动正常,未遗留任何并发症,顺利出院。
▲图丨患者病理检查结果
“脑膜瘤的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位居肿瘤第二位,许多无症状脑膜瘤多为偶然发现,该名产妇正是这种情况。在广东援疆帮扶下,我们的诊疗技术越来越成熟与先进,面对此类复杂肿瘤,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让患者就地成功救治!”刘正清副主任如此说道。
什么是脑膜瘤?脑膜瘤(Meningiomas)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许多无症状脑膜瘤多为偶然发现。多发脑膜瘤偶尔可见,文献中有家族史的报告。50%位于矢状窦旁,另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可见于硬膜外。其它部位偶见。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位置不同,还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在老年人,尤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多见。颅压增高症状多不明显,尤其在高龄病人。在CT检查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许多患者仅有轻微头痛,甚至经CT扫描偶然发现为脑膜瘤。肿瘤生长缓慢,临近颅骨的脑膜瘤常可造成骨质的变化。推荐阅读
我院迎接地区四部门联合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检查学无止“镜”—年第一届膝关节、肩关节关节镜模拟器培训班成功举办编辑:钱卫秀、田涛
初审:胡晓丹审核:张茜审定发布:闫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