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神经外科脑肿瘤专科在术中电生理监测的护航下,成功为菏泽市吕大妈切除了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术后吕大妈恢复好,无面瘫、听力减退等神经损伤并发症。此项手术的开展,医院神经外科迈入术中电生理监测时代,在我市神经外科发展历程上具有深远意义。
桥小脑角区是在脑内的一个锥形窄小的空间。此区的重要性在于集中了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及岩静脉、乙状窦、小脑前上动脉等重要血管神经。此区若出现听神经瘤或脑膜瘤等,便会逐渐损害上述组织而产生面瘫、听力下降甚至进食困难等情况。
术前检查肿瘤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肿瘤呈匍匐生长,基底宽,基底部主要位于岩骨,与乙状窦关系紧密,术前面听神经受压移位,手术风险高,全切难度大,术后面听神经损伤可能性极高。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可最大限度的保留面神经及听神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术前MRI显示肿瘤
神经电生理监测
术后复查MRI示肿瘤切除满意
术后神经功能保存完好
延伸阅读: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应用各种神经电生理技术,来监测手术中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并提示术者采取干预措施使神经损伤消除或减至最小的一门技术。包括监测和定位两种技术。监测是在术中对神经通路功能的完整性进行连续的评估。定位是在术中对解剖上不确定的神经结构进行功能上的鉴定和保护。位于脑功能区及附近或深部的肿瘤,在手术切除过程中极易造成功能区神经细胞及其神经纤维的损伤,进而引起患者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存周期及生活质量。术中电生理监测能有效保护患者运动、语言、空间认知及数字认知等多项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并保留相关神经功能,减少手术的并发症。
随着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已经成为重要功能区脑肿瘤切除及功能神经外科手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术中监测,可以提供患者有关颅神经功能的实时状态、神经电生理信号的动态变化情况,有利于术者结合术中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开重要的神经结构,规避手术风险,减少不必要的颅神经损伤,最大程度的较少神经损伤,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赞赏